沂州師範學院

忻州師範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忻州師範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院為教育部確定的“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全國獲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稱號的9所師範類院校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獲此稱號的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為教育部確定的第一、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化學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為山西省品牌專業。物理化學學科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問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學院坐落在佛教聖地五台山腳下的溫泉之鄉——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鐵路、京原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經過,交通十分便利,經高速公路35分鐘即可抵達省會太原。
學院院本部現有3個校區,占地面積2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有17個教學系和3個教學部(中文系、外語系、政治系、歷史系、數學系、物理系、電子系、化學系、生物系、計算機系、地理系、教育系、經濟管理系、法律系、藝術系、美術系、體育系、公共外語教學部、政教部、基礎部),有21個本科專業,27個專科專業。教職工1200餘人,專任教師600多人,其中,山西省教學名師5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250餘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近200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9000餘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4000餘人,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連續三年達到85%以上。
學院建有先進的計算機校園網路、多媒體電教系統、計算機房、語音室、近代物理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地理實驗室、案例教室、微格教室、心理儀器測試室、琴房、電腦繪畫室以及圖書館、體育館等良好的教學科研基礎設施,設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陶行知研究會、元好問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與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學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等多個學術研究機構,出版黨委機關報《忻州師院報》(半月刊)、文理綜合版學報《忻州師範學院學報》(雙月刊),圖書館藏紙質圖書90餘萬冊,電子圖書30多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200餘種,電子期刊11000餘種,資料庫5個,設有300座電子閱覽室和12個普通閱覽室,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學習,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管理。
學院設有忻州師範學院附屬外國語中學,為初、高中均為十六軌的完全中學,目前在校初、高中學生5000餘人,教師310多人,全部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占11%,市級和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5%。2004年,首屆國中畢業生在全市參考的362所學校中位居均分、及格率、優生率三項綜合排名第一名,首屆高中畢業生參加聯考,六項指標綜合權重在全市參考的42所高中中排名第二,被評為優質高中教育學校。2005年至今,附中中考優生率、聯考達線率及達線數增幅率每年均位居全市各中學前三名。
學院設有忻州師範學院專科部忻州師範學院五寨分院,均為獨立法人單位,人、財、物均由地方政府管理,教學業務均由學院統一管理,招生計畫由學院編制,畢業證由學院發放。目前,忻州師範學院專科部坐落在忻州市區,教職工近300名,在校生3300多名。忻州師範學院五寨分院坐落在忻州市五寨縣,教職工近200人,在校生2800多人。
多年來,學院把“培養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中國小教師的基本素質,願意服務基礎教育的合格教師和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指導思想,以此統領各項工作,長期主動為山老貧困地區服務,為基礎教育服務,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特別是1997年以來,學院實施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組織學生在校期間用一個學期分期分批到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扶貧頂崗實習支教,至今已連續組織22批、8500餘名本、專科生,到原平、五台等11個縣(市、區)的560多所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進行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受到了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廳、地方黨委政府和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學校的好評。
2006年12月,國務委員陳至立批示:“忻州師範學院做了我們近年來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們的做法,為深化師範院校的教學改革,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解決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提供了實踐經驗,很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
2007年5月,教育部長周濟同志批示:“要認真總結山西忻州師院的經驗,全面推進師範生頂崗實習半年的工作,這是師範生教育中帶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
2007年9月15日,周濟部長專程到學院調研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指出:“實習支教是我們長期以來希望做的意義特別重大的工作,對培養優秀的師範生來說,是培養優秀教師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在這方面,忻州師範學院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十年來組織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實踐和理論都是對的。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是一舉多贏、一舉數得的好事,意義特別重大。忻州師範學院的同志們在很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一個很正確的方向,特別是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方向是正確的。現在忻州師範學院走在了全國前列,屬於先鋒。我們一定要創造各種條件來支持忻州師範學院,繼續在實習支教方面走在全國的前頭。”
2007年9月1日,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來校考察時,高度評價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指出:“辦好一所高校,硬體條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辦學指導思想,有好的人才培養質量。忻州師範學院的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質量都很好。1997年以來,忻州師院落實陶行知先生的師範教育下鄉、平民教育等思想,組織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為當地農村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堅持10年,很不容易,抓得很紮實,成績突出,在師範教育改革方面有示範意義,很有推廣價值。”
原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同志1998年來校考察時,高度評價扶貧頂崗實習支教除具有直接支持山老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學校師資嚴重短缺的問題這一現實意義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省情教育、樹立和鞏固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的思想,均有長期的積極促進作用。
1997年以來,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山西內參》、《山西日報》、山西電視台、黃河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數十次對學院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進行專題報導。
多年來,學院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全面建設和諧校園、節約型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後勤、基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2002年5月起,學院在山西省高校率先組織開展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並捐贈善款活動,至今已累計捐獻1600人份造血幹細胞和45萬元善款,是山西省捐贈人數最多、捐款數額最大的單位,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學院先後榮獲“山西省模範單位”等省級以上表彰獎勵40多次,培養合格師資和各級各類人才4萬多人,其中師範類畢業生多數成為紮根山老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骨幹,為國家、山西及忻州的教育、文化、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各項事業呈現出全面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機蓬勃的大好局面。
目前,學院正抓住高教事業發展的大好機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2006—2010年發展規劃》,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社會效益,艱苦創業,紮實工作,積極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努力建設辦學特色鮮明的教學型本科學校,為山老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培養更多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中國小教師的基本素質,願意服務基礎教育的合格教師和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山西和忻州的基礎教育、經濟文化與社會全面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通訊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號忻州師範學院
郵 編:034000

山西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