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貢院陳列館

江南貢院陳列館

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坐落在聞名遐邇的南京夫子廟地區原“江南貢院”遺址上。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的宗旨即是廣泛徵集和展出有關科舉制度的實物和資料,研究這一制度在歷史上的得失和現實意義。

簡介

江南貢院陳列館江南貢院陳列館

江南貢院陳列館,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江南貢院始建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占地不大,後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鼎盛時期規模居全國各貢院之冠,與北京順天貢院並稱為“南圍”和“北圍”。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鄉試會試於此。永樂年間,京師遷往北京後, 明清兩代仍作鄉試考場。僅清一代,科考共舉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貢院 鄉試中舉, 後經殿試考中狀元者江蘇籍49名、安徽籍9名,總計58名,占全 國狀元總數的51.78%。 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施耐庵翁同、張騫陳獨秀等皆出自於此。

概況

陳列館尚存一批原江南貢院遺留的珍貴文物及寶貴史料,現有東西號舍 八排四十間,其中東部號舍是舉辦“模擬江南鄉試”的場所,中外遊人可以 著古裝、入號舍、答考題,感受科舉考試之苦澀、中舉之喜悅。陳列館還展 出科舉文物、圖片一百餘件,錄像室播放科舉考試程式等電視片。 現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已經成為研究中國科舉制度的場所,收藏科 舉文物史料的機構,深受中外人士的讚許。

復建後的“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仍保留有“明遠樓”、“貢院碑刻”等很重要歷史古蹟。“明遠樓”共三層,該樓為江南貢院的中心,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築。“明遠”二字取自“大學”中“慎絡追遠,明得歸厚矣”之意,愛國主義者林則徐在擔任江南貢院建臨期間還發明了創造了信炮和號燈制度,有效的保證了考試秩序。 明遠樓兩側是碑廊,陳列著省級文物,明清貢院碑刻二十餘塊,它們銘刻著江南貢院的歷史,是貢院興衰的歷史見證。

吳敬梓

(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國偉大的諷刺文學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歲的吳敬梓離開故鄉全椒,移家南京,寓居於秦淮水亭。隨著接觸面的廣泛,進一步拓寬了他的視野,他看到:“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代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在歷經世態炎涼、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後,吳敬梓以莊諧兼擅的妙筆,在南京創作了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積十年之餘,終於成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文人,秦淮區委、區政府在古桃葉渡遺址旁規劃復建了秦淮水亭,成立了吳敬梓故居陳列館。 陳列館位於南京清溪河與秦淮交界處,毗鄰古桃葉渡,名為秦淮水亭。該館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兩部分。南半部分為古桃葉渡遺址, 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在此迎接過愛妾桃葉而得名,千百年來,歷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詩賦詞、幽思懷古,留下許多優美詩句和生動民間傳說;北半部分為吳敬梓故居,陳列著各種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吳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成為研究吳學的又一陣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