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齋

永壽齋

永壽齋一組建築位於慈禧居住的樂壽堂東跨院北側。是清朝大太監李蓮英[清末慈禧時期總管太監]在頤和園的住處。俗稱"總管院"。永壽齋院內布置有三個展室,能夠看到李蓮英住頤和園時的情況,還會對太監--我國歷史發展上的這個“怪胎”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過程有個初步的了解。

基本信息

簡介

永壽齋永壽齋
永壽齋一組建築,位於慈禧居住的樂壽堂東跨院北側。是清朝大太監李蓮英在頤和園的住處。建於光緒年間,原是樂壽堂的附屬建築,應是皇太后的起居之所,室內採光較好。按清制,太監地位低下,不能居住正房。慈禧卻違反祖制,讓貼身總管太監李蓮英入住永壽齋,不僅住進正房,而且占了一個院落。所以永壽齋俗稱“總管院”。永壽齋後院西邊院牆上的小門通往樂壽堂後院,方便李蓮英出入。可是永壽齋不是標準的四合院,建成了沒有西房的三缺一形式。

建築布局

永壽齋前院永壽齋前院
永壽齋的正廳從外外面看是五間房屋,室內特別寬敞,原來這是把前後兩個五間合在一起的雙五間正廳。精美的雕花扇,把室內分隔成幾塊,形成幾個別具一格的空間。這組建築,西鄰樂壽堂,東靠近光緒皇后隆裕居住的宜芸館。現在,永壽齋院內布置了三個展室。第一展室介紹了中國太監的形成和發展,並用泥塑展示了光緒、慈禧由紫禁城來頤和園的情景;第二展室,用泥塑形式向人們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幾個太監,如秦朝的趙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賢等;第三展室,基本上按原狀陳列,展示了李蓮英在此居住的實景。人們通過對三個展室的參觀,不僅看到李蓮英住頤和園時的情況,還會對太監--我國歷史發展上的這個“怪胎”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過程有個初步的了解。

歷史故事

永壽齋後院永壽齋後院
李蓮英是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被人們呼為“九千歲”,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有人說李蓮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等於是不掛名的宰相。在清朝初期,對太監涉政是有嚴格規定的。清朝入後的第一個皇帝,清世祖順治對此曾發布“上諭”說:“以後但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結有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由此可見,在清朝開國初期,是嚴禁太監干涉朝政的。當時,宮內太監總數不過9000人,是明末的十分之一,但到慈禧執政時期,由於后妃干政,太監在宮中的作用又加強了。故先後出現了安德海、李蓮英等有權有勢的太監。
按清制,太監在宮中的地位是很低的,不能住正房。但是李蓮英一反常規,不僅住了正房,而且占了一個很大的院子。永壽齋的室內比光緒皇帝居住的玉瀾堂還寬敞。但是,人們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此院不是標準的四合院。有人說這個院子之所以建成三缺一(缺西房)的形狀,可能與李蓮英的太監身份有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