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鎮通史

江南城鎮通史

《江南城鎮通史》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陳國燦、黃愛梅、張劍光、姚建根、王日根等編著的區域城鎮發展通史。2017年6月正式出版。《江南城鎮通史》是中外學界首部對江南城鎮發展歷史作系統考察和分析,並將城市與市鎮視為統一體系的專門性通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民國上海都市建設計畫圖民國上海都市建設計畫圖
《江南城鎮通史》按照時代順序,分為先秦秦漢、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前期、晚清和民國七卷,就先秦至民國時期江南城鎮的發展演變及其特點進行系統考察和分析,重點是結合此期社會環境的變化,從經濟活動、社會狀況、管理體制、文化生活等不同側面,深入探討江南城鎮的發展形態與內在變革,揭示其時代特徵和歷史趨向,總結城鎮與區域社會的內在互動關係。

編輯推薦

在中國城鎮化過程加快的當下,江南城鎮史是一個容易產生現實關懷的論題,也是一個可以促進中西歷史比較研究的論題。從江南城鎮史的角度來重新考察王朝在中國歷史和同一時期世界歷史中的位置,是全球視野下整體史觀的重大學術實踐。

創作過程

200餘萬字《江南城鎮通史》的撰寫始於2007年,歷經6年的時間,到2013年基本完成,正式進入編輯出版流程。隨後成功入選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

主編陳國燦主編陳國燦
陳國燦,1966年生,浙江紹興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1層次人才,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城市史、江南區域史、海洋歷史與文化等領域研究,先後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出版《宋代江南城市研究》、《南宋城鎮史》、《中國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江南農村城市化歷史研究》、《浙江城鎮通史》等專著近20部,在《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等刊發論文百餘篇。研究成果獲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等20餘項。
黃愛梅,1971年生,廣西桂林人,壯族。歷史學博士。曾先後師從詹鄞鑫教授、謝維揚教授學習漢語史和先秦史,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史、上古城邑與文明發展研究,關注先秦國家最高權力的形成發展過程,重視出土材料的利用和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課題,著有《西周史》、《器之藏——考古學視野下的中國上古文明》(合著)、《國學經典導讀》(合著)等,在重要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十數篇。

目錄名稱

清末城廂分布圖清末城廂分布圖
《江南城鎮通史:先秦秦漢卷》:
總論
緒言
一、學術史的回顧和總結
二、相關概念的討論
三、本書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江南地區的史前文化與原始聚落的演進
第一節史前農業的發展與社會複雜化進程
一、江南地區早期自然環境的變遷
二、江南史前考古學文化的區域分布和發展序列
三、原始農業的產生與發展
四、史前社會的複雜化進程
第二節史前聚落的產生與演進
一、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和農業村落
二、聚落群與聚落層級分化
第三節史前聚落的選址、布局與建設
一、水鄉環境與聚落選址
二、史前聚落的功能分區
三、史前聚落的布局特徵
四、史前聚落的建設與沿用
第二章城邑的產生和城市萌芽
第一節城邑的產生
一、我國古代城邑的源起
二、良渚文化古城遺址
第二節良渚古城的特徵與性質
一、良渚古城的獨特性
二、良渚古城與長江中游史前古城比較分析
三、關於良渚文化古城性質的討論
第三章城邑的發展和城市產生
第一節聚落和城邑的早期發展
一、江南青銅文化的區域格局與發展序列
二、夏商時期江南地區的聚落和城邑
第二節吳、越區域社會開發和地方城邑體系的形成
一、多元文化融會與吳、越建國
二、吳、越爭戰與區域社會的開發
三、西周至戰國時期江南地區的城邑
四、先秦時期江南城邑的一般特徵
第三節城市的出現與發展
一、吳國都城
二、越國都城
三、戰國時期江南城市的發展
第四節先秦時期江南城市的基本特徵
一、初步成型的城市格局、交通與市場
二、較為完整的城市附屬體系
三、因地制宜的軍事防禦系統
四、成熟的都城建設理念
第四章郡縣城市體系的初步確立
第一節秦漢對江南地區的軍事征服和經濟開發
一、秦朝、西漢對江南地區的控制
二、西漢時期江南經濟的恢復與停頓
三、東漢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
第二節秦漢時期江南地區郡縣的設定
一、秦代江南地區郡縣的設定
二、漢代江南地區封國的興廢與郡縣演變
三、郡縣制下的城池與聚落形態
第五章早期郡縣城市的發展形態與特點
第一節城市性質與等級體系
一、“政治性”特徵
二、等級體系
第二節城市類型與內部結構
一、主要類型及其特點
二、空間規模與形制
三、功能分區與街區結構
四、城市建設
第三節城市發展的時空特徵
一、空間特徵
二、時間特徵
餘論幾點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江南城鎮通史:六朝隋唐五代卷》:
總論
緒言
一、學術史的簡單回顧
二、"江南"地域範圍的說明
第一章六朝至五代江南城市發展
第一節城市發展的社會環境
一、歷代政府江南政策的調整
二、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人口的增長
四、交通的便利
第二節都城的興盛和州郡城市的發展
一、建康(建業)、金陵和杭州
二、六朝時期的州郡城市
三、隋唐五代時期的州郡城市
第三節縣治城市的增加和鎮的出現
一、六朝時期的縣治城市
二、隋唐五代時期的縣治城市
三、鎮的出現
第二章城市經濟與市場
第一節物資供應
一、非商品性供應
二、商品性供應
第二節產業狀況
一、商業
二、手工業
三、其他產業
四、產業特點
第三節市場形態
一、市的普遍設定
二、市的形制、管理與商品
三、市的變化與發展
四、草市的興起和發展
第三章城市人口與社會結構
第一節六朝時期江南城市人口規模推測
一、都城建康(建業)
二、一般州郡城
三、縣城
第二節唐五代江南城市人口規模推測
一、蘇州城
二、杭州城
三、其他州縣城
第三節城市社會結構
一、貴族和特權群體
二、普通民眾
三、特殊人群
第四章城市物質結構與交通
第一節城市空間形態
一、空間規模和形制
二、城牆的修築
三、街區里坊格局
第二節城市綠化和園林建築
一、城市綠化
二、園林建築
第三節城市交通
一、道路
二、水系與河道
三、橋樑
第五章城市管理與災害救助
第一節城市管理
一、市政管理
二、治安管理
第二節城市災害與救助
一、水災與救助
二、火災與防火措施
三、疫病與救助
第六章城市教育與文化
第一節教育體系
一、官學教育
二、私學教育
第二節書籍收藏與刻印
一、藏書風氣的流行
二、書籍刻印與傳播
第三節宗教和民間信仰
一、佛教
二、道教
三、民間信仰
第七章城市社會生活
第一節居民日常生活
一、飲食
二、服飾
三、居住
四、日常生活的整體面貌
第二節遊樂活動和歲時習俗
一、遊覽風尚
二、音樂與舞蹈
三、娛樂和體育活動
四、歲時習俗
餘論六朝隋唐五代江南城市發展的基本特點
參考文獻
後記
《江南城鎮通史:宋元卷》
《江南城鎮通史:明代卷》
《江南城鎮通史:清前期卷》
《江南城鎮通史:晚清卷》
《江南城鎮通史:民國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