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藍天學院機械工程系

江西藍天學院機械工程系位於我國江西省江西藍天學院,該系以品牌專業建設為龍頭,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為中國機械行業培養出了很多的人才。

江西藍天學院機械工程系

Jiangxi BlueSky University

團結奮進、求實拓新的機械系


 江西藍天學院瑤湖校區機械系以“品牌專業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的發展目標,重視專業設定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套用性,面向社會的經濟發展,根據人才需求狀況,在深入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最佳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經過近10年的不斷發展和專業整合,我系現有本、專科學生3600餘人。

以就業為導向,設定市場需要的熱門專業



畢業生能否就業,能否就好業關鍵在於人才的培養,在於專業的建設,隨著資訊時代的飛速發展,數控技術正在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代表未來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是中國機械行業企業的必由之路,為此機械系不失時機地於1999年開設了數控專業。在同類院校中,我院是最先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之一。始終重視專業設定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套用性,面向社會的經濟發展,根據人才需求狀況,在深入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最佳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相繼開設立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工程兩個統招本科;數控加工技術、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機械設計與製造三個統招專科;數控技術套用助學自考本科專業;數控技術套用和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兩個助學自考專科專業。以上專業被國家教育部和勞動社會保障部列為國家製造業緊缺人才培養計畫,其中數控加工技術被列為江西省示範專業。
在專業課程的安排上,根據情況的變化,適時地作些調整,並將“考證”有關內容融入日常教學。100%的學生相應取得了國家勞動部和國家信息產業部頒發的機械設計工程技術人員證、機械製造工程技術人員證、計算機操作員證、電焊工證、車工證、銑工證、加工中心高級操作工證、工具鉗工高級工證、維修電工證、CAD證、計算機鋪助設計AutoCAD證、PRO/E、UG證等兩個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探索出了“金工實訓”、“鉗工實訓”、“數控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五個模組。每個模組均有具體目標,在專業改造中,我系依託學院現代技術中心的數控實訓室、電火花實訓室、CAD-CAM實訓室,加大了實踐性教學的比重,形成了“按崗教學,分級實習,‘雙證融合’”的實訓教學特色。
加大了校企合作,機械系相繼與廣東東莞英濟公司、蘇州華碩電腦公司、淳安電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新永公司、實盈公司、英群公司簽定了校企掛鈎定向培訓契約,定單班教育。為我系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就業平台。

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機械系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雄厚的師資隊伍。在150餘名專兼職教師中,具有教授職稱的有7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學歷的3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的19人。機械系主任、學科帶頭人張岐生教授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等教育專家,是江西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有15項科研成果,其中2項獲國家專利,6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撰寫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6篇。張岐生教授先後擔任中國礦山機械協會會員,中國物理學會會員,江西省模具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學院非常重視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每年都輸送骨幹青年教師到德國、浙江大學和跨國大公司大企業學習最前沿的數控技術教育。緊緊圍繞“教學是中心,質量是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我們一直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是明確任務,嚴格要求。現在多數教師已能承擔兩門或兩門以上課程的教學任務,且教學效果良好,並不斷地主編、參編教材和總結撰寫教學論文。二是充分發揮教研室的積極作用,開展示範教學,交流教學經驗,經常探討與改進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三是請進來派出去,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現有90%以上的教師取得了與教學有關的職業技能證書。目前我系已擁有一支專、兼職相結合,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以人為本,加強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師應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既要關愛,又要嚴格要求。機械系主管學生工作的副主任陳凌副教授,在工作中素以“嚴謹、務實、規範”而著稱,是同學們的良師益友。機械系本著“勤學習、善思考、守紀律、能吃苦、勇創新”的系訓,加強“重德育、重安全、重素質、重實踐”的“四重教育”要求學生既要學好專業知識,掌握業務知識,掌握業務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提高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各種社團工作、競賽、公益活動。在系黨支部、團總支、學生會的幫助下,同學們成立了武術協會、數控協會、體操協會等社團。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給學生提供鍛鍊自己的舞台。實踐證明,學生非常願意參加這些文體活動。
機械系依照學院描繪的發展藍圖,教學與科研並重,突出專業教育的特色,按照從學生進校學習時就注入自信活力,到對學生進行個性教育和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以人為本的尊重、理解學生,營造出了相互尊重、和諧、合作、積極向上和不斷進取的文化氛圍,提高了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定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基礎紮實、適應性強、實用型的人才。
繼往開來,機械系將再接再厲,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繼續駛向新的里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