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蘇大學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鎮江市,是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的以工科為特色的重點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高校、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首批全國來華留學生質量認證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學校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等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1960年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分設獨立為原江蘇理工大學的前身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學校作為國內最早設立農機專業、最早系統開展農機教育的高校,培養了全國第一批農機本科、碩士和第一位農機博士。設有研究生院。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江蘇理工大學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江蘇理工大學( 今江蘇大學本部)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魏光燾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

1960年,為了適應當時農業機械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家計委、教育部和農業機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農業機械,汽車與拖拉機等專業的師資、設備為基礎,籌建南京農業機械學院,並在同年開始招生。

1961年校址遷至鎮江,改名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學校隸屬機械工業部。

1963年6月,吉林工業大學的排灌機械專業和排灌機械研究室從長春遷至鎮江,併入鎮江農業機械學院。

1970年9月,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併入。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校門風光 校門風光

1982年8月,隨著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系科、專業逐步增加,向多學科方向發展。為了確切反映學校學科內容,經機械工業部批准,改名為江蘇工學院。

1994年1月,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

1999年1月,江蘇冶金經濟管理學校(成立於1958年)併入,組建新的江蘇理工大學。

•鎮江醫學院

原鎮江醫學院( 今江蘇大學北固校區)是一所江蘇省屬醫學院校,座落在素有“控楚負吳,襟山帶江”美稱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市。該校以醫學檢驗專業著稱,是全國首批開設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五所院所之一。合併之前就已經形成了本科、碩士和博士三級培養體系。院校創辦於1951年,1984年批准升為本科院校,改稱鎮江醫學院。在學校40多年辦學史上,共培養本專科專業生和衛生管理幹部萬餘人。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1951年,江蘇省南京醫士學校創建。

1955年,鎮江醫士學校併入江蘇省南京醫士學校。

1957年,江蘇省南京醫士學校更名江蘇省鎮江醫士學校。

1958年,江蘇省衛生幹部文化補習班併入江蘇省鎮江醫士學校。同年,江蘇省鎮江醫士學校、江蘇醫學院(部分)、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合併組建鎮江醫學專科學校。

1962年,鎮江醫學專科學校改建江蘇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江蘇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更名江蘇省鎮江地區衛生學校。

教學樓 教學樓

1976年,江蘇省鎮江地區衛生學校改建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

1979年,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更名為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

1980年,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分建鎮江醫學專科學校。

1984年,鎮江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鎮江醫學院。

1995年,鎮江醫學院附屬醫院(今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成為衛生部首批命名的三級甲等醫院。

•鎮江師範專科學校

原鎮江師範專科學校( 今江蘇大學夢溪校區)坐落在鎮江市城區的東南部。東鄰夢溪園,北峙壽丘山。壽邱山以南,是昔日孔廟的遺址;夢溪園附近,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撰寫《夢溪筆談》是的居住之地。學校總面積 131畝,其中,校本部70畝,農場61畝。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1958年6月,鎮江師範專科學校創建。

1962年7月,因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停辦。

1978年1月,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鎮江地區第一師範學校的基礎上籌建南京師範學院鎮江分院。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南京師範學院鎮江分院正式定名為鎮江師範專科學校。

從建校到合併的40多年中,學校歷經了四個階段。1958年6月到1962年 7月,是學校的初創階段;1978年1月到1982年7月,是學校的恢復階段;1982年7月到1992年12月,是學校的建設階段;1993年至合併,是學校的發展階段。

合併辦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和鎮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江蘇大學。

2002年5月,江蘇省委、省政府為在省內辦學的9所從三江師範學堂發展而來的高校隆重舉行辦學百年慶典,並贈鼎紀念。(9所高校名單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7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與農業部簽署協定,決定合作共建江蘇大學。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2010年至2016年間,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27.89億元,其中縱向經費8.56億元;獲批國家自然基金項目709項(2014、2015年均居全國高校前50位),其中國家973、863計畫等重大重點科技項目52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9項;SCI檢索收錄論文5231篇;學校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8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項;2015年度,校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國高校第6位。

學校袁壽其研究員主持的“潛水泵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套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江蘇大學組建以來國家級科技獎項零的突破;2008年,趙傑文教授主持的“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新技術及融合技術的開發”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9年,學校毛罕平、李萍萍教授等完成的“溫室關鍵裝備及有機基質的開發套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學校作為第二單位由楊繼昌教授等完成的“節能環保型球團鏈篦機關鍵製造技術及套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以及由孫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基於神經網路逆的軟測量與控制技術及其套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2011年,學校與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深海高穩性圓筒型鑽探儲油平台的關鍵設計與製造技術” 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江蘇大學榮獲2014年度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一項。

科研機構

體育設施 體育設施

截至2016年4月,學校擁有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混合動力車輛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建有國家智慧財產權培訓(江蘇)基地。學校牽頭成立的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江蘇省首批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所

圖書館 圖書館

汽車工程研究院、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工程研究院(生物機電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江蘇大學生物質能源研究所、常州工程技術研究院、東海汽配研究院。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名稱批准單位重點實驗室名稱批准單位
江蘇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材料摩擦學實驗室江蘇省教育廳
江蘇省光子製造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動力機械清潔能源與套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教育廳
機械工業金屬基複合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機械結構損傷檢測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聯合會
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機械工業雷射衝擊波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道路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高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科技廳機械工業離心泵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農業裝備與智慧型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科技廳中澳光電子功能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部
機械工業設施農業測控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聯合會農產品物理學加工技術及裝備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教育廳
江蘇省高端結構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科技廳 電動車輛驅動與智慧型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教育廳
檢驗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教育廳

•省級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名稱批准單位工程中心名稱批准單位
江蘇省中小功率內燃機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
江蘇省農產品生物加工與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鋁基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
生物柴油動力機械套用工程中心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高性能特種精密鋼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
江蘇省拖拉機及機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國家農產品加工分中心農業部
江蘇省電氣設備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汽車焊接衝壓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
江蘇省汽車零部件精密鑄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科技廳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該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1980年創刊,雙月刊。報導內容:主要報導農業與機械工程、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與通信工程、電氣電子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化學工程、套用數學等研究領域學術論文,其中農業與機械工程、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為本刊的重點欄目。收錄情況:國外資料庫有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與控制信息社資料庫》(INSPEC)、荷蘭《斯高帕斯資料庫》(Scopus)等。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該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SCD源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江蘇期刊方陣優秀期刊和江蘇省一級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語言文學、歷史學等學科的學術研究成果,辟有“生態批評與生態美學研究”、“遼金元文學文化研究”、“中國當代史研究”、“賽珍珠專題研究”、“辭彙語義學論壇”等專欄。

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三江樓 三江樓

該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數來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源期刊、中國生物學文獻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先後被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波蘭《哥白尼索引》和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收錄。高校教育管理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SCD源期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管理學科的學術論文。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學理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高等教育法規與政策、高等教育財政、高等教育領導與能力、高校教學管理、高校學生管理、高校師資管理等有創新性研究成果的相關內容。

排灌機械工程學報

該刊為Ei(Ei Compendex)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版)農業工程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報導泵理論與技術、泵站工程、節水灌溉工程、檢測與控制、農業工程、環境工程、流體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創新性成果。

實用心電學雜誌

該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JS317)》、《中國首席醫學網收錄期刊》,被中國數位化期刊群萬方數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圖書館、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等收錄。

•圖書館藏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

截至2016年4月,圖書館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藏書305餘萬冊,電子圖書173餘萬冊,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中外文紙質報刊2995種,電子報刊24000多種,各類資料庫90餘個,包括各種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資料庫、各類權威的專業學會出版物全文資料庫,同時還自建“車輛工程資料庫”、“嵐清篆刻文庫”、“賽珍珠文獻資源中心”等特色資料庫10餘個。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9年4月,學校設有25個學院,93個本科專業。

序號學院序號學院
1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14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15江蘇大學文法學院
3江蘇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16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
4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7江蘇大學藝術學院
5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18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6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19江蘇大學臨床醫學院
7江蘇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20江蘇大學基礎醫學與醫學技術學院
8江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21江蘇大學藥學院
9江蘇大學理學院22江蘇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10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23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11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4江蘇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12江蘇大學管理學院25江蘇大學體育部
13江蘇大學財經學院

師資力量

江大風光 江大風光

截至2016年4月,學校擁有教職工5763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2475人(教授45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54%,具有海外經歷的比例達24%),集聚了一批以國家“千人計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國家“青年千人計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群體。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理化學研究院院長野依良治教授受聘為學校名譽教授。

•國家千人計畫

張馳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周明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張弛、袁壽其

國際交流

圖書館 圖書館

截至2019年4月,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日本等34個國家和地區的154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與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和漢德語言文化中心。與德國馬格德堡大學合作舉辦了工程熱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與美國阿卡迪亞大學合作開辦了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4月,學校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14個一級學科,設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44個一級學科,有1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6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現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學校的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化學和農業科學5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並列全國高校第34位)。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農業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及其醫藥轉化。

•教育部2012年學科評估

學科名稱學科代碼全國排名
農業工程08285
食品科學與工程08328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080712
交通運輸工程082316
力學080127
機械工程080227
儀器科學與技術080427
美術學130427
基礎醫學100130
藥學100733
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33
臨床醫學100234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34
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34
教育學040135
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36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41
公共管理120442
統計學07144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49
數學070150
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58
軟體工程083559
外國語言文學050266
套用經濟學020271

•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

學科名稱
流體機械及工程
農業電氣化及自動化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一級學科博士點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
工學機械工程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工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工學交通運輸工程工學農業工程
工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電氣工程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醫學臨床醫學工學儀器科學與技術
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力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
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育學教育學理學數學
理學化學理學生物學
理學生態學理學統計學
工學力學工學機械工程
工學光學工程工學儀器科學與技術
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工學電氣工程工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工學交通運輸工程
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藝術美術學
工學農業工程工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生物醫學工程工學軟體工程
工學安全科學與工程醫學基礎醫學
醫學臨床醫學醫學藥學
醫學中藥學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工商管理管理學公共管理
管理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法學法學
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理學物理學
哲學哲學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工學冶金工程工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工學土木工程工學水利工程

•江蘇省"十二五“一級重點學科(含培育)

一級學科名稱一級學科代碼
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
交通運輸工程0823
食品科學與工程0832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力學0801
臨床醫學100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設站學科名稱設站學科名稱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力學電氣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臨床醫學

教學建設

校園設施 校園設施

學校是“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學校”,截至2015年3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8項,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課程75門,“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7部。獲評“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提名獎3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連續3屆喜捧“優勝杯”,“江蘇省十佳青年學生”連續6年都有學生當選。學校獲得3篇“全國百優博士論文”,提名5篇。

學校是首批“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學校”,並連續多次獲得“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9年學校榮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學校多次在全國英語、數學、物理、力學、計算機等競賽以及“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學校多次獲評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江蘇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工業中心)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面向“長三角”國際製造中心機械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評選年份
電路2006
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08
現代食品檢測技術2010
創業管理2010

•國家級特色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批准年份
機械製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
電氣類專業主要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2010

•國家級特色專業

專業名稱專業類別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信息類
金屬材料工程材料類
車輛工程機械類
醫學檢驗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校園文化

校訓

博學 求是 明德

博學—廣博精深; 求是—實事求是; 明德—明懂道德,這是做人之本,更是為師之本。

博學——這是對知識追求的強烈願望,也是對每個人自身發展和完善的客觀要求。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大教育家孔子就對學習給予了高度重視。他認為,君子應“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因此,每個師生員工都要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廣泛涉獵,使自己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淵博的學識。

求是——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求得創新。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要使學習取得實效,就必須緊密聯繫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聯繫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實際,緊密聯繫個人工作的實際,進行思考,弄清楚影響事物發展的多方面之間的相互聯繫及其客觀規律。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增強正確觀察、分析、處理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明德——這是學習的升華。四書五經中的《大學》開宗明義便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寥寥數語,充分反映了學習的本質和深刻的內涵。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正心、修身,為了齊家、治國,為了美好未來。要通過學習,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道德修養,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自己。

博學是機遇之源,求是是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訓的指引下,江蘇大學一定會充滿著蓬勃生機,向著更新的方向發展。

校徽

江蘇大學校徽江蘇大學校徽

1 、校標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意寓江蘇大學師生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外環上半部分為書法體江蘇大學中文名稱“江蘇大學”,下半部分為方正大標宋體江蘇大學英文名稱“ JIANGSU UNIVERSITY ”,中英文均為白色鏤空陰文。中間主體圖案上方的“ 1902 ” 表明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 1902 年張之洞等愛國志士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

2 、標識的主體部分為中間變體的“ U ”。圖形構成元素是江蘇大學英文名稱“ JIANGSU UNIVERSITY ”的首字

母 J 和 U 的完美結合。三條飄帶靈動飄逸,打破了左右對稱的結構,使圖案敦實而不乏生動。

3 、主體圖案左側的三條飄帶形似泛起的浪花,寓意豐富。它既點明江蘇大學源於三江師範學堂的悠久歷史;又說明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範專科學校三校合併的現實由來。三條飄帶還似一條擰成的繩索,盤旋上升,意寓三校合併互融,學校事業蒸蒸日上。

4 、主體圖案右側的“ J ”位於三個飄帶之上,似一艘在長江上遠航的帆船,二者相合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具有“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氣勢,意寓江蘇大學這艘航船正劈波斬浪,沿著科學發展的正確航道,揚帆駛向美好的未來。

5 、校標的顏色以綠色為主色調,三個飄帶呈漸變色,依次為草綠、淡綠、淡黃,各不相同,整體又統一於綠色。寓意江蘇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學科專業眾多,而又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校園文化百花齊放,校園精神兼容並包,而又和諧共生,和而不同。綠色象徵朝氣與活力,也體現了江蘇大學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寓意江蘇大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校歌

百年輝煌向未來

作詞:葛遜

作曲:鄒建平

百年風雨,我們一同起航,三山如畫,我們閱盡滄桑。

悠悠長江在這裡奔涌,綿綿文脈在這裡激揚。

博學奠基石,求是譜華章,明德鐫心靈,教學共相長。

江蘇大學,我們為你驕傲,繼往開來創造新的輝煌!

百川融匯,我們一起飛翔,薪火相傳,我們超越夢想,

棵棵棟樑在這裡成才,燦燦桃李在這裡綻放。

博學奠基石,求是譜華章,明德鐫心靈,教學共相長。

江蘇大學,我們為你驕傲,繼往開來創造新的輝煌!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袁壽其

黨委副書記、校長:顏曉紅

黨委副書記:李洪波

紀委書記:高慶國

副校長:丁建寧、吳春篤、梅強、張濟建、全力、趙玉濤、陳紅(試用期一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