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蝕

水蝕

水蝕(英文名稱:erosion by water;water erosion)是在降水、徑流等水力作用下發生的侵蝕過程。水蝕也是指土壤因降雨而鬆弛,或者被水流剝離,土壤粒子被衝到斜面下方,沖走的土壤積存到水道或下游流域。受水蝕影響後,不僅表土層受到影響,還會使土壤失去蓄水能力和養分保持力。

基本信息

(圖)水蝕水蝕

一般分類

(圖)水蝕水蝕

水蝕,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蝕。即在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作用下,土壤、土體或其它地面組成物質被破壞、搬運和沉積的過程。水蝕在中國是一種普遍的侵蝕現象,面積廣,危害大。根據水力作用於地表物質形成不同的侵蝕形態,進一步分為濺蝕、面蝕、細溝侵蝕、淺溝侵蝕和切溝侵蝕等。

1、濺蝕 是侵蝕的開始。雨滴打擊土壤表面,將土粒濺起。隨著雨滴的連續濺擊,使表層土粒分散、挪動,雨滴坑逐漸擴大、加深。

2、面蝕 是指由於雨滴的擊濺和分散的地表徑流沖走坡面表層土粒的一種侵蝕現象。面蝕是一個短暫的過程,當地面水流集中,一旦地表產生徑流,濺蝕形成的小坑連線起來就發生面狀侵蝕。它是土壤侵蝕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凡是裸露的坡地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蝕存在。由於面蝕面積大,侵蝕的又多是肥沃的土層,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很大。

3、溝蝕 由於水流在坡面的進一步匯流而形成小溝,發展為溝蝕,這是水土流失發展的嚴重階段,溝蝕又可分為細溝、淺溝和切溝侵蝕等。當水流成小股流動時,即產生許多好似樹枝狀的細溝。農民對這種侵蝕往往忽略,每次耕犁土地,將細溝覆蓋。可是雨季又造成細溝,這樣逐漸加深,便會形成淺溝,再逐漸發展為切溝、懸溝、沖溝,把大塊地分割成小塊地。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溝底下切,溝頭前進,溝岸擴張都很劇烈,有些溝道一年可前進幾米甚至更長。

主要分布

(圖)水蝕水蝕

中國水蝕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0.5萬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7.8%,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北部的無定河、窟野河、禿尾河流域、涇河上游、清水河、祖歷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東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遼河的中下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額爾齊斯河上游及昆化山北麓地帶也有較大的連續分布。水蝕荒漠化與土壤的質地緊密相關。黃土高源北部與鄂爾多斯高原過渡地帶的晉陝蒙三角區,既具有黃土丘陵的劇烈起伏地形,丘陵表層又覆蓋著深厚疏鬆、抗蝕力極低的沙質土壤。

同時,人口密度較大,墾殖指數過高,導致這一地區成為中國水蝕荒漠化程度最為嚴重的地區。

荒漠化

(圖)水蝕水蝕

水蝕荒漠化是指在乾旱、半乾旱、亞濕潤乾旱區由於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

三北地區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98.59萬平方公里。其中,黃土高原地區52.39萬平方公里,中度-嚴重水蝕荒漠化計21.89萬平方公里,占該地區荒漠化總面積的41.8%。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水蝕荒漠化面積分別為18.6萬平方公里和27.6萬平方公里,分別占水蝕荒漠化總面積的18.87%和27.99%。水蝕荒漠化以內蒙古、陝西、山西和甘肅最為嚴重,占荒漠化面積的70%以上。

在我國,水蝕荒漠化屬於荒漠化的一種形式,主要發生在我國南方地區。流水的侵蝕作用是以人為活動破壞植被的地段作為突破口而進一步發展,一般是以片蝕和溝蝕為主,在花崗岩地區並受重力作用影響,以崩崗的方式發展。在碳酸鹽岩類地區是以溶蝕作用為主。這些營力作用的結果,一般出現劣地或石質坡地,例如浙江常山大塘溪,由於坡地開墾和植被破壞,形成水蝕發展的突破口,結果使該地區有44.5%的土地成為劣地,其中有26.8%的面積成為全部喪失利用價值的嚴重荒漠化土地。福建長汀縣河田,水蝕發展呈現荒漠化景觀的面積占該地區面積的32%。在西南諸省的山區也有以土石流方式呈現土地砂石化景觀分布在河谷中,如滇東北的東川市小江流域等;或以石山荒漠化景觀分布在岩溶山區,如廣西西部及雲南東部等地。

防治技術

(圖)水蝕水蝕

水蝕是山地丘陵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主要發生在坡耕地上。由於人口不斷增長,平原開墾殆盡後轉向丘陵毀林毀草開荒,緩坡開盡又轉向陡坡,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坡耕地比例最大的國家之一。

水土流失是植被破壞後,坡地水土重力的斜面分力所形成的沖刷力超過地面摩擦力所致,控制水土流失的技術途徑有兩條:變地形大不平為局部平以減小沖刷力和增大地面摩擦力;非耕地主要依靠恢復植被覆蓋增大地表摩擦力來遏制水土流失;失去自然植被的坡耕地則必須從改變微地形人手。25°以上陡坡由於重力的斜面分力太大,單靠坡面改造工程已難以遏制流失水土的重力衝擊,應嚴格禁墾。半乾旱農牧交錯帶由於植被稀疏、土層薄和風化成土過程慢,禁墾坡度界限應更低,如內蒙古規定15°以上坡地必須退耕。

美國的坡耕地大多在緩坡,修建梯田常采螺旋式從坡腳一直到丘陵頂部,有利於農機上坡作業。美國前蘇聯澳大利亞等國以波浪式梯田為主,適於較乾旱地區7º以下坡地的造林和水土保持。印度坡耕地廣泛推廣植物等高草籬,採取等高開溝和低密度種樹,可自然攔截泥沙形成土埂,有效減輕水土流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