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運司養濟院

江西運司養濟院,江西最早的一所慈善機構,建於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之後,普濟堂、育嬰堂、聖恩堂等紛紛建立,江西的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舊時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勃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整合了社會資源,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發展。

建立

《贛文化通志》記載,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江南西路轉運司副使芮燁錢實以及判官趙汝愚三人捐資三百七十萬貫,在隆興府(今南昌市)的延慶、崇和門外興建“江西運司養濟院”,這是江西境內迄今為止最早的一所慈善機構

扶助對象

江西運司養濟院建成後,以“病而無歸者”為收容對象,幫扶一些生活上有特殊困難的人。後來,養濟院改歸“豫章善堂”經營。

豫章善堂的主要幫扶對象為60歲以上貧困孤老,1931年收容404人,次年收容500人,1947年收容老人205人。

社會保障

從南宋到新中國成立前,江西出現了很多慈善機構,在百姓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古代社會保障事業主要涵蓋六個方面:棄嬰養育、助學濟困、貧病救治、養老善終、理喪恤葬、失業救濟。江西在這六個方面做得都比較好,如養老善終,朱熹在《江西運司養院記》就曾提到,南昌延慶、崇和二門外有多個養濟院,安置老病者。又如失業救濟,乾隆年間江西商人在佛山建立江西義莊,對於流寓南粵的江西商人,有病者給予醫治,歇業者給予生活補助,無法經營生計者給旅費遣返故里。

中國古代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其內在地包括以下三個層次:首先是建立以義莊為基礎的宗族生活與互助互濟;其次是建立行業內部的社會保障系統;另外是由地方政府倡議而由商民共建的集社會公益事業和生、老、病、死救助於一體的保障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