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位於江田島,於1870年1月11日舉行了首屆學員開學典禮。學員包括各地選送的年輕志願者和大約100名走讀生。同年11月4日,該校更名為海軍兵學寮,取消走讀制,並選拔了15名少年生和29名成年學生。

一提到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國人難免會想起1969年拍攝的日本電影《啊!海軍》,其實影片反映的僅僅是江田島海校最繁盛的情景,本文並非鼓吹軍國主義,而是從該校的沿革出發,歷數其來龍去脈、得失興衰、是非成敗,帶您看清它的歷史全貌。
碧海、巨艦、狼煙、戰沉……對於今天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術科學校暨幹部候補生學校來說,這樣的海戰場面已十分遙遠,但在很多人眼中,這所軍校依然能在歷史深處喚起戰爭的回聲:曾幾何時,它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起源,它是軍國主義的搖籃,它使太平洋戰火炙燃——它的前身,就是當年的日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建立:暗流洶湧江田島

軍校園區示意圖軍校園區示意圖
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在“富國強兵”方針的指導下,極力效仿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海軍建立近代海軍。1870年5月4日,在繼承幕府軍艦和海軍設施的基礎上,日本兵部省提出“大辦海軍”的建議,專門將海軍軍官的教育問題單列為一項,指出:“軍艦的靈魂是軍官,無則水兵無以發揮其所長、艦船將成一堆廢鐵。況且海軍軍官應掌握之知識深奧,達到精通熟練程度絕非易事,故儘快創辦學校,廣選良師,教育海軍軍官是建設海軍之頭等大事。”於是,東京(原江戶)築地的原幕府海軍操練所得到恢復,並於1870年1月11日舉行了首屆學員開學典禮。學員包括各地選送的年輕志願者和大約100名走讀生。同年11月4日,該校更名為海軍兵學寮,取消走讀制,並選拔了15名少年生和29名成年學生。在這15人中,竟然就有後來的日本“近代海軍之父”山本權兵衛薩摩藩武士出身,歷任日本海軍大臣、第16和第22任內閣總理大臣,在他主導下成立了相對獨立於海軍省本部的海軍參謀機構軍令部,使日本海軍有了和陸軍平等的地位)。
1888年,在中國北洋水師成軍的同一年,日本海軍兵學校從東京築地遷往江田島。該島位於瀨戶內海南端,與日本著名的軍港吳隔海相望,在行政上屬廣島縣管轄,距神戶約150海里,地形臨海抱灣、地理優越,利於海軍專業培養。為了保持良好的教育環境,在遷校以前,海軍甚至還同當地豪紳簽訂了一份名為《江田島取締方始末書》的契約,規定在江田島指定範圍內,不能開娼館妓院,以此防止海校學員萎靡墮落。至此,赫赫有名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終於正式成形。

靈魂:江田島精神

學生宿舍學生宿舍
建校之初,江田島海校向世界頭號海軍強國英國學習的精神十分強烈,連建造學員宿舍用的紅磚,都是從千里迢迢之外的英倫三島高價運來的。學校主要培養海軍戰鬥兵科軍官(即一般戰鬥指揮官),同時也設有其它專業培養課程,其教育訓練模式幾乎全部仿效英國,採用英國式重視術科的教育,畢業後以少尉候補生身份分配至練習艦隊,經過遠洋航行的術科講習及實地訓練後任職。
在學習近代海軍戰術、技術、西式外交禮儀的同時,日本海軍的日常訓練和管理嚴格到了殘酷的地步,江田島海校也素來以管理嚴苛聞名於世,就像《啊!海軍》中所表現的那樣:嚴格到了連如何上下樓梯都有規定的地步,同時處處都透露著日本社會等級森嚴的特點。海校根據入學年齡的不同,最高年級生稱為“1號”,其下較低年級生則以“2號”、“3號”、“4號”分別稱呼,平時高年級學員負責管理低年級學員,可以根據其不良表現進行打罵體罰,年輕學員在挨打的同時還必須說“是”。
在為天皇獻身的就日本帝國時代,突出忠於天皇和侵略擴張意識的武士道精神教育,不僅被視為海校培養海軍軍官的靈魂所在,還把它貫徹在學校的訓令和學員的意志之中。沒到重大節日,海校都要組織學生舉行升軍旗儀式,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禮,每個星期都要朗讀、背誦天皇的《軍人敕諭》……為了磨礪學生“意志”,強化其適應環境的能力,除了正常的軍事課程之外,海校還經常舉行殘酷的體能訓練,各種劍術、柔道、相撲等體育運動更是不可或缺,以此鍛鍊海校學員的體魄,堅強他們的意志和信念。
同時,海校還以著名的“五省”作為訓令來加強學員的精神修養:1、至誠不悖否(有不可告人之事嗎)?2、言行不恥否(有不好的言行舉止嗎)?3、氣力無缺否(是否精神充沛嗎)?4、努力無憾否(是否已努力做到最好)?5、亘勿懈怠否(是否沒有變得懶惰)?每個學員都要按規定及時進行逐條深刻反省,以時刻保持積極的精神風貌。據說,該訓令在二戰後被翻譯成英文譯本,被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採用,至今海上自衛隊仍然沿襲這個訓示。
大講堂大講堂
一位英國人在談到江田島海校時寫道:“在日本的青年中選擇那些出類拔萃者,在這裡接受世界上嚴酷無比的艱苦訓練,他們的身心在經過只有十分頑強的人才能經受住的鍛鍊後,被培養成具備古代武士道德的現代海軍軍官。因此,從海軍兵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既有一副能經受一切艱難困苦的身體,也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了天皇和祖國,他們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稱為“江田島精神”,曾經是日本帝國海軍的精神支柱。
江田島海校面向全日本招生,學生錄取年齡為16~19歲,無特殊應考資格限制。在校學習期間,海校學員分別被授以海軍兵曹長(相當伍長)以下、海軍一等兵曹(相當於一等兵,昭和17年以後為海軍上等兵曹,相當於上等兵)以上的軍銜,而當時的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的學員軍銜卻是二等兵以下,相較之下顯得較為優越,在日本帝國海軍的發展鼎盛時期,考入海軍兵學校更是成為海軍高級將領的必要條件。再加上海軍軍服設計得體,夏天放假回鄉時,同日本陸軍的土黃色軍裝相比,海校學員們純白的海軍軍裝格外耀眼輝映,其鄉里往往引以為榮並舉行歡迎會來招待。
因此,儘管管理苛刻,江田島海校依然是當時日本青年競相報考的學校,號稱比東京帝國大學還要難考。為了考進這所精英學校,當時在日本各地甚至有許多為考取海校而設的預備學校,如東京的攻玉社、海城高校;神奈川的湘南、橫須賀、逗子開成高校;廣島的修道高校等。
在日本帝國海軍最輝煌的時期,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曾經與美國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和英國達特茅斯海軍學院(即後來的布列塔尼亞海軍學校)一起,並成為世界三大著名海校,直至1945年後戰敗撤銷。

宗旨:一切為了戰爭

學校操場,遠處為“陸奧”號戰列艦主炮學校操場,遠處為“陸奧”號戰列艦主炮
日本帝國、帝國海軍、江田島海校,三者原本就是一根蔓上的三個瓜,這一點從江田島海校的學制變化上既能略見一斑:海校學制最早為3年,1927年改為3年零8個月,1932年延長為4年制。由於受到中日戰爭擴大的影響,第66期又縮短為3年8個月,隨著日本帝國戰線越拉越長,學員在校學習的時間一縮再縮:67期(3年3個月)、68期(3年4個月)、69期~71期(3年)、72期(2年4個月),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簡言之:早早畢業上戰場!可以說一切為了戰爭、一切因為戰爭。
從1876年到1945年,江田島海校一共為日本海軍培養出了12433名畢業生,大部分都成為日本帝國對外擴張的侵略急先鋒。翻開二戰日本海軍主要將領的簡歷,幾乎都寫著:“海軍少尉候補生,XXX組(海兵卒)”(“XXX組”意思是“第XXX期”,“海兵”是“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專用簡稱,“海兵卒”就是“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畢業”的意思)這同樣是出自江田島海校的標誌。單就二戰時日本海軍主力聯合艦隊而言,其四任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古賀峰一豐田副武小澤治三郎,清一色的是江田島海校畢業生。
當然,同日本陸軍相比,從江田島走出來的日本海軍軍官們顯得更加西化,他們在和德意結盟、同英美開戰的問題上比較慎重。為了反對同英美開戰,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井上成美這三個江田島校友甚至一度組成了海軍高層反戰三人組,但是,如果誰被這種表面現象所迷惑,誤以為日本海軍在國內扮演反戰角色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在軍國主義“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侵略方針上,日本海軍和陸軍並無二質,他們的區別,僅僅在對外侵略的具體策略和節奏上而已。一旦投入戰爭,海軍的兇殘絲毫不比陸軍差。中日淞滬戰爭(史稱淞滬會戰)爆發後,時任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的長谷川清當時就力主派出5個師團的兵力進行京滬之戰,並向軍部獻策叫囂:“預置中國於死地,以控制南京和上海最為重要。”其後下令對南京等城市實行“無差別級”轟炸的也是此人,這也是江田島海校的畢業生。事實上,抗戰時轟炸上海、南京、南昌、重慶的惡行,大部分都是日本海軍乾的,1938年被擊落於鄱陽湖的日本王牌飛行員南鄉茂章,亦出自江田島海校。
同理,山本五十六等人反戰的原因與道義良心絲毫無關,而是覺得沒有勝算,戰前他曾預測說:“如果在開戰後的一年之內,還滿可以乾一陣子,以後如何,很難預料。”言下之意是反對開戰。當對英美開戰已成定局時,他立即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計畫,而1941年初奉命潛入美國夏威夷偵查的日本海軍高級間諜吉川猛夫碰巧也是江田島海校的畢業生,更加無巧不成書的是,1945年率以“大和”艦為首的殘餘艦隻對美軍進行“最後特攻”的伊藤正一,恰恰還是江田島海校畢業生。可以說,太平洋戰爭的背後,從頭到尾、由始至終都有江田島海校的影子,無怪乎後人戲稱:太平洋戰爭就是日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和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之間的戰爭。
凡看過日本電影《啊,海軍》的人都能記得,在該片片尾處,年輕的海校學員們在操場上齊聲高唱:“你我是同期的櫻花,開放在海軍學校的校園,花開自有花落時,我們要像櫻花凋落那樣勇於為國捐軀”。然而,從珍珠港到中途島,從雷伊泰灣到沖繩島,史實極其諷刺的證明:自海校成為侵略戰爭機器那一天起,很多海校“櫻花”的掉落就毫無價值可言——除去讓野心勃勃的日本軍國主義短暫快意外,他們的戰場喪命並未給日本帶來絲毫和平或安全,反倒最終招來了鋪天蓋地的B—29轟炸機和燃燒彈,以及在廣島、長崎怒放的兩顆核彈,這是江田島的“櫻花們”所萬萬想不到的。

現狀:被美化的高學歷院校

學校正門(現在)學校正門(現在)
二戰的風雲已經遠去,昔日的江田島海校舊址上,建立起了今天的海上自衛隊第一術科學校暨幹部候補生學校。這是如今日本為海上自衛隊培養初級軍官的學校,教學模式已由師從英國改為全盤美式,打罵體罰已經被嚴格禁止,但是老學員仍然可以訓斥新學員。
與先前的江田島海校及世界上其他海軍學校相比,該學校有一個突出特點,這就是它招收的學員文化程度起點較高,均為大學以上。其基本生源如下:一是防衛大學海軍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二是來自地方大學的畢業生;三是海自內部通過推薦選拔並通過嚴格考試合格的現役軍士。學習期滿後,學員被授予少尉軍銜,然後海上自衛隊訓練艦繞行世界一周,在遠航中實際體會和運用在校所學的各種知識技能,以便適應未來海上工作和生活的艱苦。
今天,該校依然非常強調繼承歷史傳統,重視對學員的精神教育。這一點本身並沒有錯,但令人不安的是,學校內專門建有一個“教育參考館”,內陳有東鄉平八郎、山本五十六等人的遺物及其它在歷次侵略戰爭中戰死的畢業學員的照片和遺物,藉此向學員灌輸“先賢們”的“愛國主義”、“武士道”以及“神風敢死隊”精神。相信大部分曾遭受過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民眾,到此一游後必然別有感觸。
二戰後以來,被迫棄武的日本久沐和平陽光,幾十年辛苦經營,發展成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隨著近年來國際形勢的風雲突變,日本國內雜音不斷:和平憲法面臨“修改”、自衛隊一再走出國門……,厲兵秣馬、磨刀霍霍,大有東山再起之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須知今日之東亞,遠非昔日之東亞,但願日本當政者能以史為鑑,不要讓江田島海校的櫻花們,再一次經歷毫無意義的凋零。

歷任校長

明治3年10月27日 川村純義
明治4年11月3日 中牟田倉之助
明治9年8月31日 松村淳藏
明治10年2月20日 伊藤雋吉
明治10年8月23日 松村淳藏
明治10年10月31日 中牟田倉之助
明治11年1月18日 伊藤雋
明治11年4月5日 仁禮景范
明治13年12月8日 本山漸
明治14年6月17日 伊藤雋吉
明治15年10月12日 松村淳藏
明治17年1月21日 伊東祐麿
明治18年12月28日 松村淳藏
明治20年9月28日 有地品之允
明治22年4月17日 吉島辰寧
明治23年9月24日 本山漸
明治25年7月12日 山崎景則
明治25年12月12日 坪井航三
明治26年12月20日 柴山矢八
明治27年7月21日 吉島辰寧
明治28年7月25日 日高壯之丞
明治32年1月19日 河原要一
明治35年5月24日 東鄉正路
明治36年12月28日 富岡定恭
明治39年11月19日 島村速雄
明治41年8月28日 吉松茂太郎
明治43年12月1日 山下源太郎
大正3年3月25日 有馬良橘
大正5年12月1日 野間口兼雄
大正7年12月1日 鈴木貫太郎
大正9年12月1日 千坂智次郎
大正12年4月1日 谷口尚真
大正14年9月8日 白根熊三
昭和2年4月1日 鳥巢玉樹
昭和3年12月10日 永野修身
昭和5年6月10日 大湊直太郎
昭和6年12月1日 松下元
昭和8年10月3日 及川古志郎
昭和10年11月15日 出光萬兵衛
昭和12年12月1日 住山德太郎
昭和14年11月15日 新見政一
昭和16年4月4日 草鹿任一
昭和17年10月26日 井上成美 :兵科・機關科統合推進
昭和19年8月5日 大川內傳七
昭和19年11月4日 小松輝久:因講堂失火事故引責辭任
昭和20年1月15日 栗田健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