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

江南地區是指我國長江中下游南岸,南嶺、武夷山脈以北之間的地區,包括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全境,以及湖北、安徽、江蘇三省長江以南地區。

江南地區概念

江南地區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常是一個與“中原””邊疆“等區域概念相併立的詞,且含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區域。 
現在的江南地區是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南嶺、武夷山脈以北地區。這片地區包括了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湖北三省長江以南地區,與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貴州省的部分。江南地區面積博大,地貌多樣,因而現在常被稱之為“江南”,這與氣象學中的江南地區範圍大致相符。江南三大名樓都處在江南的範圍。該區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黃山錢塘江與太湖廬山贛江鄱陽湖衡山湘江洞庭湖,這三處山江湖流域分別是吳越文化贛鄱文化湖湘文化的發祥地。 
古代行政地理的江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是以楚國為背景(湖南地區、湖北的長江西南部)的地區,唐代設定江南道(今湘贛地區、鄂蘇皖三省南部地區),宋代有江南東路(今江蘇和安徽兩省南部、浙江北部、上海)和江南西路(江西省、湖南東部、湖北南部地區),清代有江南省(江蘇和安徽全境),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江南六府同時也是明清時期代表性的行政地。江南在位置上概念歷代都有所變化,被包含進的範圍也不盡相同。

地理上的江南

從字面來理解,地理上的江南即指長江以南,也就是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地區。這大概包括洞庭湖水系、鄱陽水系和太湖水系三個大組成部分。
氣象方面看來,梅雨是江南地區的特徵氣候。除了最有特徵的梅雨外,春雨、伏旱、冬季的陰沉細雨和陰冷,都是江南地區的主要氣候特點。這個範圍不僅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還包括了長江以北到淮河以南的大片江北地區。形容這些氣候特徵的古代詩詞比比皆是,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等。
地理概念里還有“江南丘陵”的說法。江南丘陵是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貴州高原以東的低山丘陵的總稱。大致處於湖南中、東部地區,江西大部地區以及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地區。

古代沿革

先秦時期已經存在江南地區的說法。《史記·秦本紀》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早期出現的江南主要指的是現今湖南和湖北長江南部地區。錢大昕以為《項羽本紀》雲“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經過歷史的變遷,文人墨客詩詞間的美化,慢慢江東地區也常稱之為江南。王莽時曾改夷道縣為江南縣,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區。《後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區為地理坐標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長江以南一帶。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江南道的範圍完全處於長江以南,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 歷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的演化:
唐代以前,江南一詞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包括荊州(鄂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唐代時設立江南西道(鄂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蘇南、上海、浙江、福建部分)。
宋代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湖南東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南京一帶)。1645年清廷於此設立江南省,1667年分為江蘇省、安徽省。但江南省不僅包括部分江南地區,還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區(淮北蘇北)。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範圍包括整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地區,以及貴州、福建等地。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把江南道細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為江南之東和江南之西。唐宋設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蓋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為江南的組成。後將江南的概念狹義化,將江南西道逐漸演化為今江西省;而江東地區則以南京市為中心,主要包括蘇、浙、皖部分地區。清代設兩江總督署,轄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兩江即含江南省(今蘇皖滬三地)、江西省。

自然環境

氣候條件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樣,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區域。雖然歷史上江南區域的氣候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有資料顯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發展的突然中斷,實際上是與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發的特大自然洪災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不少良渚文化遺址如吳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層上都普遍覆蓋著一層泥炭層,說明此地曾被洪水覆蓋過 。另外,據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書,我國的氣候也有著從暖濕逐步變得冷乾的總趨勢。但總體上,江南區域的氣候變化幅度要較其他區域小。黃今言主編的《秦漢江南經濟述略》一書認為秦漢時期江南的氣候條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氣溫高,日平均溫度大於0℃的農耕期、大於5℃的生長期、大於10℃的植物活躍生長期、大於15℃的喜溫作物水稻的適宜生長期長;二是降水豐富,長江、錢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1600毫米,長江丘陵地區大於1600毫米,為各種作物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且雨熱同季 。秦漢之後的江南地區,雖然在具體的氣候指數上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的特點變化並不大。相比北方的乾冷,嶺南的濕熱,人體在江南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是非常舒適度的。

地形地貌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我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和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在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著和北方顯著的不同。我們不妨在古人的描繪中去感受一番。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最傑出的寫景小品之一,其對自富陽至桐廬的自然風光的描寫,頗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風光的秀美: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陶宏景《答謝中書書》將江南地區譽為“欲界之仙都”,其文字同樣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范仲淹描寫的《岳陽樓記》,更使洞庭湖畔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千古傳頌、名揚中外: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世說新語·言語篇》亦載:“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岩競秀,萬壑爭流’”。
楊柳閶門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江天詩境好,回日莫令賒。(張籍《送從弟戴玄往蘇州》
顧渚山邊郡,溪將罨畫通。遠看城郭里,全在水雲中。(鄭谷《寄獻湖州從叔員外》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杜牧《潤州二首》之一)

氣象地理

全國一級氣象地理區劃說明
江南地區: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向東延伸)等地。

氣象分界圖氣象分界圖

全國二級氣象地理區劃說明
江南地區:南北向基本浙贛和湘黔兩條鐵路線為界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基本以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線和江西與湖南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