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祭壇

汶川祭壇

漢唐文獻記載,汶川縣綿虒鎮石紐山刳兒坪是大禹降生髮祥之地。汶川特大地震後,珠海市負責綿虒鎮的援建工作,他們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一併興建了大禹祭壇、大禹祭殿、文典碑刻及大禹銅像。

基本信息

大禹祭壇矗立於岷山之畔,石紐山腰大禹祭壇上的大禹銅像。銅像懸膽方口,頭戴四面斜坡平天冠,束髪帶依稀可見。雙耳垂輪,雙眉入鬢,左肩挎網罟,右手執耒鍤,足登笮編芒鞋。一尊雲水襟懷,仰望星空。

大禹殿,內供奉大禹的石刻像,石刻像參照山東嘉祥東漢武梁祠歷代帝王像中的大禹像,是傳世最早的大禹像,兩側是大禹治水的三寶實物,河圖洛書、開山斧、避水劍。
岣嶁碑,又名禹碑,碑文七十七字。其字形似繆篆,又似符錄,如岣如嶁。原碑在湖南衡山上,明代蜀人楊慎解讀碑文認為所記乃大禹治水之事,後世成都、昆明、長沙、南京、紹興、西安等地皆有摹刻碑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