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

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

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位於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淮安市西南工業區,占地315萬平方米(4500畝),橫跨京杭大運河,緊鄰京滬、同三、寧連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交通運輸十分便捷。本公司的前身--清江鋼鐵廠始建於1970年10月,清江市政府投資100萬元,成立了清江鋼鐵廠,1986年4月更名為淮陰市冶金工業公司,1996年12月改制為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並以此為核心,組建了省級企業集團—江蘇淮鋼集團。

基本信息

企業簡介

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位於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淮安市西南工業區,占地315萬平方米(4500畝),橫跨京杭大運河,緊鄰京滬、同三、寧連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交通運輸十分便捷。本公司的前身——清江鋼鐵廠始建於1970年10月,清江市政府投資100萬元,成立了清江鋼鐵廠,1986年4月更名為淮陰市冶金工業公司,1996年12月改制為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並以此為核心,組建了省級企業集團—江蘇淮鋼集團。

1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

發展歷程

2002年下半年公司進行深化企業改革增資擴股,吸收社會法人以及經營層、管理層等自然人入股,新公司註冊資本為6.2億元,社會法人股占64.4%,國有股占26.15%,經營層自然人股占9.45%。

2006年6-11月,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收購淮鋼公司社會法人股,江陰萬德貿易有限公司受讓國有股權。隨後公司進行了股權結構整合,現股權結構如下:沙鋼集團公司持股64.4%,江陰萬德公司持股15.6%,經營層等自然人持股20%。2006年12月18日,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正式掛牌。

企業規模

公司現有總資產153.05億元,職工人數600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500人。2005年,淮鋼公司在全國冶金50強企業中排名第46位,在全國最大工業企業中排名第257位,被省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間我省突出發展的四家重點鋼鐵企業之一。2009年公司產鋼287.43萬噸,同比增長6.37%;鋼材267萬噸,同比增長13.76%;鐵275.4萬噸,同比增長9.58%。2010年淮鋼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40億元。2007年,淮鋼公司在中國製造業500強中排名第291位。公司多次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生產能力

目前,淮鋼擁有一條從義大利引進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70噸超高功率電爐-精煉爐-連鑄-熱送/熱裝-連軋“四位一體”的短流程優鋼中小型棒型材生產線和一條國內先進水平的100噸轉爐-LF鋼包精煉爐-RH真空脫氣爐-連鑄-配套中、小型棒型材連軋生產線各一條;一條從義大利引進的可生產直徑380-600mm的大圓坯生產線,及與之配套的直徑90-250mm特鋼大棒材生產線,年產彈簧鋼、軸承鋼、船用錨鏈鋼、合金管坯鋼、汽車用鋼等優特鋼、材300萬噸。

發展優勢

淮鋼在建設發展中,堅持依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堅持科技創新、爭創一流,在市場競爭中打造可持續發展新平台,已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優勢:

1、技術裝備優勢

淮鋼一直跟蹤全球鋼鐵生產前沿技術,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在國內率先採用了“超高功率電爐-精煉爐-連鑄-熱送/熱裝-連軋”四位一體的短流程節能型新工藝;軋鋼採用一火成材、蓄熱式加熱爐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工藝、裝備。

公司的高爐-轉爐-LF鋼包精煉爐-RH真空脫氣爐-連鑄-配套中、小型棒型材連軋長流程生產線採用轉爐無渣出鋼工藝,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中國轉爐冶煉特鋼排除了障礙,與現有國內特鋼廠比較,淮鋼特鋼鋼水純淨度高,為冶煉高品質特殊鋼創造了條件。在該生產線煉鐵高爐上,公司還與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首鋼設計院合作,引進俄羅斯卡魯金熱風爐技術。該技術的套用使同類型高爐配套熱風爐體積減少1/3,個數減少1/3,節約投資30%,而且煤氣燃燒充分,熱效率高,風溫高。該技術套用後,當年高爐風溫即達到了全國同類型高爐的最高風溫。

2、品牌優勢

淮鋼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產品質量升級、提高的過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淮鋼產品已形成品牌優勢,主要產品為彈簧鋼、軸承鋼、船用錨鏈鋼、合金管坯鋼、汽車用鋼等特鋼,占總產能的90%。 

淮鋼生產的產品主要用在汽車製造、鐵路、機車、造船、機械製造業。產品暢銷省內外,部分產品覆蓋全國市場,並有部分產品在國外暢銷,用於國際著名品牌。其中淮鋼開發的鐵路提速用彈簧扣件圓鋼及改裝汽車用16Mn翼板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0%,出口至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叉車用扁鋼與國外著名企業卡斯卡特公司合作,產品銷往全世界;北美最大的彈簧製造企業斯坦德公司每年進口淮鋼彈簧扁鋼10萬噸,用於載重汽車與兵工製造。淮鋼與德國著名汽車用鋼管供應企業郝爾勃格合作開發美標合金管坯,年產1萬噸,用於賓士、寶馬等高檔驕車用鋼管。公司年產鋼球用鋼5萬噸,產量排名亞洲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90%。淮鋼汽車用鋼已成功與二汽、上汽、南汽、一汽等國內幾大汽車製造廠合作。 

公司生產的錨鏈鋼獲得英國、挪威、日本、美國及中國船級社船用鋼材工廠認可;“淮鋼”牌Ⅲ級螺紋鋼為全國免檢產品;彈簧鋼獲“省質量信得過”產品;熱軋帶肋鋼筋、合金結構圓鋼、彈簧圓(扁)鋼、船用錨鏈圓鋼、汽車大梁用扁鋼、鍋爐用無縫鋼管坯等七個產品獲“冶金產品實物質量認定”證書,並繼續保持國家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稱號。“淮鋼”牌系列產品連續多年保持“江蘇省名牌產品”榮譽稱號。“淮鋼”牌現已成為江蘇省著名商標。

3、自主智慧財產權優勢

淮鋼不斷進行自主科技創新,為了解決煉鋼用氧的缺口,1996年淮鋼成為中國冶金第一家與美國普萊克斯公司合作,開展“低純度氧氣在超高功率電爐上運用”技術攻關,每年節電1200萬度,實現綜合經濟效益超千萬元;公司首創的電爐鐵水熱裝工藝與低純度氧、二次燃燒技術在電爐上的套用成果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以上技術已在全國冶金行業廣泛推廣。

淮鋼不斷增強研發能力,有一支實力雄厚的研發隊伍和機構。淮鋼經國家人事部批准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經江蘇省人事廳和經貿委批准,在江蘇省冶金行業首家成立了博士後技術創新中心,並與鋼鐵研究總院合作建立淮鋼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同時,淮鋼與東北大學、江蘇大學緊密合作,淮鋼成為東大、江蘇大學的教學科研基地,為不斷推進公司的技術創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淮鋼承擔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新一代超級鋼鐵材料”中的“全等軸晶技術開發”和“400PMa超細晶碳素鋼筋”兩專題,取得突破性進展,達到了美國、德國等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

淮鋼不斷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一種含鋇的結晶鋼生產方法及鋇微合金化軸承鋼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4、循環利用、節能降耗優勢

為推進節能減排,實現降本增效,淮鋼致力於變革“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大量污染”的傳統增長模式,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將燒結作為含鐵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的重要工序,全部回收電爐除塵灰、轉爐除塵灰、高爐除塵灰、燒結除塵灰、軋鋼氧化鐵皮、含鐵量達到一定比例的轉爐鋼渣、電爐鋼渣,用於燒結礦生產,不但減少了粉塵污染,還使含鐵固體放棄物得到了有效利用。

採用國際先進的高爐渣無害化處理方法,利用高爐渣生產超微細粉,微細粉直接摻入水泥,摻入比例達40%以上,混凝土強度提高30%,減少了水泥生產的礦石資源消耗和有害氣體的排放,降低了建築行業的生產成本。 

轉爐鋼渣、電爐鋼渣經磁選後的尾渣,用於人行道彩磚製造,建築用機制磚及工程回填等,固體廢棄物實現了零排放。

回收利用二次能源。淮鋼目前轉爐、高爐、焦爐煤氣得以充分回收利用,轉爐噸鋼回收煤氣、蒸汽分別達110m3、80kg,轉爐工序實現了負能煉鋼。

回收利用高爐、焦爐、轉爐煤氣。採取以氣代煤措施,利用焦爐煤氣生產球團礦,取消原球團廠煤氣發生爐,每年節約煤炭達36000噸。利用轉爐煤氣生產石灰,目前淮鋼回收轉爐煤氣不僅能夠滿足兩座日產石灰800餘噸的套筒窯的需求,還有部分富餘返迴轉爐廠用於鋼包烘烤。採取以氣代油措施,軋鋼廠利用低熱值高爐煤氣加熱鋼坯,取代重油,實現軋鋼加熱爐無油化,年節約重油消耗近10萬噸。轉爐煉鋼、電爐煉鋼利用焦爐煤氣烘烤鋼包及中間包,每年節約柴油6500噸以上。將剩餘的高爐、焦爐煤氣及高爐煤氣余壓(TRT項目)用於發電,每年可發電4.2億kwh,既緩解了用電緊張狀況,又大大節約了資源,降低了成本。

回收利用蒸汽。將轉爐回收蒸汽用於操作室、休息室、辦公室的冬季取暖,取消冬季電熱器、空調取暖,每年節電260萬kwh。2008年5月份,淮鋼在電爐大修期間,對電爐除塵進行節能改造,採用熱管技術,回收電爐餘熱,每小時可回收蒸汽17噸,年節約標準煤一萬餘噸,實現了電爐煉鋼負能除塵。

回收煉焦副產品。對煉焦過程的副產品全部進行回收利用,焦油用於一軋生產,彌補焦爐煤氣不足,回收苯、萘、硫胺作為化工企業的生產原料,對焦化煙氣進行脫硫處理,減少大氣污染,促進企業的清潔生產。

循環循序用水,實施以“乾”代“濕”。淮鋼一直實施“分級供應、分級使用、分級處理”和“循環循序利用”相結合的用水方案。

淮鋼噸鋼綜合能耗保持全國重點冶金企業前10名,在同類企業排名前5名。水循環利用率97%以上,噸鋼耗用新水量小於3.6噸,保持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 

在“十一五”末,淮鋼將以300萬噸特鋼為支撐,加大產業鏈的延伸。淮鋼的目標是在“十二五”初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力爭500億元的目標,向我國大型現代化特鋼企業邁進。

企業文化

淮鋼成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淮鋼始終堅持抓好企業文化的建設,提高幹部職工素質,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從而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無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企業文化在淮鋼真可謂發揮了企業發展推進器的作用。
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哲學
企業哲學是企業人格化的基礎。企業哲學是指企業在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市場競爭中表現出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淮鋼的企業哲學十分明確:就是“以人為本”的觀念。淮鋼黨委一班人認為:在企業中,人是第一位的,尊重人、理解人、愛護人、關心人,視人為最高的價值,是我們淮鋼對待人的基本態度。
二、獨具特色的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反映一個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風貌,代表企業的決心、理念、目標和行為準則,它是企業廣大職工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自覺形成,並經過有意識的概括、總結、提煉而得到確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淮鋼的企業精神是“團結、求實、開拓、進取”。淮鋼的企業理念“鋼的意志,鐵的紀律,火的熱情”。
三、塑造以產品品牌為標誌的企業形象
形象是企業的象徵,是企業素質的外在表現。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占有市場的首要因素,是企業的無形財富和寶貴資源,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淮鋼著力塑造以“淮鋼”牌系列鋼材品牌為標誌的企業形象,從而贏得市場。淮鋼的企業形象是“一流的企業、一流的產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
四、建設企業文化的載體
企業文化的載體是企業文化機構與手段。企業文化的主體是廣大職工。他們創造企業文化,同時也表現企業文化,但企業文化總是要通過一定的渠道,用一定的形式來表現。
1、企業報
淮鋼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於1990年辦起了企業報。原名為《淮冶報》,先後更名為《淮陰冶金》和《淮安冶金》,每月兩期,四開四版,已出版十五年計298期。《淮安冶金》多次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先進,成為傳播企業文化,促進企業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輿論工具。
2、電視台
淮鋼於2001年上半年投資80多萬元辦起了淮鋼電視台,每周一檔新聞節目,每檔15-20分鐘,每周播出二次。另每次均有2小時左右的文藝節目內容。電視新聞及時、生動、現場感強、感染力強,受到幹部職工的廣泛好評。
3、廣播
淮鋼二十多年來堅持辦好廣播,運用廣播的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宣傳好人好事。每天接近一小時的廣播,深受職工喜愛。
4、“鐵流”文學社
淮鋼於2001年初組建了由220多名文學愛好者參加的“鐵流”文學社,成為淮安市作家協會的分會。胥全迎同志同市作協龔正同志聯合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在2002年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舉辦的“共和國的脊樑”全國徵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徐維林同志的篆刻作品在今年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中獲獎,為我市爭取了榮譽。軋鋼廠青年職工張曉林熱愛詩歌創作現已出版兩本詩歌專輯,受到趙愷等文學界名人的一致好評。
5、職工俱樂部
幾年來,公司為職工俱樂部購置各種文化體育器材及各類圖書累計20多萬元,現有圖書1萬多冊,每年更新圖書耗資2萬多元。另投資20多萬元新建了三個籃球場地。1997年工會拿出400多萬元建起了一幢4000多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淮鋼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大樓,內設九大活動場館,每天為職工開放服務。
6、淮鋼藝術團
1994年,公司組建了由14人組成的“淮鋼藝術團”。他們對內服務職工,發揮企業文化的宣傳優勢,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先進的人和事,弘揚先進文化,展示主人翁風采,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深受廣大職工的喜愛;對外“文藝搭台,經濟唱戲”,發揮企業文化的優勢,深入到街道、農村、工廠、學校和軍營展示企業形象,宣傳企業品牌,擴大企業影響,宣傳精神文明,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淮鋼的企業文化豐富和推動了企業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淮鋼在連續十年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的基礎上,2001年榮獲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的榮譽稱號,2003年三月又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的稱號。

公司領導

龔盛董事長

董事長、股東委員會會長
龔盛同志曾獲得江蘇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何達平

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淮安市企業家協會會長
陸錦祥

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委員
2008年度經貿工作先進個人
馬毅

常務副總經理
享受張家港市政府特別資金資助
劉祥

總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詳細信息
莫安建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紀檢審計處處長。
曾獲得江蘇省優秀紀檢幹部

淮鋼榮譽

鍋爐及壓力容器用鋼管(管坯)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書
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5.12
美國船級社工廠認可證書二
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美國船級社
2006.7
美國船級社工廠認可證書一
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美國船級社
2006.7
英國船級社工廠認可證書二
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英國船級社
2006.6
英國船級社工廠認可證書一
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英國船級社
2006.6
中國船級社工廠認可證書三
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
2005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大事記

1970年10月,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清江鋼鐵廠成立。當時的清江市政府投資100萬元。
1970年--1981年,企業艱苦創業保生存。鋼鐵廠從土焦窯乾起,先後豎起13m3高爐,安裝了3噸煉鋼電弧爐,架起了φ250mm軋鋼機,新建了70型焦爐。
1981年,國民經濟貫徹調整方針,清江鋼鐵廠被列入“下馬”之列,淮陰地區和清江市基於發展工農業生產的需要,力爭保留。在當時召開的全省煉鐵工作會議上,企業領導立下扭虧軍令狀,淮陰行置《關於保留清江鋼鐵廠的報告》得到省政府“如能源可自行解決,也可以保留,由地區研究決定”的批覆,清江鋼鐵廠方渡過生存危機。
1982年--1986年,企業鞏固提高求發展。1982年以後企業抓住市場機遇,對現有設備進行配套改造並擴大生產能力。其間共籌資3015萬元進行技術改造:1982年將13m3高爐改造擴建為19m3高爐,當年結束了煉鐵生產12年虧損的歷史,83、85年先後籌資自行安裝了二台5噸電爐,其間1985年4月排除干擾建設了150m3×2制氧機組的制氧車間,1982年軋鋼車間改造擴建為300×5軋鋼機組。
1984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甩掉了連續十四年的虧損帽子。
1985年,投資506.6萬元建設72m3高爐,於1985年11月建成。
1978年,從清江鋼鐵廠分離出去的清江焦化廠至1985年已具備6萬噸焦炭的生產能力。在雙方的努力下經淮陰市政府批准,兩廠於1986年4月份實行實質性合併,成立淮陰市冶金工業公司。
1986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296萬元,利稅239.62萬元,固定資產原值從1982年的近1000萬元,增加到2908萬元。也就是這一年何達平同志走馬上任,擔任起冶金工業公司經理、黨委書記。
1987年--1995年,企業不斷壯大爭蘇北冶金第一。1987年以來,企業結合現狀制定了技術改造分兩步走的戰略方針:第一步圍繞現有工藝裝備進行配套完善改造,理順工序關係,在取得一定效益的基礎上積累資金上更大更新項目;第二步引進國外先進工藝設備建設現代化鋼廠,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裝備水平落後的局面,進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根據總體方針的安排,公司先後展開了六大技術改造工程:焦爐大修改造提高能力;新建0.5t×2工頻爐;新建1500kw×2餘熱發電機組;450開坯車間的兩期改造工程;新建矽鋼片廠;新建94m3高爐等。
至1993年,公司已達到4個10萬噸的生產能力,即電爐鋼11萬噸,開坯及中型材10萬噸,鑄造生鐵12萬噸,焦炭10萬噸,小型材4萬噸和矽鋼片2萬噸。1993年實現利稅7140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1994年,公司決策投資10億元人民幣,引進義大利具有國際九十年代先進水平的70噸超高功率電爐--精煉爐--連鑄--熱送/熱裝-連軋短流程生產線。70噸電爐項目於1994年8月19日動工興建,至1995年12月9日順利建成,產出第一爐鋼水並一機四流拉出120mm×120mm鋼坯。至此,公司鋼生產能力躍升到70萬噸,連鑄比一躍達到80%。
1996年--2000年,企業飛躍發展跨入全國冶金50強。1996年企業改制為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並以此為核心,組建了省級企業集團--江蘇淮鋼集團。
1996年,公司一班人歷盡千辛萬苦積極籌措資金,千方百計加快軋鋼工程建設,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1999年8月2日連軋項目順利投產,軋出第一根合格鋼材,至此,這條現代化的短流程生產線全線貫通。
1997年,淮鋼將兩座高爐的鐵水全部熱裝於70噸超高功率電爐。與此同時,淮鋼與美國普萊克斯公司合作興建了真空變壓吸附式制氧項目,把低純度氧氣運用於超高功率電爐,與此同時,公司在全國首家引進國際先進的“二次燃燒技術”。
2001年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淮鋼首創的“鐵水熱裝及其相關工藝在70噸超高功率電爐上的套用”榮獲在這次大會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鋼與南鋼集團實行強強聯合,淮鋼公司的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給南鋼集團,淮鋼更名為南京鋼鐵集團江蘇淮鋼有限公司。
2000年元月,公司投資2800萬元上一座25m2環型燒結機,當年8月25日一次性熱調試成功,順利出礦。投資440萬元新上一台3000kw發電機組,於當年9月6日併網發電。
2001年--2004年,科技領航爭做世界特鋼前十位。
2001年,公司投資1.7億元建成年產60萬噸優特鋼中小型棒型材軋鋼生產線。公司年軋材能力達到120萬噸。同年公司投資400萬元實施CIMS工程,建立企業計算機內聯網,實現企業高速的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系統於2002年12月全部上線運行。
2001年以來,公司先後與鋼鐵研究總院、國家連鑄中心、國家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院所建立長期技術協作關係,並經江蘇省經貿委和江蘇省人事廳在冶金行業批准成立了“淮鋼博士後技術創新中心”,“鋼鐵研究總院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淮鋼是東北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淮陰工學院等高校教學和實習基地。 
2002年4月,公司投資500萬元,國內首家從美國引進PTI槍,使用中節能效果顯著。
2002年6月,義大利達涅利公司在淮鋼舉行贈匾儀式,我公司榮獲“達涅利在全世界優秀示範工廠,中國第一條黑匣子緊湊型小型鋼廠”稱號。
2002年12月29日,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何達平光榮當選為全國十屆人大代表。
2002年,公司決策投資12.6億元,新征1313畝土地,實施“十五”技改一期工程,項目於2002年12月開工建設,2004年3月建成投產。項目包括一座144m2燒結機、兩座450m3高爐、一座石灰窯、一條80噸轉爐-精煉爐-連鑄生產線、兩台65噸鍋爐、兩台12000KW發電機組。至2003年12月22日3#高爐熱風爐烘爐,2004年2月25日3#高爐出鐵,2月28日燒結出礦,3月24日發電鍋爐烘爐,4月6日轉爐生產線出坯,4月9日4#高爐出鐵。一座120萬噸級的現代化鋼廠在蘇北大地巍然崛起,淮鋼登上了年產200萬噸鋼生產能力的台階。
2002年底,盈德公司投資1.1億元在淮鋼建設15000m3的制氧廠,為淮鋼“十五”技改轉爐生產線配套供氧,淮鋼以購氣的形式與他們合作,該項目至2003年底建成投產。
2002年4月,淮鋼三產金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兼併了連續6年虧損的淮安賓館,通過改制、改造,於2002年5月正式對外營業,一舉扭虧,同時進入“三星”級賓館的行列。
2003年2月,公司進行深化企業改革增資擴股,吸收珠海國利等四家企業的4億元股本以及經營層、管理層等自然人入股,企業成為股權結構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
2003年,淮鋼在經過多次考察與洽談後,與外商合資成立了兩個合資企業:江蘇淮澳鋼鐵有限公司和江蘇淮特鋼鐵有限公司。
2003年,淮鋼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參股山東海化集團薛城振興焦化有限公司,該公司以優惠的價格每年為我公司提供優質焦炭,保證兩座450m3高爐的焦炭供應。
2003年,淮鋼與鋼鐵研究總院合作承擔了國家“973”計畫中“新一代鋼鐵材料”課題中的“打通400Mpa級碳素鋼筋全流生產線”和“驗證全等軸晶鑄坯生產技術”兩個子項目的研究,取得較大進展,達到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
2003年8月,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淮鋼首創的“鐵水熱裝工藝”,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發明專利證書。
1986年--2003年,企業固定資產總值從3200萬元增加到39.6億元,淨增39.28億元,銷售收入從5003萬元增加到44.36億元,在企業實力得到增強的同時,經濟效益指標也得到大幅度增長,實現利稅從308.09萬元增加到4.43億元,利潤由1986年的保持不虧,到2003年實現利潤2.45億元。
2003年,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何達平當選為全國十屆人大代表,並於2月27日赴京出席全國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2003年,淮鋼實現銷售收入44億元,利稅4.46億元,其中利潤2.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6%、150.5%和362.2%,使企業整體實力大大向前推進。淮鋼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3年8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02年度全國大型工業企業名單,淮鋼居全國大型企業第290位,全國冶金企業第47位。
2003年年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外發布的2002年度冶金產品實物質量認定結果,淮鋼優質碳素結構鋼獲冶金行業“金杯獎”。至此,淮鋼已有5個產品(螺紋鋼、彈簧圓鋼、合金結構鋼、碳素結構鋼)獲此殊榮。
2003年12月25日,江蘇省文明單位表彰大會在淮安市人民大會堂召開,省委副書記任彥申代表省委向淮鋼黨委副書記莫安建頒發了“省文明單位”牌匾,這是公司連續十年獲該榮譽。
2003年,淮鋼以銷售額44.26億元和資產總額39.6億元名列全國最大工業企業第279位,較2002年的290位前移了11位。
2004年4月6日,“十五”技改一期工程80噸轉爐出鋼,淮鋼又增加了一條以國產設備為主的長流程煉鋼生產線,又新增年產120萬噸鋼的能力。
2004年5月2日-5月13日,淮鋼董事長何達平作為中國企業家代表團成員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了歐盟和歐洲五國。在比利時的歐盟總部,由歐盟商務總司和中國商務部共同舉行的中歐投資貿易研討暨洽談會上,何達平與義大利達涅利公司簽訂了共同建設中國第一條轉爐特鋼生產線的合作意向,項目計畫投資15.8億元人民幣,其中工藝開發和關鍵設備進口投資3000萬歐元。
該項目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和開發的高新技術。項目建成後,主要生產汽車用齒輪鋼、軸承鋼、彈簧鋼、錨鏈鋼、易切削鋼等市場緊缺的特殊鋼材。 
2004年10月8日,淮鋼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的工廠認可證書,這標誌著淮鋼開發的新產品船用錨鏈圓鋼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2004年12月9日,淮鋼“十五”技改一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該工程自2004年4月6日全線貫通以後,設備運行可靠,生產穩定,實際生產能力,主要技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設計水平。
2004年,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65.34億元,同比增長47.29%,利稅6.49億元,同比增長46.5%,其中利潤4.19億元,同比增長71.02%。產鋼128.07萬噸,鋼材127.03萬噸,是淮鋼歷史上鋼、鋼材產量首次雙超百萬噸。
2005年,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何達平赴京出席全國勞模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05年4月14日,在國家建委專家現場指導下,軋鋼北線順利完成細晶粒III級螺紋鋼的調試,經理化工序檢測,相關性能指標均達到目標值。淮鋼順利完成國家科研項目973調試。
2005年,省發改委將淮鋼集團列入“十一五”期間江蘇省突出發展的四個重點鋼鐵企業之一。
2005年10月,淮鋼“國內首條轉爐特殊鋼大棒材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准。
2005年,淮鋼“400MPa碳素結晶鋼筋開發”等六個科技成果通過江蘇省科技成果鑑定。
2005年5月28日,江蘇省人民政府55號檔案同意:將南京市政府持有的江蘇淮陰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6.15%國有股權劃轉淮安市政府持有。在淮鋼與南鋼聯合5年中,淮鋼與南鋼先後實施了改制,雙方原合作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此外,南鋼還將在未來的3年內陸續投資120億元進行技術改造,南鋼已無餘力再轉向淮鋼投資。為此,2005年3月1日,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達成意向,將原南鋼代管的、南京市國資委所持有的淮鋼公司26.15%的國有股權劃回淮安市,並由淮安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履行出資人職責。2005年10月依法辦理國有資產產權變更登記等相關法律手續,南京鋼鐵集團江蘇淮鋼有限公司名稱從2005年11月1日起廢止使用,企業名稱恢復為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公司三軋生產線順利出材,使淮鋼產品結構調整邁出了一大步。
2005年12月,公司召開2006年計畫工作會議,奏響“十一五”戰鼓。在“十一五”期間,打造“三三一三”工程;實現鋼產量300萬噸,鋼材300萬噸,年利潤10億元,人均收入3萬元。
2005年,淮鋼與新加坡昂國企業合辦新型建材廠——江蘇淮龍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其總投資8800萬元人民幣,興建高爐渣微細粉生產線。 
2005年,淮鋼獲“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稱號(4A)。
2006年6月,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淮鋼,出資收購珠海國利等四家企業64.4%的社會法人股,同時,將在8月份通過招投標收購占淮鋼股本26.15%的國有股,屆時,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將擁有淮鋼80%的股權,經營層、管理骨幹共持有20%的股。
2007年元月1日,何達平愛青基金會正式運行,這是淮鋼關愛青年職工的重要舉措。基金會每年有100萬元人民幣可供使用,其中,何達平每年出資50萬元,其餘為公司其他領導及中層幹部等出資。
公司榮獲“江蘇省信貸誠信企業”稱號。
大圓坯連鑄機於2007年3月1日成功拉出第一根直徑500毫米圓坯,成為我國最大口徑連鑄圓坯,淮鋼的品種結構調整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公司汽車大梁用扁鋼、船用錨鏈鋼、鍋爐用無縫鋼管坯三個產品榮獲2006年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
淮鋼在“能效電廠”項目建設中成效顯著。全年累計節電1300千瓦時,獲省經貿委嘉獎。
淮鋼副總經理兼技術中心主任王忠英博士後被確定為“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帶頭人,公司其他五名同志被確定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12月20日特鋼大棒材項目成功拉出直徑130毫米棒材。
淮鋼副總經理王忠英獲江蘇省百萬創業創新資金,全省共有44名高層次人才首批獲此資助,王忠英是淮安唯一獲此殊榮的人才。
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何達平提出了“三精方針”即:精心工藝精確操作精細管理
沙鋼及淮鋼特鋼有限公司併購河南永興鋼鐵。
轉爐廠職工施海亮勇救落水者在社會上獲得廣泛讚譽。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表彰獎勵施海亮。公司授予施海亮“見義勇為道德模範”稱號。
11月28日,江蘇利淮鋼鐵有限公司股東向淮安市慈善總會捐贈1350萬元,用於建造市美術館和設立淮中獎學金。
12月3日,淮鋼援建的穆店鄉水泥制磚廠舉行投產儀式。
截至12月19日,電爐廠產鋼70萬噸,創13年來最好成績。
為進一步開拓汽車用鋼市場,公司貫徹實施ISO/TS16949:2002體系。
2007年公司銷售收入超100億,公司召開大會隆重慶祝,副省長李金林,省有關部門領導、市委書記丁解民、市長樊金龍等出席慶祝大會。市委、市政府發出賀信,全公司幹部職工歡欣鼓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