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湜(1818~1866)

江湜(1818~1866)

正文

近代詩人。字持正,一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入縣學後,屢試不第,曾為幕僚。鹹豐七年(1857)納貲入仕,官浙江候補縣丞。一生鬱郁不得志,傾其全力作詩,病卒杭州,遺命自擬碑碣:“清故詩人江弢叔之墓”。
江湜的詩,大半是描寫景物和自道身世之作,境多抑塞悽苦,自云:“平生參遍名家作,似為今時寫此哀;寫出渾疑哀已盡,明朝又上筆端來。”(《錄近詩因書四絕》之一)也有少數詩作,如《流民》等,述及民間疾苦。其詩工力深厚,擅長白描,戛戛獨造,造意遣詞,力脫常徑,自言其詩“脫略前人”,“意匠已成新架屋,心花那傍舊枝開”(《近年》),很為時人推重。近代陳衍稱他是“鹹、同間一詩雄”,“尋常命筆,每首必有一二語可味者”(《近代詩鈔》)。近代金天翮說他“以清剛矯濃嫭”,“曲折洞達,寫難狀之隱,如聽話言”(《答蘇戡先生書》)。李慈銘也說他的詩“有勁氣”。詩以外,江湜還兼長書法,善畫山水花草。
著有《伏敔堂詩錄》及《續錄》,共19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