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膠鼓菌

污膠鼓菌別名膠陀螺、豬嘴蘑。屬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錘舌菌科、膠鼓菌屬。污膠鼓菌的子實體群生或叢生,短柄或無柄,陀螺形,伸展後呈淺杯形狀,直徑1—4厘米,高l一2.5厘米,外部黑褐色,有成簇的絨毛,乾時多皺。子實層黑色,乾時稍皺。是一種經常發生在菇木上的大型木腐性真菌,與香菇爭奪水分和營養,危害香菇菇木。也危害木耳、銀耳段木栽培時的耳木。

百科名片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Helotiales
中文目名蠟釘菌目
拉丁科名Bulgariaceae
中文科名膠陀螺科
拉丁名Bulgaria inquinans
中文名污膠鼓菌
定名人(Pers.) Fr.

基本信息

污膠鼓菌別名膠陀螺、豬嘴蘑。屬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錘舌菌科、膠鼓菌屬。污膠鼓菌的子實體群生或叢生,短柄或無柄,陀螺形,伸展後呈淺杯形狀,直徑1—4厘米,高l一2.5厘米,外部黑褐色,有成簇的絨毛,乾時多皺。子實層黑色,乾時稍皺。

主要危害

它是一種經常發生在菇木上的大型木腐性真菌,與香菇爭奪水分和營養,危害香菇菇木。也危害木耳、銀耳段木栽培時的耳木。 此菌含有類過敏物質,人誤食24小時內,臉部紅腫發癢,火燒似的疼痛,尤其害怕陽光,暗處則可減輕痛癢,4—5天后逐漸好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