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溫鄉

永溫鄉

永溫鄉位於開陽縣城西面,離縣城15公里,距貴陽市中心87公里,東面與馮三、楠木渡鎮毗鄰、南與雙流鎮相連,西與金中鎮接壤,北與息烽縣溫泉鎮交界。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全鄉轄永亨村、坤建村、雙合村、大壩村、安大村5個行政村,一個移民社區,100個村民組,總人口1.8萬人,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全鄉總耕地面積19712畝,其中田4480畝,土15232畝。
永溫氣候宜人,地勢平緩,海拔在900一1100米之間,常年平均氣溫14.2℃,年降雨量1376毫米,降雨集中在5—8月。

社會發展

永溫交通便捷

久銅線開陽段和“高金”新三級硬化油路,把永溫通往省城貴陽開陽縣城以及開磷集團連成一個十分便捷的交通網,永泉路打通了永溫乃至開陽通往息烽、黔北遵義的便捷通道,今年立項硬化的永馬公路,將使永溫通向鄰近馮三楠木渡、宅吉等鄉鎮的公路十分便捷;

電力方面:

3.5萬伏開馬高壓線從鄉政府所在地通過,距永溫5公里的22萬伏高雲變電站輸出的10千伏高壓電供全鄉使用;水資源方面:鄉境內有高家河、谷撒河、洋水河三大河流縱橫交錯,鄉政府所在地有供10萬人飲用水的自來水源作保障,能完全滿足今後十年內的集鎮居民人口增長和園區建設需求;

通訊方面

鄉政府所在地有程控交換機房1個,境內有移動通訊機站5座,信息覆蓋“高金”、“永泉”、“永馬”公路沿線及全鄉90%以上地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方面

鄉所在地有開磷集團閒置近30年未開發的700餘畝國有土地和永亨村蔣家坡組範圍內已完善手續的45.8畝土地,該範圍已被縣人民政府批准為永溫工業園區,園區內已實現水、電、路三通,目前已有投資1500萬元的星宇瓷業有限公司、投資120萬元的永亨紙箱廠、投資200萬元的永宏頁岩磚廠落戶;

礦產資源方面

鄉境內磷礦石儲量達1.06億噸,煤儲量達200萬噸,鋁釩土儲量十分豐富。

旅遊資源

永溫還是一個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好地方,鄉所在地有風光秀麗的永溫水庫、滴水岩瀑布、金家洞溶洞和谷撒河流域——天生橋峽谷風景區,該景區景點迷人、植被完美、風姿各異、水質清澈,是十足的天然氧吧。

經濟發展

2005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6058萬元,農業總產值3115.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594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2萬元,財政總收入78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5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60元;計畫生育率94.66%,全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7所,幼稚園1所。
永溫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求實創新,按照“工業強鄉、城建建鄉、農業穩鄉、三產活鄉”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區位、機遇優勢,實現了經濟又快又好發展。2006年,永溫鄉經濟發展實現了“四個增長,兩大突破”。一是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生產磷礦石50萬噸、原煤5萬噸;鄉企增加值實現8379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3766萬元。二是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全鄉農林牧漁總產值實現4850萬元,糧食總產量7165噸,收購菸葉40萬斤,農村勞動力轉移2156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三是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0450萬元。四是第三產業持速增長。三產增加值實現189萬元。五是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招商引資突破2.51億元。六是財政收入實現新突破。財政總收入達3485萬元,地方財政總收入1853萬元,成為開陽縣首個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鄉。200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9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950萬元。
永溫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取得了“四個新進步”。一是社會保障事業和農村基礎建設取得新進步。2006年,認真落實糧食直補等各項惠農政策,保證了農民的政策性收入,兌現綜合直補19。88萬元,兌現良種補貼2。48萬元;547名學生享受到“兩免一補”政策;“千名助學”工程解決50名貧困學生就讀,其中15名為構皮灘庫區學生;建立了勞動預備制和就業前培訓制;145套“村村通”工程讓725戶農戶看到電視節目;農業人口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63。33%;向貧困農戶發放救濟糧食15583公斤,救濟款11680元,兌現城低保金47916元、農低保金109629元,老復退軍人享受定補59人補助款100722元。二是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進步。圍繞優質服務、避孕節育全面開展了婦女疾病的普查普治、優生優育和“三結合”幫扶活動。三是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嚴格按照“依法治鄉、法制六化”的要求,大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全面落實“六包責任制”,積極推進了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積極辦理人民代表提出的批評、建議和意見 。四是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抓住“文明鄉”創建和全國汽車拉力賽貴州開陽站拉力賽在我鄉有10公里賽段的有利時機,加大了永溫鄉情和發展項目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了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促進了“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
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讓永溫鄉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的體現,也讓潛力得到進一步的發掘和形成。

大力挖掘工業產業發展潛力

樹立 “聚人心、抓機遇、挖潛力、謀發展”的理念,為大項目建設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發展環境,確保了開陽化工有限公司50萬噸合成氨項目和開陽九源飼料有限公司20萬噸磷酸氫鈣項目的順利開工。同時,全力支持路發公司、天源公司、田壩煤礦、河邊煤礦等工礦企業拓展發展空間,擴大生產規模,促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鼓勵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千方百計增加技改投入,培育新增長點,增強發展後勁。2006年,各企業投入技改資金800餘萬元,企業創稅3000餘萬元。

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產業效率和規模逐步擴大。啟動了堰塘灣至油乾沖,雙堰、洪水營至明泥灣15.7公路建設,實施了10個村寨的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新建“四改一氣”1100套,小水池180口,其中示範點修建沼氣池378口,道路整形1.8公里,硬化進寨路3.5公里,硬化串戶路1.8公里,房屋固脊封檐352戶,維修溝渠3公里,改造院壩88600平方米。在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加大規劃發展,農業產業初具規模。在大壩、坤建等村建立了500畝果樹基地、300畝菊花茶基地、1000畝牛腿南瓜基地、1000畝無籽西瓜基地、2000畝烤菸基地和1000畝蔬菜基地,大力培養一批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貴州山野公司、清秀園林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做大做強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烤菸等特色產業,繼續發揮農業專業協會的作用,新建蔬菜協會1個,新發展了食用菌生產基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等模式,使農業適用技術大力推廣,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

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大

隨著大項目的建設投產,城鎮規模的擴大,以交通運輸、建築、綠化,餐飲、住宿、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逐步發展。

城鎮化潛力充足

通過四年時間,實施了永泉路、文化路、文秀路、文明路和永金路建設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結合218戶896人以工代賑易地搬遷,174戶669人構皮灘移民安置和44戶267人本鄉失地農民城鎮集中安置,全鄉小城鎮人口從2001年的1365人擴大到2006年底5000人,小城鎮規模從2001年的0.1平方公里擴大到2006年的1.1平方公里,“三縱三橫”的城鎮格局初步形成。同時,圍繞服務大企業,加大城鎮配套設施建設和區域及市場劃分力度,把小城鎮劃分為餐飲區、商貿區、農貿區等六個區域,配套實施了街道綠化、路燈安置、消防栓設定、城鎮路街巷牌設標等工程,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的功能。建立長效機制,深入開展“整髒制亂改差促發展”活動,使“髒、亂、差”現象等到了有效治理,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加大了城鎮建設資金的融資,土地置換有效開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