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絲竹館

江南絲竹館

江南絲竹館--位於太倉市新華西路,張溥故居東側。建築主要包括清代楊家小樓和其南面依次新建的花籃廳、戲台、門廳等傳統風格建築,總計770平方米。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於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4月17日修舊如舊、新建的太倉江南絲竹館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江南絲竹館重新開放。

基本信息

江南絲竹起源於江蘇太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於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更好地宣傳保護江南絲竹,太倉市文化局興建了江南絲竹館,意圖讓江南絲竹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宣傳和發揚。

江南絲竹館建在張溥故居的旁邊 ,新華路上,由於展覽場地有限、資金缺乏,為最大限度的展示江南絲竹的豐富內容,做好江南絲竹館的設計、布館、展示工作,讓參觀者在有限的範圍內了解江南絲竹的起源、發展、繼承的過程,得到一些歷史文化的傳承和視覺上的享受,太倉博物館在以下方面做了嘗試。
一、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展示江南絲竹內容
太倉江南絲竹館整個場館占地面積77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平方米。從大門進入依次為小天井、門廳、戲台、天井、露台、花籃廳、後天井、及兩邊的迴廊。為最大限度的展示江南絲竹內容,充分體現江南絲竹的魅力,設計時將江南絲竹館在總體上作了參觀、教學、接待三個區域的劃分。這樣的功能劃分將室內、室外、迴廊、場地有機的結合為一個整體,既解決了展覽場地的局限,又豐富了展示的內容。
二、格調統一,展示形式和建築特色有機結合
江南絲竹館是一幢前後二進具有江南風格的庭院建築,借鑑了江南園林特有的漏窗表現方法,將16塊展板量身定做成矩形、八角形的漏窗形式鑲嵌在迴廊里,使展板和迴廊組成一個整體,這樣既避免了矩形展板單一呆板的模式,又使展板和整個建築融為一體。在門廳中,製作了高約2米、寬約2.5米的仿紅木屏風,用於和大門外街面的隔斷,屏風同樣採用具有江南特色的傳統風格,成為江南絲竹館的一大亮點。
在展示的內容上也儘量照應到與形式的統一,除必不可少的文字外,將大量的圖片、實物等展示內容做成如仿青銅浮雕的“魏良輔像”、木板雕刻的“絲竹演奏圖”等江南民間傳統形式的各類工藝品,間以木雕角花、浮雕圖案做輔助裝飾。起到了很好的視覺傳達效果,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製作成本,獲得了參觀者的好評。
三、加強互動,展示與參觀揉為一體
作為專題性的小型博物館應當成為給大眾提供高雅文化交流的場所。設計時以此作為江南絲竹館的功能定位,在觀眾參觀了以圖片、文字、實物展示江南絲竹的起源、發展、繼承的內容後將觀眾的視點引到古戲台的絲竹表演現場,清新流暢、細膩柔美的絲竹旋律通過台頂雕花穹窿藻井良好的音響效果傳至整個絲竹館。好多絲竹音樂愛好者參觀之餘也登台演奏,與樂師相互切磋技藝,往往是台上絲竹聲聲,台下掌聲陣陣。
江南絲竹館,對弘揚江南絲竹,更好地宣傳保護江南絲竹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各界人士的讚揚,江南絲竹館也因此成為展示太倉新貌的一個靚麗視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