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翠柏

水西翠柏

該茶產於溧陽市前馬鄉水西茶場,於1986年創製成功,其品質特徵形似翠柏,條索扁直,色翠顯毫,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滋味鮮爽,葉底嫩勻成朵。1986、1987年連續四屆獲省“陸羽杯”獎。

研製

1984年,溧陽縣委、縣政府為緬懷陳毅、粟裕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在該縣前馬鄉水西村建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1938年11月至1940年6月),實施東進抗日的豐功偉績,由縣科委下達“研製水西翠柏茶”的課題,確定前馬鄉水西茶場為研製基地。

採制

1985年初成立了張虎炳、府慧君等參加的名茶創製小組,全面開展試製工作。採摘鳩坑種和福丁大白茶的芽葉為原料,採摘標準有三個級別:特級為肥壯芽苞,1級為一芽一葉初展,2級為一芽一葉和少量一芽二葉初展。鮮葉進廠後,攤放4小時左右付制,經過殺青、搓揉、整形、篩分攤涼,火軍鍋乾燥等工藝流程,運用拉、滾、抓、抖、甩、搓、捺、磨、吐、解等10大手法,炒製成乾茶,外形條索扁平,色澤綠翠,形似翠柏,隱喻新四軍抗日先烈如蒼松翠柏,萬古長青;內質清香幽雅持久,湯色清沏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黃綠明亮嫩勻。無錫市茶葉研究所對水西翠柏進行的理化分析結果為:水分4.86%,茶多酚31.67%,胺基酸3.96%,水浸出物40.71%,灰分5.85%,粉末0.5%,粗纖維5.34%。上海商檢局對該茶的農藥殘留檢測,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發展

1996年,“水西翠柏”茶成果獲常州市科技進步3等獎。新四軍老戰士、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為“水西翠柏”茶題寫茶名。

1987年開始,水西翠柏茶炒制技術向溧陽的革命老區竹簀、陸笪、上興、上沛、社渚等鄉鎮推廣。

1989年,又推廣至溧陽縣茶果場、南山地區的戴埠鎮等,產量迅速增長,成為溧陽年產量最高的名茶。

1992年,水西翠柏茶在炒制技術上,首次運用80型滾筒殺青機進行殺青作業,走出機械製作名茶的第一步。

1993、1994年榮獲江蘇省第一、第二屆陸羽杯名茶評比特等獎。

1995年,水西翠柏茶產品企業標準通過審定,標準代號為蘇Q/320481LWA001~95。另外經申報批准,取得了商品條碼使用權。

1996年,水西茶場開始使用名茶多功能機和理條整形機,開始全面探索機械加工水西翠柏茶的工藝。

1997年,用機械加工而成的水西翠柏茶獲第五屆江蘇省陸羽杯名茶評比一等獎,原南京軍區政治委員傅奎清將軍為水西翠柏茶題寫茶名,當年產茶40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