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鎮

汲冢鎮

鄲城縣汲冢鎮位於縣城西十公里處。南鄰巴集,北挨李樓,東依城郊,西靠淮陽,自然面積達12.5平方公里。全鎮有33個行政村,128個自然村,總人口7.3萬人,可耕地9.6萬畝。漯雙公路和鄲許鐵路橫貫其境,也是西氣東輸管道的必經之地,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汲冢鎮汲冢鎮
汲冢鎮地處鄲城縣西部,素有鄲城“西大門”之稱。汲冢因西漢廉吏汲黯陵墓所在地而得名。全鎮轄33行政村,128個自然村,7.5萬人口,10萬畝耕地

交通十分便利:省級“漯雙”公路(s329線)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早在1998年,全鎮33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全鎮公路柏油路長達112公里,自然村之間70%通上了柏油路。

充分發揮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門職能作用,抓好市場管理。成立有城管監察大隊、環衛隊,制定了嚴厲的獎懲制度,從治理馬路市場、店外經營、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方面入手,對個體商戶實行門前“五包”,城鎮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社會各項事業突飛猛進。全鎮建有警務區5處,鎮建有治安聯防隊,村建有治安巡邏隊,家家裝有電子警鈴,形成了鎮、村、組、戶四級治安防範網路。全鎮共有國中4所,國小36所,在校學生10814人。醫療衛生、電力、通訊設施齊全,人民生活富裕,民眾安居樂業。

行政區劃

汲冢鎮下轄村:徐窪村、丁莊村、史莊村、李寨村、大付莊村、林吉屯村、汲冢村、邢營村、張莊村、譚老家村、李莊村、王管村、將軍寺村、張樓村、劉莊村、亢王村、黃竹園村、喻寨村、增福廟村、孫莊村、陸莊村、張堂村、柴堂村、貊樓村、邢灣村、魯莊村、謝寨村、韋莊村、徐寨村、丁寨村、萬樓村、黃樓村、鄭集村

鎮名由來

汲冢鎮汲冢鎮
在今鄲城縣境內,有一個歷史古鎮———汲冢鎮。汲冢鎮因鎮西有汲黯墓而得名。汲黯(?—前112年),西漢濮陽人。汲黯敢於直諫,號稱“汲直”。汲黯當官善於放權,自己只掌管方針政策,具體工作樂於放手讓基層官員去做。因此,他不論在滎陽、東海,工作都做得很出色,總能得到朝廷滿意,並被百姓所稱頌。

汲黯親政愛民,敢於承擔責任。一次河內(今河南沁陽)失火,連續燒了一千多戶人家,皇上派汲黯去視察。回來時,汲黯路過洛陽,發現由於連年水旱災害,那裡的人很窮,有萬戶人家餓得父子相食。看到這種情況,他冒著殺頭之罪,沒奏請朝廷批准,便命地方官打開皇家糧倉救濟災民。到京後,他自請免職,聽候皇上發落。還好,漢武帝不但赦免了他的罪,還表揚他做得對,稱其為“社稷之臣”。

汲黯終因秉性高傲,不能容人之過,得罪了不少佞臣,漢武帝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喜歡他。後來,汲黯因犯點小罪被罷官,回到家鄉濮陽過上了田園生活。可是沒有多久,漢武帝又重新啟用汲黯出任淮陽太守,汲黯只好領命。
汲黯在淮陽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公元前112年,汲黯因病死於淮陽。汲黯死後,淮陽人民感其恩德,將其安葬,並將墓東一里的楊憲鎮改名為汲冢鎮。墓前原有“漢淮陽太守汲公神道碑”一通,今無存。該墓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農業發展

汲冢鎮汲冢鎮
汲冢鎮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主產小麥、玉米、紅薯、棉花、菸葉、瓜菜等。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已經實現了歷史性新跨越,農業生產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逐步形成“四區一線”高效農業新格局。即洺河北多熟套種區、西南部科技植煙區、東南部紅薯產業化開發區、精品林果示範區和沿漯雙公路兩側的棚菜、大棚果樹、畜牧養殖、良種繁育高效農業生產線。

農業基礎十分穩固。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積極調優、調強農業產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特色農業。重點抓好優質強筋麥、脫毒紅薯、精品菸葉基地建設。畜牧養殖實現了由單一家庭養殖向養殖大場、養殖小區、養殖基地等規模養殖的轉變。全鎮初步形成了“東南紅薯西南煙,北部棉花中部園,人均一畝經濟田,畜牧養殖多賺錢”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工業發展

汲冢鎮粉條
汲冢鎮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鎮共有大型企業7個,中小企業80多家。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其中,麵粉加工、“三粉”加工、畜禽養殖已成為汲冢支柱產業。以白雪麵粉集團為龍頭,帶動38家麵粉加工企業和6萬畝優質強筋麥基地建設,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以華天澱粉廠為龍頭帶動興起“三粉”(粉皮、粉條、冬粉)加工企業50家,2500戶參與加工,“三粉”產品已成為豫東特產;以丹鳳養殖公司為龍頭,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帶動發展養殖場100多個,養殖小區6個,專業村12個。

一是麵粉加工集團公司擁有“白雪”、“白鴿”、“雪中雪”等麵粉加工廠42家,日吞吐小麥20多萬斤,產品銷售大江南北、全國各地。

二是三粉(粉條、粉皮、澱粉)加工業經久不衰。中商華天澱粉廠帶動全鎮3500家加工戶,技術不斷改進,工藝不斷更新,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年銷售三粉產品達300多萬斤,遠銷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

三是養殖業已初步走上“公司、基地加農戶”的成功之路,以丹鳳養殖公司為依託,建立6大養殖基地,有專業村16個,其中,養豬專業村6個,養羊專業村4個,養雞專業村4個,養牛專業村3個。只養殖一項,全鎮人均收入200元。

城鎮建設

汲冢鎮汲冢鎮
汲冢的小城鎮建設發展迅猛,爭創“中州名鎮”的規劃已付諸實施。汲冢鎮是河南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建設,重投入,抓管理,街道實現了硬化、美化、亮化、淨化。安裝雙側護欄2.5公里,安裝路燈108盞,建有農貿百雜市場、小商品市場、畜禽交易市場、服裝批零市場、建材大市場等。

組建擴建“一街六場”新模組,新建“萬米工貿長廊”的發展框架已初步形成。城鎮建設面積由原來的0.8平方公里,擴大到2平方公里。萬米工貿長廊內,大中型企業已發展到20多家,如華天澱粉廠、京豫製藥廠、養殖場已具相當規模。集鎮中心大街兩側的商品房已全部改建成兩層以上樓房,街兩側地面彩磚硬化,修通下水道,並安裝路燈,設定隔離帶,真正實現綠起來、美起來、亮起來。全鎮還實現柏油路村村通。各個行政村還修建了磚碴路和標準公廁,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汲冢鎮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與時俱進,健康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連續三年在全縣綜合目標考核中位居全縣第一,曾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財源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又被市委確定為“道德建設示範單位”。

生態建設

汲冢鎮汲冢鎮
鄲城縣汲冢鎮黨委、政府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奮鬥目標,積極實施“綠色通道工程”,通過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高標準綠化活動,大力發展精品林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該鎮地處鄲城西部,省級漯雙公路貫穿全境,地理交通位置十分重要。該鎮黨委、政府把“綠色通道工程”擺在了重要位置,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一是成立了“綠色通道工程”領導組,沿漯雙公路8個行政村的包村幹部,鎮農口乾部職工,村主要幹部任領導組成員。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大造聲勢,迅速掀起了實施“綠色通道工程”的高潮。二是該鎮把沿漯雙公路東西長10公里,公路兩側各50米作為“綠色通道”,帶領民眾在公路兩側大規模地植樹造林。三是統一標準,科學規劃。在漯雙公路兩側各50米內沿東西方向種植優質楊樹苗10行,行距4米,株距3米,達到規範整齊。四是依靠科技,提高造林質量。該鎮實行了民眾性挖坑,專業隊栽植,鎮政府驗收,做到挖大坑,栽大苗,澆大水,培大堆,確保一次成活,一次成林。同時,樹苗栽植後,進行了統一標準刷白,達到了東西成線,南北成行,布局合理,整齊一致。五是鎮政府與農戶簽訂“綠色通道工程”樹木承包契約書,由鎮政府向農戶統一提供樹苗,在漯雙公路兩側各50米內,誰家的耕地誰植樹,誰種植的樹誰管理,樹木分成戶主占80%,所在行政村占10%,縣公路局占10%。戶主要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材。同時,該鎮從漯雙公路沿途8個行政村中抽派人員組建了8個樹木管護隊伍,分工到位,明確職責。六是該鎮積極向國家申請爭取退耕還林優惠政策,讓承包樹木農戶真正得到實惠,激勵民眾多栽樹,栽好樹,管好樹。該鎮沿漯雙公路兩側植樹6.8萬棵,樹木成活率達98%以上,“綠色通道”已初具雛形

工作重點

汲冢鎮汲冢鎮
在以後的工作中,汲冢鎮黨委、政府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十七的精神為指導,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立足汲冢實際,堅持“理清一條思路,抓好五個重點”,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確保汲冢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推動“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一條思路”是:農業固本,民企興鎮,城鎮帶動,科教先行。

“五個工作重點”是:

一、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努力打造汲冢鎮農產品深加工的“品牌”

二、加強管理,完善功能,建設文明富裕的新汲冢

三、實施結構調整、產業帶動,著力推動汲冢現代農業新發展

四、堅持緊貼民心,切實解決關係農民利益的實際問題,努力構建和諧汲冢

五、千方百計組織財政收入,實現財政狀況的根本好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