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戰役

南雄水口戰役,1932年7月發生於廣東省南雄、水口地區,是一場由朱德領導的民主革命戰爭。此次戰役紅軍計擊潰粵軍15個團,沉重打擊了粵軍。

水口戰役

工農紅軍在粵北的故事 三千壯士血戰湞江兩岸埋忠骨
敵機助陣決戰激烈
粵軍潰散四面楚歌
正當此時,敵人似乎發現了紅軍的強大攻勢,10日早晨,便有18架敵機再次飛臨水口、翦過一帶偵炸。由於敵機偵炸,紅軍放緩了衝鋒。
上午7時,紅十二軍從水口東面向敵四師右翼進攻。紅五軍團總部便命令正在黃坑村整編隊伍的三軍,協同十二軍進攻敵人。那時,據十二軍左翼陣地的特務團正遭到強大敵人的攻擊,情況十分危急。紅三軍及時趕到增援,先由紅九師占領一座高山。紅十二軍、三軍和獨三師同時向敵人夾攻,正面和左翼之敵均支持不住,一齊狼狽潰退。紅獨三師、三軍七、九師和十二軍特務團,銜尾猛追敵人至水口南面十餘里的石背村才停止。
在水口西南面的大坑附近,紅十五軍占據高山,與敵陳旅對峙。是時,李漢魂也已到達大坑山塘高地陳旅指揮部,了解情況。據陳章報告,他與張枚新商定,陳旅由右翼進擊,“肅清”南岸的紅軍,至田寮下停止;張師派隊由水口石橋進出,“肅清”北岸的紅軍,至翦過村停止。此外,張枚新還要求撥給他一個團,李漢魂遂派廖團馳赴水口圩,歸張指揮。這時水口的敵人陣地上,已有九個團的兵力。另外,還有吳、陳兩團在水口西面五公里的大坪警戒。
上午9時,陳章命梁團向田寮下搜尋前進。10時,梁團行至田寮下村附近,便同據守陣地警戒的八師接觸。陳章又命令駱團從梁團左翼開進,與張師蔣團取得聯絡,共同向紅八師陣地攻擊。僅有一千餘人的紅八師,英勇地抗擊三個團敵人的進攻。激戰至中午12時。由於敵眾我寡,八師陣地被敵人攻破兩道防線。剛好紅十五軍全部趕到增援,奮勇抗擊,終將敵軍擊退。
水口東面的敵軍右翼,在早上七八點鍾就被紅十二軍和紅三軍擊潰了,張師一部已向水口南面的石背村方向逃竄。10時許,據守水口圩負隅頑抗的張枚新師及李漢魂派往水口增援的廖團,在水口南北岸遭到紅十二軍、十三軍和獨六師的猛烈攻擊。紅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向敵軍。張師支持不住,也來不及向李漢魂和陳章打招呼,便拋下北岸的廖團,“自行退出陣地”,狼狽向南雄縣城方向潰逃。
正在水口西南面高山上觀戰的李漢魂,見湞水北岸的粵軍戰線“常起動搖”。又據報有紅軍沿著湞水下游向李師和陳旅左右後方抄擊模樣。他心急如焚,命陳章抽調一團歸他指揮,擬從右翼開往水口北岸,逆襲紅軍,支援張師。上午11時30分,杜團奉令開到。李漢魂正擬命之出擊,發現張師已退出水口圩,逃之夭夭了。剩下在北岸苦戰的廖團,又被紅軍截為數段,進行各個擊破。而他本人也與陳章失去聯絡,左右均被紅軍包圍,情況極其嚴重。
是時,紅軍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勢,一邊追擊張師,一邊向大坑、大坪的李、陳陣地發起猛攻。敵人四面楚歌,作垂死掙扎。李漢魂命張、杜兩團極力抵抗,以待吳、陳兩團增援。不料在大坪的吳、陳亦遭紅軍的襲擊,不能抽調來援。李漢魂孤軍作戰,幾乎陷入絕境。
紅軍乘勝勇追窮寇
百姓合力壯我軍威
正當此時,奉命救駕的陳旅和張、杜、吳、駱各團拚命向李漢魂周圍靠攏,保護著李漢魂,進行節節抵抗,且戰且退,拚死救出李漢魂,在南雄城方向潰退。
敵人兵敗如山倒。紅軍不斷增兵,乘勝追擊。湞水兩岸,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倒下的紅軍戰士和敵軍的屍體互相枕藉,滔滔的湞江河水,也被染成了淡紅色。毛澤東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他看到指戰員們個個龍精虎猛,殺人敵陣,自己也忘卻了一切,跳出掩體工事,隨著戰士們沖了出去,追擊敵人。五軍團政委肖勁光見毛澤東向外沖時,急忙勸阻毛澤東:“主席,這裡離敵人很近,太危險,你不要追。”但毛澤東不聽勸阻,一定要和戰士們一道追擊,並對肖勁光說:“戰士們能沖,我毛澤東也能沖,危險,哪裡都有!”說完,繼續和戰士們一起向前衝去。此時,毛澤東哪裡還顧得上個人的安危,他一心想到的是革命的需要,早日結束戰爭,故而他勇敢地往前沖。他這種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著紅軍指戰員們奮勇前進。經過七、八、九、十連續數日的激戰,終於將10個團的粵軍擊潰。紅軍取得水口戰役的勝利。
在水口戰役中,南雄人民為支援紅軍作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7月初,當紅軍一、五軍團到達南雄後,南雄地下黨和游擊隊,立即發動和組織民眾,迎接紅軍的到來,主動給紅軍騰出房子,籌集糧草,安排生活。水口戰役打響後,南雄黨組織和游擊隊,又動員民眾大力支援前線。
當五軍團奔赴翦過村附近截擊敵四師時,該村的民眾,不論男女老少,都踴躍參加支前工作。他們日夜為紅軍燒水、送飯、送信、救護傷員;晚上,又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一些地方給紅軍戰士休息。
當水口戰役進入緊急狀態,戰鬥越來越激烈之時,南雄各級黨組織號召廣大民眾積極參加後勤救護工作,組織數百副擔架,及時趕到水口戰場,搶救紅軍傷員。單就上朔村就出動了幾百人,幫助紅軍挑子彈,挑行李,抬擔架,把十幾名傷員抬回上朔村醫治。
為了使傷員及時醫治和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南雄縣黨組織還幫助紅軍建立了一條從水口直達中央蘇區的傷員運送線路,即由水口經烏逕,入孔江,上油山的畚箕窩,再轉江西信豐、贛縣至於都。地下黨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孔江鄉。孔江鄉蘇維埃政府主席趙世煌,帶領鄉里的骨幹分子,在鄉內的石禾場、苗竹灣、桐子樹下、蘭丘、大小塘村等村莊,發動民眾,推選了加多名青壯年人員組成救護隊。他們負責接收從烏逕送來的傷員,然後抬著這些傷員翻山越嶺,送到粵贛邊的畚箕窩,交給下一站送往蘇區和各地治療,出色地完成了運送傷員的任務。
在水口戰役過程中,南雄人民尤其是水口一帶的民眾為支前作戰,冒著槍林彈雨,在戰場上來回奔走,主動擔任軍事偵察、警戒、通訊、帶路、救護傷員等重要任務,為贏得水口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僅上朔村就付出了數十人的寶貴生命。這是值得後人永遠紀念的。
三千壯士戰死沙場
湞江嗚咽痛悼英魂
水口戰役終於以紅軍的勝利而結束。“但這是一場著名的惡仗,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敵我雙方出動的兵力,共在四萬以上。粵敵參戰的有陸軍第二軍張枚新第四師的蔣、羅、孔、巫四個團,張達第五師的張、吳、駱三個團,李漢魂獨立第三師的陳、廖兩個團和陳章旅的杜、梁兩個團,一共十一個團,加上各師旅的直屬部隊,另外在水口外線池江、大路坳、梅嶺被擊潰的五個團,合計共十六個團約二萬人。紅軍先後參戰的有五軍團的第十三師、第六師,共約一萬九千人,另外加上在外圍作戰的紅軍團,合計約二萬二千人。
在水口激戰的三四天,正當“小暑”炎熱天氣,紅軍戰士與敵人日夜鏖戰,十分艱苦。有時送不上水和飯,戰士們渴了,就喝稻田裡的水,餓了就嚼口生米。晚上,有的戰士口渴,爬到河溝里去喝水,聞到一股血腥味,第二天天亮一看,只見河水泛著紅色。有的部隊白天打仗,夜間就地露營,戰士們疲勞過甚,倒頭便睡,第二天拂曉醒來,才發覺自己同敵人的屍體躺在一起。戰鬥結果,敵我雙方的損失都很大。
粵敵方面的損失,據李漢魂給陳濟棠的報告中統計,僅張達的第五師,李漢魂的獨三師和陳章的獨二旅,就損失了官兵一千二百二十五名,其中陣亡三百零三名,受傷四百九十一名,失蹤三百九十一名。而傷亡慘重的張枚新第四師,尚未統計在內。肖勁光回憶說,據戰後統計,在五軍團陣地前,光被紅軍砍死的敵人屍首就有九百多具。董振堂在回憶水口戰役時寫道:“敵人陳屍遍地,傷亡三千餘人。”
紅軍方面的損失,雖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但據余漢謀第一軍的《剿共戰役戰鬥詳報》說:“是役戰鬥結局,斃傷‘匪’在三千人以上。”聶榮臻在回憶水口戰役時也曾寫道:“我軍傷亡很大。”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也指出:水口戰役“本來一般算作勝仗,而且還算作大勝仗,然而我們歷來就不歡迎這種勝仗,在某種意義上簡直還可以說它是敗仗。因為沒有繳獲或繳獲不超過消耗。”由此可見,紅軍的傷亡大約亦在三千左右。
水口戰役結束了,毛澤東作為戰役的指揮員,他站在山坡上,望著硝煙滾滾的戰場和奔騰咆哮的湞江,感慨萬千:這次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紅軍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三千名紅軍戰士和支持這場戰爭的近百名南雄兒女倒在湞江兩岸,染紅了這裡的山山水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