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麗的日本

我在美麗的日本

川端康成在瑞典科學院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發表了《美麗的日本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這篇文章中川端康成引用了諸多古典文學詩詞,來抒發自己對於日本,日本這個民族的美的體驗。

《我在美麗的日本》

一、川端康成作品集《我在美麗的日本》
《我在美麗的日本》 一書將川端康成獨特的風格:幻想的感覺、幽情的哀傷、玄妙的餘韻,這種日本傳統美的文學特色盡情攬入。在他的美文中傳達出人的主觀精神境界和氣韻,極富感染力。川端從自然美學觀出發,在描寫具體、細緻、纖巧,並抹上更濃重更細膩的主觀感情色調。他寫自然事物注重內在的氣韻,在其上發現自然事物的美的存在。並將自然與人的感情、與民族精神文化發生聯繫,使自然事物充滿著人的靈氣。其中《我在美麗的日本》、《美的存在與發現》、《日本文學之美》是他的講演,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日本文學的傳統美,成為川端康成的日本美論、日本藝術論,構成了他的獨特的美學理論體系,在川端文學中獨放異彩。
二、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感言:《我在美麗的日本》(作者:川端康成譯者:唐月梅整理:顧海天)
1、評價(作者:劉舟江):
1968年12月10日
瑞典首都,瑞典文學院
一位身穿和服的老人走上領獎台,在接受世界上聲譽最高的獎賞之後,發表了一篇充滿了東方情調的講話,於是全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
……
這位老人便是川端康成(這便是"花未眠"的作者了,一位慈祥的日本老人)
他的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繼印度泰戈爾後亞洲第二個獲獎者)
在頒獎典禮上,他熱情洋溢的發表題目為《我在美麗的日本》演講。
川端康成的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日本民俗氣質,富含幽玄、纖細、傷感的情調,以及日本佛教的虛無色彩。《我在美麗的日本》非常集中和直接的體現了這些特點。川端康成通過介紹和分析幾位日本古代詩僧的詩作,來闡述日本文學的淵源和發展,探索日本人的自然觀和宗教觀,試圖說清楚日本文學的思想,使西方人了解日本文學的精神實質。
《我在美麗的日本》一開始就引用了道元禪師,明智上人的兩首詩
“春花秋月杜鵑夏,冬雪皚皚寒意加。”這是道元禪師的一首和歌,題名《本來面目》。
"東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侵月身。”這是明惠上人(1173—1232)作的一首和歌。
還有高僧良寬的絕命詩“秋葉春花野杜鵑,安留他物在人間”
川端康成認為這些詩作表現的意識,就是日本文學傳統的精髓所在.
“在雲端忽隱忽現、照映著我往返禪堂的腳步、使我連狼嗥都不覺得害怕的冬月啊,風吹你,你不冷嗎?雪侵你,你不寒嗎?我以為這是對大自然,也是對人間的一種溫暖、深邃、體貼入微的歌頌,是對日本人親切慈祥的內心的讚美”
“良寬的絕命詩,反映了自己的心情:自己沒什麼可留做紀念的,也不想留下什麼,然而,自己死後大自然仍是美的,也許這種美的大自然,就成了自己留在人世間的唯一紀念吧。這首詩,不僅充滿了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精神,同時仿佛也可以聽到良寬的宗教心聲。”
川端康成後來又談到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龍之介的自殺與古代高僧一修的準備自殺,談到日本的茶道、庭園、陶瓷花瓶等等,來追尋自然美與人的心境、命運之間的玄妙關係,而這一切,最終又歸之於虛無。
像<花未眠>一樣<我在美麗的日本>,都體現了川端康成的文筆,建議大家看一看!
2、全文
“春花秋月杜鵑夏,冬雪皚皚寒意加。”
這是道元禪師的一首和歌,題名《本來面目》。
“冬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
這是明惠上人(1173—1232)作的一首和歌。當別人索書時,我曾書錄這兩首詩相贈。
明惠在這首和歌前面還詳細地寫了一段可以說是敘述這首和歌的故事的長序,以闡明詩的意境。
元仁元年(1124)十二月十二日晚,天陰月暗,我進花宮殿坐禪,及至夜半,禪畢,我自峰房四至下房,月亮從雲縫間露出,月光灑滿雪地。山谷里傳來陣陣狼賃,但因有月亮陪伴,我絲毫不覺害怕。我進下房,後復出,月亮又躲進雲中。等到聽見夜半鐘聲,重登峰房時,月亮又撥雲而出,送我上路。當我來到峰頂,步入禪堂時,月亮又躲入雲中,似要隱藏到對面山峰後,莫非月亮有意暗中與我做伴?
在這首詩的後面,他繼續寫道:“步入峰頂禪堂時,但見月兒斜隱山頭。山頭月落我隨前,夜夜願陪爾共眠。”
明惠當時是在禪堂過夜,還是黎明前又折回禪堂,已經弄不清楚,但他又接著寫道:
禪畢偶爾睜眼,但見殘月餘輝映入窗前。我在暗處觀賞,心境清澈,仿佛與月光渾然相融。
“心境無邊光燦燦,明月疑我是賠光。”
既然有人將西行稱為“櫻花詩人”,那么自然也有人把明惠叫做“月亮詩人”了。
“明明皎皎明明皎,皎皎明明月兒明。”
這首僅以感嘆聲堆砌起來的“和歌”,連同那三首從夜半到拂曉吟詠的“冬月”,其特色就是:“雖詠歌,實際不以為是歌。”(西行的話)這首歌是坦率、純真、忠實地向月亮傾吐衷腸的三十一個字韻,與其說他是所謂“以月為伴”,莫如說他是“與月相親”,親密到把看月的我變為月,被我看的月變為我,而沒人大自然之中,同大自然融為一體。所以殘月才會把黎明前坐在昏暗的禪堂里思索參禪的我那種“清澈心境”的光,誤認為是月亮本身的光。
正如長序中所述的那樣,“冬月相伴隨”這首和歌也是明惠進入山上的禪堂,思索著宗教、哲學的心和月亮之間,微妙地相互呼應,交織一起而吟詠出來的。我之所以借它來題詞,的確是因為我理解到這首和歌具有心靈的美和同情體貼。在雲端忽隱忽現。照映著我往返禪堂的腳步、使我連狼牌都不覺害怕的“冬月”啊,風吹你,你不冷嗎?雪侵你,你不寒嗎?我以為這是對大自然,也是對人間的一種溫暖、深既體貼人微的歌頌,是對日本人親切慈祥的內心的讚美,因此我才書贈給人的。以研究波提切利而聞名於世、對古今東西美術博學多識的矢代幸雄博士,曾把“日本美術的特色”之一,用“

相關條目

日本文學

我在美麗的日本我在美麗的日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