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黃楊木

水黃楊木,主要成為遠志科植物尾葉遠志的根,有清熱利濕,通淋。治黃疸肝炎,血尿等功效。

基本信息

水黃楊木

正文

水黃楊木
(《貴州草藥》)

異名

烏棒子(《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

為遠志科植物尾葉遠志的根。

植物形態

尾葉遠志
灌木,高約1米。葉互生,有短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5~9.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尾狀長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黃綠色。總狀花序常數枚呈束狀;萼片5,外輪3枚卵圓形,邊緣帶紫紅色,內輪2枚較大,花瓣狀,黃色;花瓣3,中間1枚龍骨狀,頂端有纓;雄蕊8,花絲下部合生;子房2室。蒴果;種子2顆。
生於山溝、溪邊陰濕處。分布西南和華南。

採集

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

根莖(連皮)含有黃酮甙、皂甙、酚性物質(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香豆酮、樹脂類。其中黃酮甙可能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質具祛痰鎮咳作用。

性味

《貴州草藥》:"甘,平。"

功用主治

①《貴州草藥》:"清熱利濕,通淋。治黃疸肝炎,血尿。"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哮喘。"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採用烏棒子、大血藤、淫羊藿,三者分別做成片劑同時服用。烏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別製成,簡稱水煮片和醇浸片。水煮片每片0.1克,相當於生藥0.33兩;醇浸片每片O.2克,相當於生藥0.4兩。大血ⅰ⒁蜣狡雜山嘀瞥桑科?.5克,相當於生藥大血藤O.13兩,淫羊藿0.06兩。按不同劑型分為2組:第1組烏棒子水煮片。每日6~9片或15片,大血藤9片,淫羊藿9片;第2組烏棒子醇浸片、大血藤及淫羊藿片各9片。均以10天為一療程,或連服20~30天。據二個療程的療效觀察,第1組67例,近期控制19例,顯效12例;第2組49例,近期控制9例,顯效10例。臨床發現,烏棒子水煮片組療效優於醇浸片組。上述烏棒子複方具有較好的止咳、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平喘作用較差。少數患者服用上方濃煎液(1:1)後,有胃區不適,噁心,腹痛,飽脹,口麻澀,皮膚瘙癢等反應,偶有頭昏、心悸,於停藥後很快消失。片劑特別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較少。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