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牧岳

江牧岳

江牧岳(1915.11~2012.01.24),男,四川蓬安人,原名蔣桂銳,曾用名蔣慕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在成都主辦《星芒》通訊、《星芒》周刊、《星芒報》。建國前曾任新華通訊社冀南分社社長。建國後,歷任中南工人日報社社長、浙江日報社社長、浙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外文出版局副局長等職。1979年至1981年參加籌備中國日報,並任《中國日報》首任社長。1983年4月當選為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被稱為中國日報的奠基者和創始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工作中的江牧岳 工作中的江牧岳

青少年時期,他勤奮好學,追求進步,1932年考入四川嘉陵高中,一邊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一邊深入思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1936年他開始從事革命,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任四川各界救國會常委、成都民族解放先鋒隊隊部委員。1938年主辦《星芒報》,任成都星芒社中共支部書記、中共成都市文委成員,開始了他為之奮鬥終生的新聞事業。他接受黨的正確領導、熱愛黨的宣傳事業,盡心盡責、積極組織、高效穩妥地完成了上級黨組織交派的各項任務。

江牧岳抗戰時期在中條山戰區 江牧岳抗戰時期在中條山戰區

1938年冬至1939年,江牧岳同志任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戰地新聞服務隊第一支隊負責人,通過出版油印報紙、為成都各報撰寫戰地新聞,宣傳聯合抗日。1940年至1943年任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北方辦事處總幹事,華北新華日報記者、通聯科長,華北新華社編委。1943年秋至1945年任太行新華日報副總編輯。1946年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工作。工作期間,他始終心繫國家安危,通過新聞報導工作,為擴大黨的影響、弘揚黨的理念、推動黨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1946年11月至1947年11月,江牧岳同志任冀南日報副社長、冀南新華分社社長。1948年任豫西新華分社副社長。1948年秋至1949年6月任桐柏日報、桐柏新華分社社長。在當時通訊系統不健全、地方稿件匱乏的情況下,他加強理論學習,準確把握政策,組織優秀稿件,逐步提升了稿件的數量與質量,為所在單位不斷發展壯大夯實了根基。 1949年秋至1954年,江牧岳同志任中南工人日報社長,中南總工會常委、宣傳部長、秘書長。1954年秋至1957年秋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副部長、部長。他考慮問題全面客觀,從實際出發,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環節和重點問題,妥善安排,有效實施,不斷創新,擴大了工作成果,弘揚了時代新風。

1957年秋至1960年秋,江牧岳同志任浙江日報社長,在1959年反右傾運動中,受到批判,1980年8月平反,恢復政治名譽。1960年秋至1962年11月任杭州大學副校長。1962年11月至1963年7月任浙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新聞路線方針,反對浮誇,主張實事求是。在學校任職期間,他緊抓教學、注重實效、發揚民主、團結同志,不僅高質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通過細緻調研、透徹分析,謹慎穩妥地處理了許多矛盾問題,受到廣大師生的讚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江牧岳社長代表中國日報領獎 江牧岳社長代表中國日報領獎

1963年至1978年,江牧岳同志任外文局副局長,1966年至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下放勞動,1973年恢復組織生活和工作,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中央決定創辦英文日報,調江牧岳同志到人民日報社擔任英文日報(即中國日報)籌備組負責人。雖已年過六旬,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一全新的事業中,身先士卒,不畏艱難,帶領籌備小組構建班子、確定方針,網羅人才、搭建隊伍,廣泛調研,奔走溝通、尋求支持。在他和籌備組的努力下,中國日報於1981年6月1日正式創刊,為日後中國日報事業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推動國家對外傳播事業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1981年中國日報社成立後,江牧岳同志任中國日報社長,1983年4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1984年7月任中國日報顧問。1986年12月離休。

社會評價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優秀領導幹部,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中國日報社原社長江牧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1月24日4時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江牧岳同志組織領導能力出眾,新聞工作經驗豐富。他認真領會黨和國家政策要求,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密切關注國內外客群的實際需求,善於借鑑中外媒體先進經驗,解放思想,積極創新,不斷提升報社的新聞宣傳、內部建設和改革發展等工作水平。他謙和友善、平易近人、關心同志、作風民主,重視教育和培養年輕人,能夠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報社員工的愛戴和國內外讀者的好評。

江牧岳和凌子風 江牧岳和凌子風

江牧岳同志離休後,依然關心國家和報社的事業發展,堅持讀書看報,關注新聞時政,積極為報社的改革發展建言獻策。在90歲高齡之際,他依然興致勃勃到報社與新老同事座談交流。在年高體弱時,他還去醫院探望生病的下級幹部。他對知識、人才的尊重,對幹部、民眾的關懷,使他贏得了廣泛的尊敬。

晚年他還關注於徐霞客研究,曾任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徐霞客研究》編委會主任,先後主持出版了18輯《徐霞客研究》。在多年的研究實踐中,他組織策劃了許多徐霞客研究、紀念活動,繼續為社會作出奉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