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鎮[魯甸縣]

水磨鎮[魯甸縣]

水磨鎮隸屬魯甸縣,到縣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57公里。東鄰小寨鄉,南鄰龍頭山鎮,西鄰梭山鄉,北鄰龍樹鄉。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圖)集鎮 集鎮

水磨鎮全鎮國土面積268.62 平方公里,海拔2242 米,年平均氣溫 9.3℃,年降水量110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蕎麥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91762 畝,人均耕地2.5 畝,林地129365 畝。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5947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9 元。該鎮屬於貧困鄉鎮,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圖)生態林 生態林

全鎮有耕地總面積91762 畝(其中:田2291.7 畝,地 89470.3畝),人均耕地 2.5畝,主要種植玉米、蕎麥、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2936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11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3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836 畝,其中養殖面積0 畝;草地14125 畝;荒山荒地111848.9 畝,其他面積 42993.1畝。有鋅、銅等資源。

農村經濟

(圖)核桃交易 核桃交易

該鎮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47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64 萬元,占總收入的 41%;畜牧業收入1522 萬元,占總收入的 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593 頭,肉牛928 頭,肉羊0 頭);漁業收入0 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98 萬元,占總收入的1.6 %;第二、三產業收入555 萬元,占總收入的 9.3%;工資性收入1308 萬元,占總收入的 22%。農民人均純收入869 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鎮外出務工收入1308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981 人(占勞動力的23 %),在省內務工2573人,到省外務工2408人。

生豬養殖

(圖)水磨鎮[魯甸縣]水磨鎮[魯甸縣]

畜牧業是水磨鎮經濟產業支柱之一,而生生產在畜牧業中占據了首要位置,抓好生豬生產,直接關係到水磨鎮3萬餘人的生產生活問題。近幾年來,水磨鎮按中央、省、市、縣的總體要求,高度重視,畜牧部門狠抓發展,不斷加大生豬養殖的科技力度,不斷改變當地飼養習慣,不斷加強種、料、管、防治工作,使水磨生豬生產健康穩步發展。
一、水磨鎮生豬發展現狀
2007年來水磨鎮有生豬存欄34116頭,其中能繁母豬3012頭,後備母豬1189頭,當年出欄34360頭,畜欄100.7%,產值占畜牧業的50%以上是全縣生豬存欄最大的鄉鎮 。2007年來占全縣的18%。近幾年,雖在不斷爭取投入,不斷提高科技含量,但由於民眾普遍文化低,傳統的養殖觀念在短時期內不能改變生豬生產,發展緩慢其產出率低、規模小。
二、水磨鎮生豬發展優勢及市場前景
(一)生豬發展有三大優勢
1、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特別是能繁母豬補助、能繁母豬保險,減少農戶養殖風險,充分調動了民眾的積極性,給生豬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2、 飼料來源廣,水磨鎮是典型的農業鎮,經濟作物少,主要以農作物為主,特別是馬鈴薯和玉米較多,有些農戶賣糧食、有的用以飼養家畜,若大力發展養豬,飼料能自給,保證了飼料問題。
3、肉品質好,水磨鎮90%以上的肥豬是雜糧飼養,主要以本地母豬與引進公豬交雜為主,形成獨特的豬肉品質,味道鮮美。在引進公豬(大約克、杜洛克為主)與本地母豬雜交過程中提高了適應性強、耐粗飼、瘦肉率高等特點。所以水磨鎮的肥豬不但具備了培育豬的優點又具備了本地豬味美的優點,深受市場青睞。
(二)市場前景
水磨鎮生豬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可以說供不應求,前幾年有肥豬愁賣,現在肥豬愁養。買豬的是大販駐鄉,小販下村進戶且價格好,每公斤活體重在16元左右,仔豬價每公斤在38元左右(現市場價),出欄頭數越多商販越多,買時越搶手,達到良性循環。
三、水磨鎮生豬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水磨鎮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對生豬生產投入資金少,要上規模、科學管理、難度大。只有進一步加大投入,改造圈舍,組織科技培訓,增強科學管理意識,抓好生豬生產的各個環節,重點扶持養殖大戶來帶動民眾向科學化、規範化發展。
2、水磨鎮轄10村,169個村民小組,村多面廣,鎮畜牧獸醫站基礎設施差,沒有交通工具,給科技推廣生豬疾病防控等諸多方面工作帶來很大影響,為生豬生產留下隱患。只有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畜牧科技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增長新的理念。
3、沒有一個完整的生豬人工授精點,良種覆蓋率不高,不同層次上制約了生豬的發展。建設一個完整的生豬人工受精站和一個良好的服務體系,引進良種公豬,由意識好,有一定飼養基礎,責任心強的農戶飼養,由鎮畜牧站進行監管。使良種進一步加大,以提高產出率。
4、沒有開闢產、供、銷服務體系,市場不規範,民眾對現在勢頭能維持到何時,心中沒底,不敢大膽操作。只有解放思想,深化意識,積極爭取外來投資拓寬渠道。

特色產業

(圖)馬鈴薯 馬鈴薯

該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鎮銷售總收入3986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7 %。該鎮目前正在發展種植、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油菜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1戶。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30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基層組織

(圖)基層組織 基層組織

該鎮建有黨支部57個,下設133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22 人,少數民族黨員75人,其中男黨員729人、女黨員93 人。

該鎮建有團總支 8個,團支部 41個,共有團員584人。

政務公開

(圖)政務公開 政務公開

全鎮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低保、救濟糧。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鎮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5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360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352.6畝。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 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240萬元,有固定資產20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張榜公布方式公開財務。

人口衛生

(圖)醫療設備 醫療設備

該鎮現有農戶8500 戶,共鄉村人口 36278人,其中男性19401 人,女性 16877人。其中農業人口35662人,勞動力 21226人。該鎮以漢、苗、彝族為主(是漢、苗、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 33219人,彝族2511 人,其他民族689 人。
到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0人,占人口總數的0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765 人,參合率80 %;享受低保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67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1 人。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252戶,占農戶總數的15%。

文化教育

(圖)圖書室 圖書室

該鎮建有國小16所,中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34864平方米,擁有教師243人,在校學生4436 人,距離水磨鎮中學15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251 人,其中小學生4436 人,中學生815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 5個、圖書室 5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6年被縣委評為三等獎等等。

社會保障

(圖)新農合制度 新農合制度

到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0人,占人口總數的0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765 人,參合率80 %;享受低保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各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67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1 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