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水部]

水部[水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

1.官署名

水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西漢少府下設都水長及丞,以掌管水利。三國魏置水部,掌航政與水利,主官為水部郎中。兩晉、南北朝尚書有水部一曹,主官為尚書水部郎,掌有關水道政令。歷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水部郎中,梁、陳為侍郎。後周冬官府有司水中大夫。隋時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此制度一直沿用至宋。隋設都水台,置使者及丞。唐代工部內設水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司津濟、船艫、渠梁、堤堰、溝洫、漁捕、運漕、碾磑之事,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以導達溝洫,堰決河渠。明、清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水部亦一直相沿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2.部首名

水部就漢字索引來說,是為部首之一。在繁體及簡體中文中,水部歸於部首四劃。水部通常是從左方以“氵”字為部,例如河、海等字,若字型主體可辨認為水部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也將部首歸為水部,如永、汆等字。

3.人物代稱

指南朝梁文學家何遜,遜官至尚書水部員外郎,故自唐以來稱何水部或簡稱水部。何遜長於詩文寫作,著有《何水部集》。宋·張擴《次韻秦秘監山中觀梅》:“水部五言誰舉似,孤山一徑久湮微。”其後世子孫為紀念這位先賢,也以“水部”作為堂號。

4.本草綱目·水部

李時珍曰︰水者,坎之象也。其文橫則為,縱則為KT。其體純陰,其用純陽。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止寒溫,氣之所鍾既異;甘淡鹹苦,味之所入不同。是以昔人分別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惡壽夭。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谷去則衛亡。然則水之性味,尤慎疾衛生者之所當潛心也。今集水之關於藥食者,凡四十三種,分為二類︰曰天,曰地。(舊本水類共三十二種,散見玉石部。)
《名醫別錄》二種(梁陶弘景注)
《本草拾遺》二十六種(唐陳藏器)
《嘉本草》四種(宋掌禹錫)
本草綱目》一十一種(明李時珍。)
【附註】魏李當之《藥錄》《吳普本草》宋雷《炮炙》齊徐之才《藥對》唐蘇恭《本草》孫思邈《千金》唐李《海藥》甄權《藥性》楊損之《刪繁》唐孟詵
《食療》陳士良《食性》蜀韓保升《重注》宋馬志《開寶》蘇頌《圖經》唐慎微
《證類》寇宗奭《衍義》大明《日華》金張元素《珍珠囊》元李杲《法象》王好古《湯液》朱震亨《補遺》明汪穎《食物》汪機《會編》王綸《集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