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鳥逾白

江碧鳥逾白,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詞作品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江碧鳥逾白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江碧鳥逾白,(1)
山青花欲燃。(2)
今春看又過,(3)
何日是歸年。(4)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逾:更多。
(2)欲:好像。燃:燃燒。
(3)過:過去。
(4)何:什麼。

作品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作品賞析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寫於暮春之時。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讀者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綺靡而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讀者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雖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詩人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