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小一分

永曆小一分,永曆折銀錢的一種,有大樣和小樣之分,小一分即小樣,結合永曆朝的歷史來看,其鑄地應該在雲南尤其昆明一帶。

永曆折銀錢的一種,有大樣和小樣之分,小一分即小樣,結合永曆朝的歷史來看,其鑄地應該在雲南尤其昆明一帶。雲南產銅,所以其鑄造數量也比較大。大一分和小一分主要區別在直徑和面文上,差別很明顯。小一分存世較多,面文“歷”字有4中寫法:雙禾一目、雙禾一日、雙木一目和雙木一日,可能是為了區分爐別(鑄地)。雙禾一日有黃銅和水紅銅兩種,雙木一日為少。鑄造風格跟“大順通寶”、“興朝通寶”幾乎完全一致,與永曆曾同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領導的大西軍聯合的歷史相吻合。與此同時期的“利用通寶”(吳三桂鑄幣)折銀錢也與之相似,它是明末清初的錢幣特色。永曆錢製作規範,文字書法都不亞於明朝官局鑄幣,遠優於同為南明的大明、弘光錢。所見均為寬緣,是類似於常平式的方孔錢,明泰昌、天啟錢中只有樣錢使用這種款式,崇禎錢有少量採用寬緣,但錢徑很小,鑄造也較粗糙。以後的清錢也沒有以寬緣為方孔錢主流,這同寬緣錢用料多和鑄造難度大有關。寬緣錢以其凝重、敦厚的外形一直為古錢幣愛好者喜愛,做成拓片尤其美觀,可是歷代中國古錢中寬緣錢並不多見。永曆小一分精美者不少,大小微有變化。圖為雙木一日版,直徑35m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