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溝侵蝕

細溝侵蝕所屬現代詞,指的是侵蝕溝的形成過程。

侵蝕溝的形成過程。侵蝕溝是在水流不斷下切、側蝕,包括由切蝕引起的溯源侵蝕和沿程侵蝕,以及侵蝕物質隨水流懸移、推移搬運作用下形成的。

內容簡介

坡面降水經過複雜的產流和匯流,順坡面流動,水量增加、流速加大,出現水流的分異與兼併,形成許多切入坡面的線狀水流,稱為股流或溝槽流。水流的分異與兼併是地表非均勻性和水流能量由小變大,共同造成的。

引起地表非均勻性的原因有:①地表凹凸起伏差異;②地表物質抗蝕性強弱、滲透強度、顆粒組成大小的差異;③地表植被覆蓋上的差異。因之,在易侵蝕地方首先出現侵蝕溝谷,並逐漸演化為大型溝谷;在難侵蝕的地方會推遲出現小溝谷。徑流集中的過程還產生橫向均夷作用,導致強溝谷並弱溝谷的兼併現象。水流能量的差異除了降水、坡度、滲透消耗等影響外,在同一地區則主要是徑流線的長度。因之,總是先出現細小溝谷,然後依次出現大型溝谷。

股流水流集中,侵蝕能量增強,下切侵蝕劇烈,並不斷旁蝕和溯源侵蝕,改變溝槽形態。在溝谷的深、寬達到不能為生產和其他活動所消除時,地面上就留下永久的溝槽,成為溝谷。通常把晚更新世以前形成的溝谷稱古老溝谷,把全新世以來形成的溝谷稱現代侵蝕溝谷。現代侵蝕溝谷發育在古老溝谷上,被稱為承襲溝谷。由於沖刷而形成的侵蝕溝具有一定的外形,它是一條長而深的水蝕溝,一般通入河谷或荒溪,每一條侵蝕溝可分為溝頂,溝底,水道,溝沿,沖積園錐及侵蝕溝岸地帶等幾個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