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讀書記

江南讀書記

《江南讀書記》,是王振羽編著,南京師範大學於2008年1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江南讀書記概述

屋外白雪飄飄,屋內茶香裊裊。素喜在這樣的氛圍中,憑窗倚靠,一杯茶,一冊書,悠然地品味,幾許悠閒,幾許恬靜,蕩滌心中的塵埃。獲讀《江南讀書記》(王振羽著,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是在寒假前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初見到簡潔卻素雅脫俗的書衣,心中驟然升起這樣一種思緒

內容提要

江南讀書,並不是無聊亂翻書,並不是僅僅為了風雅和風流才讀書。東林書院的琅琅書聲,關係到國家的命運,而不僅僅是讀書人的體面。聲聲入耳,事事關心,這需要多大的氣魄,多大的心胸?復社的一幫人平時溫文爾雅不動聲色,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們的剛烈和決絕,他們的抗爭和堅持,真是天地為之變色,鬼神為之動容。如今身在江南的讀書人也許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血性和膽氣,但是他們還是很喜歡談論晚明舊事,所謂桃花扇底送南朝。談論往往帶有緬懷和神往的樣子,秦淮煙月,似乎被永遠定格在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山河破碎的感嘆和傷懷之中。常熟的翁氏父子,並沒有顯赫的門第,並沒有多大的背景,但是一旦身處廟堂,他們毫不畏懼,決不輕言放棄,盡心盡責地履行著自己的使命。即使亡命江湖,遠在天涯,還是耿耿忠心,赤誠不改。

江南讀書,讀書江南,也許是自認為幸運的一種解嘲,也許是一種狹隘的故作姿態。但是在讀書人的心靈版圖上,讀書江南似乎更多了一份自豪和責任,但是不讀書的阿炳在江南創作了千古絕唱《二泉映月》,這樣的悲憤和絕望,這樣的憂傷和悲涼,怎會在詩意的江南存在?難道說詩意和風雅只不過是讀書人的一種自 ,在江南讀書,還是要珍惜這樣的一種機緣,至少歷史上的江南讀書是一種真實存在吧。

編輯推薦

江南讀書,似乎給人一種很安定的感覺,可能還有一種偏安一隅的味道。京華過於喧囂,哪能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不僅有政治上的誘惑,更有生活上的壓力,左右上下的擠壓。西北或者北方可能太過於貧瘠,連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又怎能心安理得地採菊東籬悠然讀書?煙花三月的江南,細雨漾漾的江南,到處充滿溫情和平和的江南,曉風殘月,和風駘蕩,炊煙縷縷,垂柳依依,似乎總是四季如春的樣子……

目錄

江南讀書——代序

輯一 眺望

領略蘭登書屋

為老出版人畫像

不說崩潰話警醒

書商的精神自傳

知識分子的鴉片

遙望曾經的國土庫頁島

神秘民族的小說文本

我在美麗的日本

斯特林堡的“毀家詩紀

仰望法蘭西的星空

書信中的學者肖像

大江健三郎的目光

輯二 觀潮

一個法蘭西家族的傳奇

想望林肯的憂鬱背影

城市天空下的農家女

生動的舊中國文本

“魔女”是怎樣煉成的

呼喚送信的人

庫普林的《火坑》

夜宿大慶讀《石油》

娼妓的眼下處境

劉項原來不讀書

難造的房子永遠的痛

剝下大唐華美的偽裝

輯三 眉批

愛是貧賤的一種標誌

葵花與天空

陸天明的政治小說

澄明平淡地回望歷史

糟糕蹩腳的《宣傳處長》

回味苦澀後的甘甜

怪誕看史小說家言

令人心悸的“花房”

蛇也要飛翔

歷史是掛小說的釘子

意緒紛亂說《玉米》

冷靜凝眸故土蒼茫

蔡老四的風流誰來買單

輯四 散墨

解讀藍衣社的神秘

林非眼中的散文家

為本土文化守靈

滄桑往事從容看

廢紙堆中撿來的書

魯迅的“書香”胡適的“人和”

柴室小品盧冀野

翻譯過哈代《還鄉》的王實味

留意姚家父子

不堪回首話當年

自絕師門一《滄海》

輯五 憶往

五味雜陳的“友好條約”

邊城蘿北讀承志

不是范小青的《城市表情》

聽趙愷講書的故事

印象周梅森

依舊當年趙本夫

此身只合江南老

北方的老槐樹

到成都訪流沙河

讀《後讀書雜誌》兼懷徐復先生

曲終人仍見

巴金留下的真空

輯六 偶記

走壞了多少鞋子

石榴樹上結櫻桃

又是俗套的戲說

“聊齋”現代版

沒有脂粉氣的歌謠

無節制的放縱

小艾和她的表哥

有多少記憶有多少文學

胡蘭成的今世今生

輯七 會心

雅好古書李一氓

“書前書後”總關情

陪老人聊天

有趣的《笑我販書》

為一座城市留影

深邃夜空下的激越

會議還可以這樣開

記者眼中的社會“變化”

輯八 情懷

蘇共亡黨十年祭

聽昂格爾說法律

重溫沒有法律尊嚴的年代

歷史備忘錄

告訴你另一面的李敖

鄭逸梅的《味燈漫筆》

攪動書評江湖的一縷清風

有意思的“訪談錄”

堪為經典的教育常識

夜讀《文叢》意悵然

征帆去棹殘陽里

最是讀書滋味長

立傳樹碑說民國

站在近代史的起點沉思

輯九 行走

南京五記

彭城淘書記

廣州散記

天山訪書錄

雲南訪書記

南行記

歐行鴻爪

倚樹沉眠日已斜——代後記

人書俱諧——跋振羽《江南讀書記》

書摘

領略蘭登書屋:

知道蘭登書屋,也僅僅是知道而已。至於這個美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出版了什麼有影響的圖書,其資產規模究竟有多大,其盈利模式是什麼,在美國社會有多大的能量,現在的境況如何,實在是不甚了了。多年前,在書店裡買過一本三聯書店出版的小冊子《我與蘭登書屋》,隨便翻翻,也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如今,人將中年,咬咬牙跺跺腳義無反顧投身出版業,在唐人書店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剛剛出版的《我與蘭登書屋》,便又買了一本,認真閱讀起來。

書是貝內特·瑟夫這位蘭登書屋的創始人寫的,當然具有權威性和可信度。這位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機智風趣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畢業生,在很偶然的機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購買了一家文庫,創辦了蘭登書屋。不知道轉讓圖書文庫的人,後來是怎樣地懊喪和失落,但是在這個人離開人世的時候,貝內特·瑟夫風格獨特文字老道的懷念文章,卻折射出其不同凡響的卓越見識和人情練達的別樣風采。這個人就是賀拉斯,與貝內特有著很深的恩怨糾結。寂寂無名的作家德萊塞被其出版商賀拉斯成功地推銷到好萊塢,原來說好要給予賀拉斯一定的分成比例,但是取得成功的德萊塞馬上翻臉不認賬,竟然把咖啡潑在賀拉斯的臉上。當時貝內特在現場目睹了這一幕,頗有君子風度的賀拉斯儘量保持鎮定地對貝內特說,每個作者都是狗娘養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