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戰役

老山戰役

老山戰役是指1979年-1990年中越邊境衝突,又稱兩山輪戰、老山邊界戰爭,並被認為是中越邊境衝突的一部分,是中國和越南為爭奪老山與者陰山地區的一場戰役,該戰役集中爆發於1984年4月,雙方激烈相持了將近三年。而整箇中越邊境衝突則是從1979年持續到1990年。中國方面經過精心的準備,最終獲得戰爭勝利,並最終占領兩個地區。

基本信息

戰役背景

1979年3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不甘心失敗的越軍依然多次騷擾入侵中國。據1984年新華社報導:“5年來,越軍不斷地向中國境內農場、村寨、學校開槍開炮,發射各種槍彈4萬餘發,打死打傷我邊境軍民235人。迫使邊民離開家園,穴居岩洞。致使31793畝土地難以耕種和管理,數10萬畝橡膠無法收割。52所學校被迫停課,學生不能上學讀書……邊疆各族人民強烈要求邊防部隊嚴懲越南侵略者,保衛祖國領土和邊疆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戰役介紹

1984年4月28日凌晨,沉睡中的老山者陰山靜悄悄的。

忽然間,隨著兩顆信號彈騰空而起,我軍邊防部隊集結的數千門各式火炮同時開火,數十萬發炮彈帶著中國人的憤怒猛烈地傾瀉在老山、者陰山的越軍陣地上。炮火打得氣壯山河,越軍陣地完全被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越軍士兵在睡夢中就被炸得屍骨無存。

到5月15日,又收復了八里河東山。經過18天的血戰,我邊防部隊收復老山、者陰山。

此後,越軍制定“北光計畫”意圖奪回老山戰區。

7月12日,中越雙方共投入47個炮兵營,和三萬多名戰鬥人員,在松毛嶺展開激戰,越軍在拚命攻擊了17個小時之後失敗撤退。

隨後5年內,越軍抽出大量王牌軍隊進攻老山,但是只留下大量屍體和傷兵。

1990年2月15日,成都軍區雲南前指在正式將老山戰場對越防禦作戰指揮權移交雲南省軍區前指後撤銷。

1993年2月10日,中央軍委批覆:解除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撤銷雲南前指,邊防部隊轉入正常守衛,停止空軍航空兵和地空飛彈部隊在中越邊境輪戰。

戰役過程

4.28收復老山戰鬥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後併入成都軍區)第14軍40師、41師,11軍31師分別對老山,者陰山一線越軍發起進攻!40師一部7分鐘占領662.6高地,5小時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兩個主力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占領敵10餘個高地。到5月15日,又收復了八里河東山。

老山戰役老山戰役

老山地形、自然條件及越軍部署

老山西高東低,山脈成西南至東北走向,沿主峰向東南延伸一條較大的山脊,使整個地勢形成後三角形。垂直高差達1100多米。坡度北陡南緩,平均在40°左右,接近山頂處一般坡度約60°至70°,不易攀登。山脊狹窄陡峻,最大寬度約60米,最小寬度約20米。多數高地由數個小山包組成,形成複雜的地貌。

該地區屬熱帶林區,800米以上為茂密原始森林所覆蓋。少數地區為喬林、竹林和茅草雜生地區,草高2米以上,竹子間距在15至20厘米左右,不經砍伐無法通行。該地區雨多霧大,通視困難,氣候多變,垂直溫差大,山上與山下、白晝與夜間溫差達五至十度。道路稀少,原有兩條小路,由於越軍威脅,長年無人行走,已被植物覆蓋。
老山地區守敵為越軍313師122團2營。其具體部署是:在老山主峰、50號、52號、54號、高地為22連,連部駐50號高地,並設有觀察台和迫擊炮陣地;48號、49號、76號高地為步兵第7連;營部、步兵第5連、第24火器連配置在1072高地至74號高地地區;968高地南側地域為122團團屬14迫炮連。

守敵在老山諸高地修築了大量塹壕、掩體,前沿設有環形鐵絲網、弧形防步兵壕和削壁,周圍敷設有不規則的寬面大縱深的防步兵雷場,形成以地堡、坑道、鐵絲網和各種工事相結合的堅固防禦陣地。

各種火器以炮兵火力為骨幹,形成曲直、遠近、輕重、明暗、側射、倒打相結合的火力網和上中下三層交叉的密集火力配系,對我境內主要目標、道路、接近地段、穿插路線都準備了炮兵射擊諸元。構成了能打、能藏、能生活、便於獨立作戰和長期堅守的支撐點式防禦體系。

我方戰前準備

14軍40師118團受領作戰任務後,從1984年1月起,有計畫有步驟地轉入臨戰準備。

一是進行臨戰訓練和思想教育。結合作戰任務,幹部進行了本級組織指揮、識圖訓練和扣林作戰經驗的學習。部隊完成了山林地套用射擊、投彈、破障、埋雷排雷、土工作業、單兵戰術、靜肅行進、爬山越野、隱蔽潛伏等適應訓練。在訓練的同時,對幹部、戰士進行了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光榮傳統的教育。

二是明確任務,擬製作戰方案。戰前,團長劉永新率領連以上主要指揮員參加師統一組織的對老山地形、敵情的現地勘察。根據上級賦予該團的任務,在充分發揚軍事民主的基礎上定下初步決心。然後逐級明確任務,擬制各種戰鬥方案和保障計畫。團、營和連還分別堆制了沙盤,討論打法,組織協同。
三是建立和健全戰勤組織,做好各種物資準備。團編成了騾馬運輸隊和車運輸組,建立和健全了營的戰勤組。補齊了各類作戰物資,維修保養武器裝備、裝具、車輛和通信器材,使武器裝備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

1984年2月16日部隊從駐地乘車開進,夜行曉宿,於19日抵達南溫河集結待命。團在集結地域繼續進行各項作戰準備,一方面繼續加強部隊身體素質和適應性訓練,完成了從班至團的進攻戰術合練和諸兵種協同方案。

另一方面,針對越南對我國邊境地區的種種侵略行徑,對我軍部隊進行深入的宣傳教育,使幹部、戰士進一步認清這次作戰的深刻意義。同時,各類彈藥物資提前到位,完成了指揮所的有線通信架設。

根據上級意圖和對敵情地形的分析:老山守敵得地形之利,利用北陡南緩的險峻地勢,以西北作為主要防禦方向。敵集中兵力扼守老山主峰、50號、52號、54號、76號高地,兩翼間隙較大,縱深較淺。

當發現我行動徵候時,敵可能先以部分兵力增援老山,或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堅固的防禦工事及嚴密的火力配系獨立死守。

在戰鬥中,敵將以968高地為依託,實施增援和反衝擊。根據這一判斷,該團決定採取隱蔽接敵、秘密穿插、側後攻擊、向心突擊、速戰速決的手段,以迅猛的動作首先奪取老山主峰,爾後各個殲滅守敵。具體部署是:

1營為側後穿插突擊營,沿79號高地、1214高地、78號高地秘密向76號、1072高地穿插,首先攻占77號、76號、1072高地,殲滅該地區之敵。爾後以1連阻敵增援,以2連、3連繼續沿49號、48號高地向50號高地和老山主峰發展進攻。

3營為左翼(老山東側)主攻營,以9連沿57號高地向50號高地和老山主峰攻擊,7連、8連沿56號、54號高地向老山主峰實施主要攻擊。

2營(加強120團1連)為右翼(老山西側)攻擊營,以6連沿46號高地向50號高地攻擊,4連、5連沿21號、52號高地向老山主峰實施主要攻擊;120團1連沿19號高地向1153高地、1072高地秘密穿插,並占領這兩個高地,阻敵增援。

加強給118團的120團2營為團二梯隊。
攻占老山戰鬥經過

為迷惑和麻痹越軍,從4月2日始,上級炮兵開始對老山地區炮擊作戰,一則造成越軍的錯覺,二則為進攻掃除障礙,為以後的老山地區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長達數周的炮擊和精心準備,按前指的作戰布置,決定4月28日發起突襲,攻占老山。
4月26日17時30分,118團分兩路、五個梯隊由集結地域出發,秘密向待機地域開進。27日,左路1營進至馬嘿西南側谷地,3營進至銅塔以北地區;右路2營進至小響水西南側山谷,120團2營進至磨刀石口以西地區隱蔽待機。拂曉前,團炮兵群占領射擊陣地,做好射擊準備。在82號高地西側開設團指揮所。
4月27日19時,1營沿馬嘿南側向80號高地攻擊,23時進至80號高地。

4月27日20時,3營從銅塔出發沿那謝、馬嘿向59號高地推進。該營通過響水河後,因天黑路滑發生掉隊和迷路,至28日凌晨1時許,只有營部和8連2排、7連3排、9連1排到達馬嘿,其餘均未跟上。針對這個情況,團令3營營長率領上述分隊繼續向衝擊出發位置前進,教導員留下等待其餘分隊和收攏掉隊人員迅速跟上。

4月27日20時,2營由待機地域出發,經過23號高地西南側谷地向18號和20號高地推進。120團1連進至18號高地,並做好了穿插準備。

4月28日凌晨2時30分,2營、3營利用夜暗向預定衝擊出發位置推進。1營按1連、3連、火力隊、營部、2連、營戰勤組的序列,在偵察兵的引導下,沿79號高地、1214高地、78號高地,向76號高地和1072高地實施穿插。在我炮火準備前,1連到達78號高地南側,營指到達1214高地南側,3連到達1214高地西南側,2連到達1214高地和59號高地之間。

4月28日5時56分,我師、團炮兵群向老山、50號、54號、1072高地實施火力準備。火力準備結束後,1營副營長頓景田率1連1排、3排,1連長付湘江率2排分別向1072高地、76號高地發起攻擊,遭越軍力猛烈壓制。5班班長躍入塹壕斃敵3名後壯烈犧牲。1連進攻受阻。2連在1214高地、78號高地和51號高地兩次遭越軍炮火攔阻,傷亡50餘人,副連長崇明犧牲。該連繼續向48號高地攻擊時,連指揮所又遭敵炮擊,連長王仕田犧牲,指導員高紹林負重傷。在此情況下,全連同仇敵愾,勇往直前。3連在進至51號高地、1214高地後迷失方向,誤判57號、54號高地為77號高地,連長率1排、3排分別向兩高地發起攻擊。

擔任穿插任務的1營,由於穿插不到位,且遭敵軍炮擊,傷亡慘重,但失掉聯繫的戰士牢記肩負的穿插任務,他們自動結合,孤膽作戰,哪有敵人就往哪裡沖。1連4班班長陳洪遠在穿插途中和連隊失去聯繫。他按槍炮聲的方向鑽出叢林,摸到距離自己最近的一個高地,越過一道鐵絲網,沿著塹壕向山頂搜尋,發現一個坑道口,內有人聲。他沉著地向洞內猛烈射擊,隨後匍匐進入坑道,一個未被擊斃的越軍突然抓住他的槍管。

在爭奪中他急中生智,將槍托上抬,隨即扣動扳機,將敵擊斃。坑道內7個越軍全部喪命,丟下兩門迫擊炮和一些彈藥。陳洪遠在越軍陣中孤身作戰,東打西殺,先後斃敵16人,搗毀越軍連指揮所一個。在身負重傷後,他又主動組織三個負傷的戰士在叢林中與傷痛、饑渴、寒冷搏鬥,堅持了三天三夜返回部隊。

4月28日6時30分,我炮火襲擊準備一結束,各攻擊分隊從衝擊出發陣地躍起,沖向老山。

從老山西側進攻的2營,以5連為攻打老山主峰的突擊連;以6連攻打50號高地,斷敵退路,阻敵增援;4連為預備隊。在炮火掩護下,主攻5連首先向21號高地發起進攻。連長秦德勇命令3排9班開闢通路。班長韓躍奎帶領9班兩次發射導爆索引爆地雷,導爆索都被密林擋住,懸空爆炸。

離部隊發起衝擊只有1分鐘,在緊急時刻,韓躍奎毅然下令全班踏雷。他首先躍入雷區,前進50米踏響地雷,左小腿和右腳掌被炸斷,下頜、頭部、胸部亦負傷。3排長余建國帶兩名戰士趕上來給他包紮傷口。他命令副班長指揮全班繼續前進,自己掙扎著向前爬。

昏迷了,醒過來又繼續爬,爬出二十四米的一條血路。機槍手何永志上來要背他下去,他叫何永志幫他撕開蒙住眼睛的紗布,說:“我要看著全班攻上高地!”說罷犧牲在何永志懷中。9班在班長激勵下很快打開一條200米長的通路。7班和8班沿著通路快速衝擊,僅用12分鐘就占領了21號高地。1排、3排左右夾擊,摧毀了越軍六個火力點,迅速攻占了52號高地。

這時,老山主峰守敵集中火力壓制5連。5連穿過敵人的火力封鎖,爬上六、七十度的陡坡,兩次向主峰衝擊,都被壓了回來。營長李先文分析了敵情,指示5連調整部署,由連長組織火力掩護,副連長張大權帶領2排從正面向主峰衝擊。張大權帶領四個機槍手端著機槍開路。

八個戰鬥組按規定的方向同時衝擊。越軍倉促還擊。張大權從倒下的機槍手身邊拿起機槍擊斃了正準備發射的越軍火箭筒手。這時,一顆子彈貫穿了他的左腕,左手無力端槍。他將機槍背帶掛在脖子上,右臂夾槍掃射,衝上了第一道塹壕。

越軍重機槍不停還擊,子彈打中了他的腹部,腸子混著鮮血外流。他用急救包塞住傷口,用三角巾將肚子勒住,提起機槍大喊:“火力掩護,其他同志跟我來!”帶領剩下的12名戰士發起第三次衝擊,終於攻占了主峰上的第一條塹壕,把越軍壓進地堡和蓋溝里。

8時24分,5連衝上老山主峰表面陣地。張大權在接連擊斃幾個越軍之後,被敵暗堡里射來的子彈擊中右腿和頭部,壯烈犧牲。5連攻上老山主峰表面陣地後,遭到敵炮火反擊,立不住足。營長李先文命令4連加入戰鬥。5連和4連並肩向主峰發起第四次衝擊,亦未奏效。6連在衝擊中,也遭到50號高地敵火力壓制,進展遲緩。

從老山東側進攻的3營,在炮火準備中排除了地雷,炸毀了敵鐵絲網。衝擊發起後,8連一馬當先,在15分鐘內攻占了56號高地,接著向老山東側的敵核心陣地54號高地攻擊。54號高地東南側和北側陣地上的敵人同時向8連猛烈射擊,敵炮火也瘋狂攔阻。8連被壓制在56號高地和54號高地東南側的鞍部里,傷亡20多人。

連長彭燕良在緊急時刻迅速判明敵情,果斷命令2排、3排沿敵巡邏道攻打54號高地東南側陣地,並親自組織火力壓制越軍。指導員陳培俊在部隊開進時已患瘧疾,不肯住院,曾多次暈倒。這時他高喊:“同志們,為人民殺敵立功的時候到了,沖啊!”隨即被炮彈氣浪震昏,甦醒過來後又帶部隊往前沖,邊打邊鼓動。副連長李昌林被炮彈炸斷左手三個指頭。他揀起敵人的腰帶掛住左手,帶領兩個排向敵猛撲過去。

在戰鬥中,重機槍手陳傳勇爬到樹上給火力組指示目標,消滅了敵人兩個火力點。當部隊衝到越軍陣地前沿受到火力壓制時,陳傳勇為了克服地形障礙,用手舉起重機槍管,讓戰友射擊,壓住敵人的3個火力點。在雙手被槍管燙起泡,背部又被炸彈片擊傷的情況下,他咬緊牙關,始終舉著槍管。

後來他帶槍隨部隊衝擊,觸雷犧牲。戰前由8連調到機槍連的戰士李勝祥,腳被炮彈炸傷,班長命令他到救護所包紮,他在途中又參加了8連的戰鬥。他揀起烈士留下的衝鋒鎗和手榴彈,邊投彈邊衝擊,直衝到54號高地西南側越軍塹壕邊,壯烈犧牲。

8連占領54號高地後,越軍趁他們立足未穩,從北側和西側陣地拚命射擊和反撲,連隊傷亡增大。連長隨即命令1排和部份火力壓制敵西側陣地,2排、3排分兩路向北側陣地衝擊。副連長在帶領部隊衝鋒中被炮彈擊中,7處負傷,血肉模糊,仍然堅持戰鬥。

負了傷的指導員邊打邊鼓動。3排長張天林左腕被子彈打穿,他忍著傷痛親自用火箭筒摧毀了敵人1個火力點,斃敵5人,接著帶領全排從右側突上敵陣地。2排在左側同敵人展開近戰。4班班長尹光忠巧妙避開敵人火力,隻身衝進敵第一道塹壕,消滅了3個火力點,斃敵4名,為部隊打開了缺口。3排和2排經過浴血奮戰,於9時40分攻占了54號高地北側陣地,接著向53號高地衝擊,並占領了這個高地。

在衝擊中,8班戰士陸道山用6發子彈消滅了5個越軍。1班新戰士張忠順跳進塹壕擊斃2個越軍,又在防炮洞裡俘虜了2個越軍(其中有1名少尉軍官),繳獲重機槍1挺、衝鋒鎗1支。7班副班長文其海在全班只剩他1個人的情況下,主動加入突擊排戰鬥。

在向53號高地衝擊中,他被炮彈擊中,左臂粉碎性骨折,左肋炸斷,背上被打了兩個洞。救護組上來搶救,他看到擔架少、傷員多,堅決不上擔架,讓救護組先將別的傷員抬走,充分體現了部隊優良的傳統作風。

9連向50號高地進攻,開始進展順利,但衝到58號和57號高地之間時,遇到越軍炮火封鎖。2排代理排長劉朝順負重傷,4班班長史光柱接過指揮機向連里報告情況。連長李玉成命令史光柱指揮2排迅速奪取57號高地。57號高地左側的2個機槍火力點和老山主峰上的越軍高射機槍向2排不停掃射。2排被越軍火力壓住,2個戰士犧牲。史光柱迅速指揮戰士散開隊形,沉著觀察,接著用火箭筒消滅了1個暗火力點,隨後和3排一起經過激戰占領了57號高地。

副連長李金平和史光柱迅速調整了戰鬥部署,接著向50號高地推進。50號高地由3個山包組成,位於老山主峰東側,上面有敵1個連部,正面設有塹壕、防步兵削壁、雷場和鐵絲網,塹壕與交通壕聯接,高射機槍、重機槍、無后座力炮組成交叉火網。李金平和史光柱分析了敵情,決定實行正面牽制,側翼攻擊。

在帶領部隊衝擊中,史光柱被炮彈炸傷左臂,震穿耳膜,昏迷過去。甦醒後,李金平勸他下去。他堅持帶領2排繼續往前沖,不一會兒,1排也衝上來。2個排向前推進,用地雷開闢器打開50多米通路,越過雷區,搭人梯登上兩三米高的防步兵削壁。李金平和史光柱隨即組織火力壓制山頂上的越軍。4班、5班交替掩護前進,迅速攻占了第一道塹壕。當史光柱帶領戰士向第二道塹壕衝擊時,越軍投來一排手榴彈。

史光柱再次負傷,一塊彈片打入喉部,一塊彈片嵌進左膝。他命令機槍掩護,又躍身向前衝擊。在離敵塹壕只有兩三米時,他身後的李金平踏響一顆地雷,被炸斷左腿。

史光柱的左眼球被打得掉了出來,右眼也被彈片擊中,雙目失明。已經8處負傷的史光柱以驚人的毅力站起來高喊:“同志們,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刻,黨和人民看著我們,為人民殺敵立功的時刻到了,沖啊!”戰士們在他的激勵下奮起撲向敵陣,全殲了守敵。

118團分析了當前情況,決定重新調整部署,加快進攻速度,圍殲老山主峰之敵。10時10分,我炮兵向50號高地進行5分鐘炮火急襲。8連攻占54號高地,7連從該高地東南側加入戰鬥。10時15分,5連、4連、7連、6連、9連分別圍殲老山主峰和50號高地之敵。10時50分全殲老山主峰守敵,11時50分攻占50號高地,隨即轉入清剿。

3營經過7小時激烈戰鬥,先後攻占了56、54、57號高地。在友鄰的密切配合下,攻占了59號高地。擊斃越軍117名,俘獲3名。繳獲衝鋒鎗18支,班用機槍3挺,重機槍8挺,高射機槍1挺,40火箭筒11具,60迫擊炮3門,82迫擊炮1門,無後坐力炮2門,擲彈筒3具,各種槍、炮彈55000餘發和其它軍用物資一批。3營傷122人,亡37人。

2營先後攻占21、52、45、46號和1072高地,全殲50號高地和老山主峰之越軍。斃103名,俘2名,繳獲衝鋒鎗25支,班用機槍2挺,重機槍2挺高射機槍2挺,40火箭筒4具,60迫擊炮4門,82迫擊炮3門,無後坐力炮1門,擲彈筒3具,各種炮彈1010發,電台3部及其它軍用物資一批。2營傷83人,亡34人。戰後,該營榮立集體一等功,中央軍委授予"老山英雄營"稱號。

1營擔任對1072高地攻擊的任務,由於指揮失誤,部隊傷亡較大,在主力攻克老山主峰的當日未能奪取1072高地。4月29日,團令120團四連配合攻擊,13時50分占領了1072高地。至此,118團按作戰要求,全部攻占了老山地區的預定目標。

收復者陰山戰鬥

基本部署

按照昆明軍區收復“兩山”的作戰布署,在我軍集中主要兵力收復老山的同時,以一部兵力同時收復者陰山。者陰山拔點作戰由11軍31師負責,原計畫4月30日5時56分打響,因當日下雨霧大影響火炮射擊,推遲至6時40分打響。

據戰前偵察:占領並據守者陰山地區的越軍為越安明縣獨立第3營、縣隊第6連、105公安屯、越北二軍區877團5營(欠6連)、特工第21營一部及駐安明縣的河江省軍事指揮部偵察隊、青年衝鋒隊。

其基本部署是:1250高地為安明縣獨立第3營1連和2連1排,連帶1排防守,連部設於11號高地,12號高地由1連2排防守;1142高地為安明縣獨立第3營指揮所帶直屬隊、營屬火力連(4連),營指揮所設於1142高地東南側;1185高地為2連2排,連部及3排在1036高地;1519高地為青年衝鋒隊2個班;布龍有縣隊第6連一部;961高地為青年衝鋒隊一部2個班;那臘後山為青年衝鋒隊一部及105公安屯2個班;江利為105公安屯和縣隊第6連一部防守;柴山堡、新寨為縣隊第6連一部和河江省軍事指揮部偵察隊40餘人,並設有營倉庫和衛生所;特工21營2連一部在那經;越北二軍區877團5營及炮兵第25營2連配置在1036高地及以南地區,營指位於班蒙,與安明縣獨立第3營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註:我軍攻擊發起後,敵駐者良的877團6營、駐河江市的314師818團、駐箐門的247團2營曾向該地區增援)。

越軍陣地工事構築及火力配置情況:1052.4、1142、1250高地、11、41號高地為越軍主要防禦支撐點,均築有3-4米塹壕,部份有掩蓋,並有100餘個鋼筋混凝土預製件工事和土木結構地堡、掩蔽部(1250高地有25個),均以塹壕、交通壕相連線;1142高地北側有一道寬2米深1。8米的交通壕直通通250高地,可機動兵力、兵器和通行騾馬。在各據點設有種類多、密度大的防步兵雷場,一列樁鐵絲網及陷阱,構成了多層障礙區,形成堅固陣地防禦體系。1052.4高地配置有82迫擊炮2門,60迫擊炮4門,高射機槍2挺、重機槍2挺、輕機槍3挺、40火箭筒3具;1142高地、11號高地配置有82迫擊炮4門、60迫擊炮3門、75無後坐力炮1門、高射機槍3挺、重機槍1挺、輕機槍5挺、40火箭筒8具;41號高地配置有82迫擊炮4門、60迫擊炮4門、蘇製冰雹式單管火箭2具,高射機槍2挺、重機槍6挺;1250高地配置有82無後坐力炮2門、60迫擊炮2門、75無後坐力炮1門、高射機槍、重機槍各2挺、輕機槍4挺、蘇製冰雹單管火箭2具。形成了正倒、側斜、遠近、明暗相結合的多層次火力網。

擔任收復者陰山作戰任務的是我陸軍第11軍31師(欠91團,炮兵團3、4營,高炮團2、3連),主攻任務由步兵第93團擔任,步兵第92團以一部兵力為助攻、一部兵力為預備隊,協同93團全殲者陰山1052.4高地、1250高地、1185高地、柴山堡、新寨地區之越軍,收復領土。

根據敵情、我情和地形,31師擬定了周密的作戰方案:

31師在軍炮團(欠第3營)、坦克團1個排、炮兵指揮連氣象排的配合下,於4月30日15時前攻占120、1142、1052.4、1185高地,爾後轉入防禦,抗敵反衝擊,堅守陣地。

31師集中兵力兵器,採取兩翼實破,向心攻擊,穿插分割,邊打邊圍的戰術手段,從1250高地和1052.4高地北側突破。主力向1250、1142高地,新寨方向實施主要攻擊;一部分兵力向1052.4、629高地,爾後依託三要點,居高臨下,向1142高地、柴山堡、新寨攻擊。殲滅該地區越軍後,視情況向1036高地和江利方向發展進攻。

步兵第93團(加強91團100迫擊炮連),師工兵連(欠1個排),師防化連第3排(欠9班)、第4排,噴火第14、15班,軍坦克團1連1排,擔任主攻。在1250高地北側樹林至11號高地西北側無名高地占領出發陣地,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在9號高地和1250高地東北側突破,主力向1250、1142高地和新寨方向實施主要攻擊;1個營由1171、1242、1185高地向柴山堡方向穿插,依託1185高地占領有利地形,形成對內對外正面,斷敵後路,阻敵增援;一部兵力在26號高地展開向24號高地、柴山堡方向攻擊,在92團協同下全殲1250高地、1142高地、柴山堡、新寨地域之越軍。

爾後留1個營兵力在9號高地、1250、1142、1185高地、新寨地域內依託要點,搶修工事,抗敵反撲。其餘兵力撤至201號高地北側地區隱蔽待命。待防禦穩定後,由92團3營接替陣地,完成堅守防禦任務。

步兵第92團(欠1營1、3連,機槍連,3營7、8、9連,機槍連)加強師防化連第4班,噴火第13班,擔任助攻。在995.5高地西南側、12號高地西北側小路一線占領進攻出發陣地。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在995.5高地東北側突破,向1052.4高地實施主要攻擊。

一部分兵力由12、14、15號高地向1052.4、929高地進攻。1個連由1047、836高地向662高地、39號高地穿插,占領有利地形,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全殲1052.4、929高地地域之越軍後,以1個連兵力控制該地區,1個連為預備隊,1個連向929高地北側展開,由36號高地向918高地、柴山堡方向攻擊。

攻占918高地後,以一部兵力控制該高地,形成對內對外正面,阻敵馳援,防敵逃竄;主力向柴山堡方向發展進攻,配合93團殲滅柴山堡、新寨地區越軍;爾後以1個連兵力防守12號高地,1052.4、929高地,其餘撤至那賓、江銃地區隱蔽待命。

步兵第92團1營(欠2連、炮連)、3營(欠炮連)為師預備隊,配置在牛皮廠、老牛地區,攻擊發起後,移上那社、204號高地向前機動,隨時準備支援93團和92團2營戰鬥或執行臨時任務;3營擔任防禦作戰或臨時作戰任務。

師炮兵群由兩個炮兵分群編成。第一炮兵分群由師炮兵團122mm榴彈炮1、2營,85mm加農炮1個連、107mm火箭炮1個連,130mm火箭炮1個排編成,在新寨、安拉、新寨至犀牛堡之間公路轉彎處地域占領發射陣地,炮兵分群指揮所在1120號高地開設;第二炮兵分群由軍炮兵團(欠85加農炮營)編成。在犀牛堡、光浪地域占領發射陣地,炮兵分群指揮所在1120高地開設。炮兵群於步兵向第二集結地域開進前24小時占領發射陣地,掩護部隊開進、展開,準備支援步兵戰鬥。

高炮營第1連分別在犀牛堡、1120高地、龍林占領發射陣地,負責師前方指揮所、師炮兵群和師後方指揮所的對空安全。

運動保障隊,由師工兵營機械連編成,配置在新寨附近,隨時準備搶修新寨至長田,龍林至楊萬的道路,保證運輸道路的順暢。

工兵預備隊,由工兵連1排編成,隨本連行動,待通路開闢後,由師掌握,準備執行臨時任務。

防化預備隊,由師防化連3排(欠7、8班)編成,防化連長任隊長。配置在1120高地西北400米地區,負責師指揮所及主要方向部隊的防化保障,並準備接替受損分隊和執行臨時任務。

師指揮所在1118高地開設,觀察所在1043高地開設。師後方指揮所在銃乾開設。
戰前準備

為迷惑敵人,老山、者陰山拔點作戰前期,昆明軍區組織實施了1-4、1-7工程計畫,即以強大的炮火,對邊境一線越軍占領的高地進行炮擊,造成隨時進攻的假象,以擾亂越軍。
按照昆明軍區和師的作戰布署,1984年4月2日,31師所屬炮兵奉命對者陰山越軍實施炮擊,持續28天,有效地殺傷其有生力量,摧毀了部分工事、營房和武器彈藥。

4月17日晚,師在者陰山正面分東西兩線進行佯動,製造次日拂曉攻擊者陰山的假象,使其造成錯覺,並消耗其有生力量。

戰鬥經過

1、向集結地域開進。

4月29日4時至6時,步兵第92團、93團各分隊到達第二集結地域。11時40分,93團6連3排攻占了1519高地;師偵察連2排秘密占領了1043高地、配屬師偵察連的91團2連2班也占領了80號高地。

2、向進攻出發陣地開進。

4月29日19時40分和20時,92團2營從中銅廠,93團從包包上、銃選、紅朝洞出發,分別向進攻出發陣地開進。30日6時40分前,除93團9連3排和5連1排外,各部隊分別占領進攻出發陣地完畢。93團2營穿插先頭和92團2連先頭分別進至1171高地和1047高地,兩炮兵分群已於步兵占領進攻出發陣地前24小時期間做好一切射擊準備,師指揮所在1118高地,93團指揮所在201高地、92團指揮所在968高地北側無名高地先後開設完畢。

3、炮火準備、開闢通路和實施穿插。

6時40炮火準備開始,93團1營在1250高地北側開闢了一條通路,92團2營在995.5高地北側和1052.4高地北側各開闢了一條通路(93團查明1142高地西北側無名高地無雷區,不需開闢通路)。兩翼穿插分隊分別從1171、1047高地向預定目標穿插。7時10分,92團2連攻占39號高地。7時20分,93團4連攻占1185和1216高地,5連由1185高地向26號高地攻擊。基本達成對安明縣獨立第3營的合圍。7時22分,92團5連攻占了12號高地。93團向11號高地前沿兩無名高地發起攻擊。92團6連、5連根據炮兵射擊效果提前發起攻擊,7時27分,先後占領1052.4高地、14號、9號、10號高地。

4、突破與打敵增援。

7時30分炮火延伸,各攻擊分隊全線發起攻擊。93團5連攻占15號高地,7時40分,越軍105公安屯、877團5連一部及青年衝鋒隊約1個連,沿41號高地西北側山背,680高地東北側山背分兩路向39號高地攻擊,企圖奪路增援者陰山。我92團2連依託39號高地有利地形將其擊退。8時9分,越軍105公安屯、青年衝鋒隊及877團5連一部,再次向39號高地攻擊,我92團2連擊退了越軍的第二次攻擊,並進行陣前出擊。8時30分,92團一部進至662高地西南側溝谷,向41號高地發起攻擊。

5、圍殲柴山堡、新寨地區之敵

8時46分,93團5連攻占26號高地,對柴山堡、新寨形成了四面包圍。9時,越軍依託1250、1142高地堅固防禦工事頑抗,等待增援。此時,越軍約30餘人,從42號高地成兩路分別向662高地、39號高地攻擊,企圖從右翼解柴山堡之圍。92團2連一部和4連一部以猛烈火力粉碎其增援企圖。93團3營加快了向1142高地的攻擊速度,9連和8連一部於9時15分攻占了該高地。9時34分,93團5連由24號高地多路向柴山堡、新寨攻擊。9時52分,92團4連攻占了918高地,截斷了柴山堡越軍潰逃的道路。10時30分,93團5連攻占了柴山堡、新寨,轉入搜剿。此時,1250高地已成為安明縣獨立第3營一個獨立的最後據點。93團1營調整了攻擊部置,在8連主力側後配合下,再次向1250高地發起進攻。10時27分,越軍877團7連和8連一部向1250高地增援,進至26號高地東南側公路一線,93團6連部分兵力占領26號高地有利地形,4連一部從1185高地前出至西南側無名高地,切斷越軍退路,在93團6連一部的配合下,斃敵54名,俘敵2名,粉碎了越軍的增援企圖。93團1營在8連主動配合下,於12時15分攻占了1250高地。至此,部隊轉入全面搜剿,擴大戰果。此戰,從炮火準備開始,到全線攻克,清掃戰場完畢,轉入防禦,一共用了5小時35分鐘。

為了完備防禦體系,16時2分,師偵察連2排占領了82號高地,16時12分攻占了961高地。

5月1日16時15分,92團2連攻占江利公安屯;5月6日7時30分,師偵察連2排在兩個步兵班的配合下占領了那臘後山。至此,者陰山進攻戰鬥結束。此戰殲滅越軍安明縣獨立第3營、安明縣隊6連、877團第7連,重創877團第5連、第8連和105公安屯。共斃敵大尉以下550名,俘敵18名。繳獲60mm口徑以上火炮19門,各種槍151支(挺)及大批彈藥和軍用物資。我犧牲98人。

至此,經過18天的血戰,我邊防部隊收復老山、者陰山。

——————————————————————

1984年6月12日,越軍偷襲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陣地,守衛該陣地的二連幾乎全部陣亡,偵察兵陣亡。天亮後我一個排45人陣亡。後來一個火箭炮齊射,我步兵才重新奪回陣地。其後越軍出動500~600人衝擊,結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鎖住,死傷慘重。

6月19日,越北二軍區又以兩個步兵團的兵力,在炮火的掩護下,向我松毛嶺防禦陣地發動大規模攻擊,企圖從我老山防禦線的東線打開口子……爾後,沿松毛嶺國境線向老山主峰發起進攻。最終,在我軍的頑強抗擊下,越軍的進攻又遭到慘敗。

7.12松毛嶺戰鬥

北光計畫

在這種情況下,越軍迫於國內的政治壓力和民族自尊心的驅使,越南國防部、越北二軍區連續幾天召開秘密會議,在原蘇聯軍事顧問的周密策劃下,擬定了“84-MB-北光”計畫。

鑒於老山的重要性,失利後的越軍決定再次發動攻擊。由於有了4.28及6.12之戰,我軍各方面均加強了警惕,在情報的蒐集上更是不遺餘力。情報指出,越軍有可能對我松毛嶺陣地發動進攻,但準確的時間無法確定。

後來,儘管我方的情報部門動用了全部偵察手段,但越軍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直到六月底為止,我方針對這個情報的偵察也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後來,直到戰鬥結束,我軍從被俘的越軍營長口中才知道所謂的“北光計畫”就是:越軍從河內、老街、高平、涼山等地,從越軍的精銳之師,316A師、356師、1師、炮三師、炮18旅、特工團、坦克團、工兵團等單位調集了8個團,共一萬八千餘人的兵力,經過周密的準備和實兵協同演練後,定於1984年7月12日向我老山地區發起大規模全線進攻,企圖一舉奪回老山……由於此次作戰會議是在越南河口省一個叫北光的小山村召開的,所以叫“北光計畫”。

從1984年7月1日起,越軍所有的無線電台停止使用……越軍前沿部隊停止向我軍進行的任何挑釁行動……越軍炮兵不再向我防禦陣地和縱深發射炮彈……交戰的雙方一時間處於對峙狀態,整個老山戰場出奇的平靜……面對這種極不正常的情況,我軍各級指揮機關反覆召開會議,研究、分析越軍可能的企圖。儘管當時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情報作為依據,但大戰、惡戰在即已在各級指揮員和一線防禦部隊中形成共識。因此,指揮部發出通知:各部隊應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固和構築防禦工事、設定各種障礙、大量存放各種彈藥。同時,命令兵種部隊,特別是工兵、炮兵、通信兵,在5天以內必須完成大戰、惡戰所需的的各種保障。

此後幾天,我軍工兵部隊用火箭布雷車向我軍防禦陣地前沿拋射了30多萬顆大小地雷,形成了東西長7公里、縱深寬500米的地雷區。
我炮兵部隊積極與地方有關部門聯繫,徵用地方車輛近800台,晝夜不停地從內地彈藥庫將大量的炮彈運到每個炮陣地。按照有關規定:每門炮的彈藥基數一般都在0.75左右,最大量不得超過1.5個基數。而經此次準備,我軍每門炮的彈藥都達到了3個基數以上。同時,使用了先進的炮兵雷達監測系統,只要越軍的大口徑炮彈一發射,只需3秒鐘,計算機就能準確的標繪出越軍的炮兵陣地所在地和炮的種類,這對於摧毀越軍的炮兵陣地將起到重大作用。
我通信兵配發了專程從北京空運來的先進的單邊帶電台和同步調頻雙邊帶電台,以保障主要防禦方向的通信聯絡暢通無阻。

總之,老山戰區已是箭在弦上、長矛在手,單等一聲令下,利箭穿心,擒縛蒼龍。
十天之後,1984年7月11日晚23時50分,在我電子偵聽部隊嚴密監聽之下的越北二軍區前指電台發出一個無線電信號。經計算機破譯,其內容是:“各部速報準備情況”。
得知這一情報後,我軍指揮機關馬上召開緊急作戰會議,對其進行研究分析,認定越軍很可能在7月12日凌晨開始實施“84-MB-北光”計畫。
緊接著,12日凌晨零時30分,越軍各部隊先後以無線電條碼信號的形式報告其上級:“準備完畢”。這就更清楚地證實了我軍判斷的準確。
根據這些無線電信號的頻率和波長,我無線電測向儀和測距儀立即進行了跟蹤監聽和區域電子掃描,基本確定越軍集結地域距我防禦前沿5-10公里一帶。
至此,中越雙方的指揮機關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我“老山主攻團”的防禦地帶:為了便於地域區分和作戰協調,我軍把老山戰區分為東、中、西三個區域。
東區,以八里河東山為核心。那裡是峰巒疊嶂,山勢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1600米,國境線為由東向西穿過,由中越雙方軍隊分別控制著各自的疆域。
西區,以老山主峰為核心。山勢北陡南緩,大小27個山頭,全部由我軍控制。
在東區和西區的中間地帶是中區。區內有一條長4公里的山樑,叫松毛嶺。以松毛嶺為界,以南為越南,以北為中國。以松毛嶺為基本點,其東面是一個呈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峽谷內有一條河,叫瀘江河,河水由北向南,從我國流入越南。河邊有一條公路,就是當年我國支援越南的四號公路。峽谷的東面是筆直峭立的八里河東山。
由松毛嶺向南,7公里以內,是一片丘陵地帶,有大小56個山頭,海拔最高的為634米,最低的為200米。由松毛嶺再向南7公里以外,是越南的大青山。山勢呈東西走向,長約20公里,平均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
在大青山和八里河東山交匯處的峽谷口,有一個越南村寨,叫清水口,是當年我國支援越南必經的交通要道和越軍進入老山地區的咽喉要道,軍事意義非常重要。
由松毛嶺向西,順山樑走5公里就是老山主峰。
由此可知,我軍的防禦地帶是三面環山的低洼地,主要防禦方向是從松毛嶺到越南的清水口
根據地形和敵情,我軍指揮機關判斷:如果越軍要在老山地區組織戰役級規模的作戰,其人員和輜重就必須從清水口經過,而後才能沿地形展開兵力。除此之外,別無他路。為此,我軍指揮員定下了“趕羊入圈,分段攔截,關門打狗,務求全殲”的作戰決心。
所謂“趕羊入圈”,就是運用各種手段,誘使和驅動越軍進入我防禦地帶。
所謂“分段攔截”,就是運用我強大的炮兵火力,將越軍的戰鬥隊形打亂,使其不能首尾相顧,便於我各個殲滅。
所謂“關門打狗”,就是以各種炮火將峽谷口的清水口封閉,使越軍後續部隊不能進來增援、先頭部隊進來回不去。
所謂“務求全殲”,就是運用各種殲敵手段,將進攻之敵基本殲滅在這中區地段上。
後來的作戰經過和戰果表明,這個決心和部署是完全正確的。

雙方戰備

我各方均作好準備,尤其是炮兵。12個炮連,加上4個坦克連。火力分配,分兵把口,在敵人可能接近的地方計畫了攔阻火力,分地段,一個連負責一段。兩個連順公路亂打,逐段攔阻。三個火箭炮連,在149高地一個,在李海欣高地(142高地)一個,在結合部一個。諸元全數準備好,榴彈炮裝上彈丸。火力計畫代號“野豬”,一說進“野豬狀態”,就裝上了。

根據各方的情報,我判斷越軍應該於1984年7月12日凌晨將會有所行動。越軍兵力為313師兩個團,316師一個團,312師一個團,345師一個團,一個特工團,總計六個團的兵力。

情報證實,於是我軍加緊準備,囤積彈藥。我14軍40師119炮群配屬119團的40師炮團(欠第4營、85加農炮營7連),趙扣斌團長部配備2.5個基數的彈藥。前沿陣地為14軍40師119團的士兵。

戰鬥經過

02:30分,越軍各部隊以無線電條碼的形式向其上級發出了“開飯完畢”的電報。這就預示著越軍已經開始向我防禦前沿運動。我軍指揮部命令炮兵第四師,以130加榴炮(大口徑遠程炮,射程30公里)向越軍後方供給基地、炮兵陣地、後續部隊、保障部隊等可能集結或屯留的地區進行10分鐘火力急襲,待取得戰果後,即行加大炮火密度;命令炮兵第320團,以122加榴炮對敵清水口附近地域進行10分鐘火力急襲,待取得戰果後,即行加大炮火密度;命令三個小口徑炮兵營,對我防禦前沿三公里地段內進行10分鐘火力急襲,待取得戰果後,再改用大口徑火炮射擊。

凌晨2時50分,在我軍第一次火力急襲過後,向我運動之越軍各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有些遭受重創。同時,這突然的打擊也迫使越軍潮水般湧向清水口,蝗蟲般密密麻麻地進入我防禦陣地前沿,東尋西找,相互之間喊叫著、辱罵著、撞擊著,有的越軍在驚慌之中用電台發明語向其上級報告:“我部建制已被打亂,請給予協調。”還有的越軍乾脆在電台上大聲急呼:“我部被敵炮火攔阻在某某地區,不能按時到達某某號高地,請求壓制敵炮兵。”……凌晨3時,越北二軍區前指以通播電報形式電令各部:“迅速占領進攻出發陣地,按原定計畫行動。”
得到這個情報後,我軍指揮部立即命令所有炮兵部隊,對越軍的後方地清水口、我軍防禦陣地前沿按計畫實施地毯式轟炸。隨著命令下達,我方陣地萬炮齊鳴,地動山搖,整個老山戰區馬上變成了一個嘯叫與火光的世界。

03:00時,指揮部給出三個點,命令119炮群進行擾亂性射擊,打一個齊射。而趙扣斌團長認為,一次齊射太少。通過電台聯絡前沿陣地,但前沿的答覆是沒有情況。於是趙團長對著沙盤問119團張又俠團長:假設越軍凌晨5點出擊,按步兵常規,部隊現時應該在哪裡?張團長指出,只能在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只能在陣地前500米以內,不會以外。但指揮部給的點是1000米以外。於是趙團長報告了炮兵指揮部並說明理由,得到指揮部的同意後,趙團長決定了三個點, 6個炮連一齊開火。隔了十分鐘後,又打了第二次。前沿再次報告:“沒有反應!” 於是發射照明彈,但前沿答覆依舊。於是,大家都認為是情報有誤,虛驚一場,除了一線警衛部隊外,所有部隊都放鬆了警惕並沉沉睡去。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很恐怖的。實際的情況是:越軍已經潛伏到我軍陣地前的500米以內地段內。趙團長組織的兩輪射擊,準確地打在敵隱蔽的戰鬥隊形中,兩個越軍營長當場犧牲,兵員死傷慘重。但失去指揮的部隊沒有暴露,輕重傷員無一呻吟。頃刻,照明彈起,嚴密偽裝的越軍蟄伏如前, 重傷員至死不動,無線電也靜默,紀律與素質令人瞠目。

凌晨5點(情報很準確!),越軍偷偷地摸了上來,一瞬間,全線開火。我軍立即還擊,在黎明的黑暗之中,彈道發出的光亮密如雨絲。由於放鬆警戒,我守衛部隊傷亡慘重,不久向其他部分請求支援。但越軍已經摸了上來,敵我交錯,炮火已無法使用。經指揮部商議,封鎖陣地前沿,命119炮群打後續梯隊。

130火箭炮一口氣打了十三個齊射,85加農炮,100迫擊炮,152加榴炮,130加農炮,甚至師屬坦克營的坦克也一字排開,彈著點就在陣地前200米處分六個點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來回打, 形成一道火牆,用炮彈封鎖得死死的,炮管真的打紅了。空爆彈、榴彈、燃燒彈,彈群所到之處,一炸就是一大片,大批的越軍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連炸起的硝煙都是紅色的。整整一個上午,越軍都沒能靠近我陣地, 那一天119炮群乾進去了一萬多發,到中午12點,2.5個基數的彈藥全部打完,在指揮所里的119團團長張又俠一聽炮彈沒了,當場就背過氣兒去,他的一個步兵團,沒有炮火的支援,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越軍6個團(實際上,當時進攻119團陣地的敵人是兩個加強團,不是6個團,6個團是指此次戰役中越軍總共投入的兵力)的攻擊。晨,後勤即從紅河州調出470台卡車去拉炮彈。

由於沒有了炮火的支援,儘管士兵們拚死守衛,但越軍一個營還是占領了142高地。

13:00,炮彈運到,119炮群重新發出怒吼,集中全部火力猛轟142高地,頓時,142高地上硝煙瀰漫,一片火海,步兵一個排45人隨著炮兵火力的延伸往上沖,一下子就收復了142高地,越軍一個營600多人,只剩下6人活著,142陣地上屍橫遍野,到處是殘肢斷臂,慘不忍睹。

142陣地的失利並沒有使越軍退縮,相反更兇猛地衝上來。越軍士兵的表現也真的是無話可說,硬碰硬,6個團一批一批往上沖,少有地發動了營團級的集團式衝鋒,我方士兵的機槍、炮彈像割草一樣把越軍一批一批地擊倒,鮮血把山坡都染紅了。

7月12日的老山戰區中段,中越雙方共投入47個炮兵營,用各種類型、口徑的火炮對這塊東西寬5公里、縱深7公里的土地實施轟擊;火光之中,是三萬餘名戰鬥人員在這塊狹窄的地帶上進行著殊死拼殺。攻守雙方,一個是志在必得,一個是寸土必爭;一個是氣勢洶洶、來者不善,一個是主動出擊、以牙還牙;一個是不計一切代價拚死向前、向前,一個是誓與陣地共存亡、死不後退。

慘烈戰鬥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30分……越軍在拚命攻擊了17個小時之後,已是焦頭爛額,精疲力竭,軍心發生動搖,戰鬥力已基本喪失,再也無力繼續進攻了……在無可奈何之下,越北二軍區向進攻部隊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戰鬥結果

7.12一戰,越軍在松毛嶺上留下了3700多條生命,屍體把山坡都蓋滿了。葉劍英元帥看過戰場錄像後不禁驚嘆:“自淮海戰役以來還沒有見過這么多敵人屍體。” 我軍在此次戰鬥中也有一定的損失,但由於保密的原因,沒有公布傷亡數字,但可以肯定是,作為守方,還有重火力的支援,傷亡損失肯定是相對較少的。由於屍體太多,加上南亞叢林氣候炎熱潮濕,因此屍體很快就開始腐爛,而且出於人道,我方決定通知越軍收屍。

7月14號,我們打宣傳彈,讓越軍來收屍,規定他們要打紅十字旗,50人以下,不準帶武器。但越軍來了六、七十人,不但不打旗,還架著高射機槍。你敗了還違反規定,還來逞能,我軍也沒客氣,於是炮兵一個急促射,打得一個也沒回去,於是越軍再也不來收屍了,正好趕上雨季大熱天,屍體腐爛得很快,防化團上去消毒,大瓶香水到處灑,用火焰噴射器燒,前沿陣地臭氣熏天,士兵們被熏得連連作嘔,連飯也吃不下,此乃後事。

7.12松毛嶺大戰,打出了我軍的軍威、國威。

戰役綜述

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後,越軍不斷對中國雲南省文山州邊境一線進行挑釁、襲擾、蠶食,進而入侵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等地區。為了驅逐入侵的越軍,保衛領土和邊境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鞏固國防,除雲南省軍區所屬部隊堅守邊防一線外,還先後從各大軍區抽調部隊參加防禦作戰。

1979年4月,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2師進入文山州,在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協同下,堅守邊防一線陣地。先後參加了收復羅家坪大山、扣林山等戰鬥。至1984年4月27日撤離文山歸建。

1984年1月,昆明軍區陸軍第11軍31、32師總計8932人進入文山州,在西疇縣西灑、蚌谷、董馬等地駐訓;陸軍第14軍40師,41師122、123團總計18297人進入文山,在馬關、麻栗坡等地駐訓。同時進入文山州的還有原昆明軍區炮兵第4師,在硯山駐訓。

同年4月,該前述部隊配屬邊防15團(守備2團)先後參加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作戰。共斃、傷、俘越軍6633人(其中11軍斃、傷、俘越軍2128人,14軍斃、傷、俘越軍4505人),該前述部隊犧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東山方向犧牲651人,者陰山方向犧牲115人,在老山戰區最為慘烈的“7.12”戰鬥中,僅14軍40師119團、41師122團等部隊便犧牲61人。同年8月5日——12月9日,該前述部隊撤離文山州,凱鏇歸建。

1984年7月13日,中央軍委命令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1師,第12軍36師,南京軍區炮兵第9師師部率炮兵第3、14、16團,福州軍區炮兵第3師總計26624人進入文山州赴中越邊境輪戰,集結於文山、硯山兩縣駐訓,並於1984年12月9日接替陸軍第11軍、第14軍和炮兵第4師在老山、八里東山方向的防禦任務。同時進入文山州參加防禦作戰的還有:北京軍區工兵第15團,福州軍區工兵第1團、南京軍區工兵團,瀋陽軍區高炮第18團,武漢軍區汽車第8、12團,昆明軍區工兵第7團以及總參直屬工程建設第115團。

另據總參謀部電示,調武漢軍區第20、54軍,成都軍區第13、50軍,廣州軍區第43軍分別組成以軍為單位的第1、2、3、4、5偵察大隊(五個偵察大隊計有3532人)。該五個偵察大隊於1984年7月27日到達雲南麻栗坡縣茨竹壩、楊萬、八布、猛硐、都龍地區駐訓參戰,歸昆明軍區前指指揮。

1985年1月30日,根據總參電示,瀋陽軍區通信干擾營於1985年4月15日前開赴麻栗坡縣,配屬昆明軍區前指,接替總參通信第7團干擾營的任務。調成都軍區汽車第17團接替武漢軍區汽車第8、12團。

1985年5月25日,根據總參4月9日指示,第1軍所屬部隊和第1、2、3、4、5偵察大隊,武漢軍區汽車第12團全部撤離出戰區,凱鏇歸建。同年5月30日,第1軍所屬部隊撤離文山州,凱鏇歸建。第1軍所屬部隊共殲滅越軍5007人,在1984年12月20—21日越軍團級規模進攻中,第1軍所屬部隊犧牲17人,負傷48人,在1985年1月15日戰鬥中,犧牲46人,負傷75人。五個偵察大隊與越軍作戰68次,斃敵520人、傷敵140人、俘敵17人。

1985年3月,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199師、第46軍138師、濟南軍區炮兵第12師總計31146人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該前述部隊於1985年5月30日進入戰區接替第1軍所屬部隊防務。同時進入老山戰區(含八里河東山)的還有第26、46軍組成的第6偵察大隊,空降第15軍組成的第7偵察大隊,成都軍區汽車第17團。同年7月,第67軍200師598團亦進入老山戰區。自接替第1軍所屬部隊在中越邊境執行防禦作戰任務以來,該上述部隊斃敵4000餘人、傷敵4390人、俘敵10人、毀敵車27台、炮225門、工事1150個、繳炮3門、槍141支。第67軍所屬部隊在戰鬥中負傷1721人、犧牲413人,其中199師就犧牲300餘人(其中在1985年5月31日—6月11日的戰鬥中,僅595團就犧牲120餘人,被俘1人;同年12月22日,597團在進攻405陣地的戰鬥中犧牲20餘人)。第67軍所屬部隊是各輪戰部隊中戰果最為顯赫的、但同時也是付出傷亡代價最大的。

1986年6月,第67軍所屬部隊撤離文山,凱鏇歸建。同時撤離戰區的還有第6、7偵察大隊,成都軍區汽車第17團。

1985年9月,新疆軍區組成的第8偵察大隊,陸軍第19軍組成的第9偵察大隊和陸軍第21軍組成的第10偵察大隊相繼進入戰區,至1986年六七月間,先後撤離戰區歸建。

1985年6月4日北京軍區工兵第16團率14個連(欠舟橋連)共1400人於該日由河北官廳啟程入滇作戰。

彭麗媛在老山慰問演出舊照彭麗媛在老山慰問演出舊照

奉軍委1985年8月26日命令,蘭州軍區第47軍接替67軍在老山戰區的防務。1985年中秋節,總政歌舞團團長傅庚辰彭麗媛閻維文柳培德去老山主峰慰問演出。

1986年1月,蘭州軍區陸軍第47軍139師,141師421團、炮兵旅、高炮旅;第21軍61師,蘭州軍區炮兵第1旅、汽車團、電子對抗營總計37351人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4月30日,第47軍所屬部隊進入老山戰區接替第67軍防務。第47軍在老山戰區作戰期間,斃敵2440人、傷敵4151人、俘敵6人、毀敵車22台、炮302門、工事2000餘個。第47軍所屬部隊在戰鬥中負傷892人、犧牲149人。

1987年5、6月間,第47軍所屬部隊先後撤離戰區,凱鏇歸建。

奉軍委1986年9月1日命令,北京軍區第27軍接替第47軍在老山戰區的防務。

1986年9月,北京軍區陸軍第27軍、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組成的第11偵察大隊進入戰區,在文山馬關縣都龍地區執行偵察任務;由陸軍第38軍組成的第12偵察大隊進入戰區,在麻栗坡八布地區執行偵察任務。至1987年2月,先後撤離戰區歸建。

1986年12月,北京軍區陸軍第27軍79師,80師,81師241團,軍區炮兵第14師10、37團總計33700人集結文山、硯山兩縣駐訓。1987年4月30日,第27軍所屬部隊接替第47軍在老山戰區的防務。第27軍所屬部隊在老山戰區作戰期間,斃敵1580人、傷敵1800餘人、俘敵1人、毀敵車35台、炮103門、工事808個。第27軍所屬部隊在戰鬥中負傷172人、犧牲63人。

1988年3月27日—6月3日,第27軍所屬部隊撤離戰區,凱鏇歸建。

1987年12月,由瀋陽軍區第16軍組成的第13偵察大隊;第40軍組成的第14偵察大隊;第64集團軍組成的第15偵察大隊進入戰區執行偵察任務。1989年1月14—16日,第13、14、15偵察大隊先後撤離戰區歸建。

1988年1月12日,成都軍區陸軍第13軍37師(就是我所在的111團所屬師),38師1、2團,炮兵旅、工兵團、電子對抗營總計17000人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

1988年4月15日,成都軍區第13軍所屬部隊進入戰區(這批參戰部隊以37師為主),接替第27軍所屬部隊在老山戰區的防務。第13軍所屬部隊在老山戰區作戰期間,斃敵725人、傷敵1062人、毀敵車8台、炮49門、工事228個、彈藥所24個、槍2支、繳炮1門、槍40支。第13軍所屬部隊在戰鬥中負傷215人、犧牲26人。

第13軍所屬部隊於1989年5月和10月分兩批(第一批為第109團,第111團於12月撤回重慶)撤離老山戰區,凱鏇歸建。

自1979年1月至1991年1月,空軍航空兵第5、11、17、21、22、27、28、30、33、37、44、45、46師;偵察3團、運輸機團以及北京、瀋陽、濟南、蘭州、成都軍區的地空飛彈營先後在老山戰區輪戰。航空飛行師(團)駐硯山縣平遠機場,地空飛彈營駐麻栗坡縣大坪和馬關縣馬鞍山,輪戰時間為6至9個月。

1989年10月31日,奉總參命令,成都軍區守備第1師部分部隊配屬第40師部分兵力接替第13軍所屬部隊老山戰區對越防禦作戰任務。

1990年2月15日,成都軍區雲南前指在正式將老山戰場對越防禦作戰指揮權移交雲南省軍區前指後撤銷。1993年2月10日,中央軍委批覆:解除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撤銷雲南前指,邊防部隊轉入正常守衛,停止空軍航空兵和地空飛彈部隊在中越邊境輪戰。

各支援保障分隊撤離;邊防15團(守備2團)於1993年4月1日零時轉為正常守備。雲南省軍區各部隊在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執行防禦作戰和支援配合輪戰部隊作戰任務,參戰16000餘人、炮400門、車500台,截止1989年10月31日輪戰結束。期間殲敵1242人、傷敵1693人、俘敵27人、毀敵車15台、炮17門、營房212棟、工事128個、彈藥所6個、繳152火炮1門、槍40支。雲南省軍區部隊負傷884人、犧牲59人。

傷亡對比

1984年4月,昆明軍區陸軍第11軍31、32師,陸軍第14軍40師,41師,昆明軍區炮兵第4師,先後參加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作戰,共斃、傷、俘越軍6633人(其中11軍斃、傷、俘越軍2128人,14軍斃、傷、俘越軍4505人),該前述部隊犧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東山方向犧牲651人,者陰山方向犧牲115人,在老山戰區最為慘烈的“7.12”戰鬥中,僅14軍40師119團、41師122團等部隊便犧牲61人。
1984年7月到12月,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1師,第12軍36師,南京軍區炮兵第9師,福州軍區炮兵第3師,北京軍區工兵第15團,福州軍區工兵第1團、南京軍區工兵團,瀋陽軍區高炮第18團,武漢軍區汽車第8、12團,昆明軍區工兵第7團以及總參直屬工程建設第115團,進入文山州赴中越邊境輪戰。第1軍所屬部隊共犧牲63人。
1985年3月,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199師、第46軍138師、濟南軍區炮兵第12師總計31146人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第67軍所屬部隊犧牲413人,被俘1人。
1986年1月,蘭州軍區陸軍第47軍139師,141師421團、炮兵旅、高炮旅;第21軍61師,蘭州軍區炮兵第1旅、汽車團、電子對抗營總計37351人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第47軍所屬部隊在戰鬥中負傷892人、犧牲149人。
1986年9月,北京軍區陸軍第27軍、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組成的第11偵察大隊進入戰區。第27軍所屬部隊在戰鬥中負傷172人、犧牲63人。

雲南省軍區各部隊負傷884人、犧牲59人。

截止1989年10月31日輪戰結束,我軍犧牲1513人,被俘1人。

越南軍隊,共被斃、傷、俘虜 35000多人;其中擊斃18000人以上,擊傷16000人以上,俘虜61人以上;

僅在1984年7月12日松毛嶺戰役中就死亡3700多人。

戰鬥軼事

戰鬥中,一營步兵一連有個戰士小程,是重慶市人。小伙子吹、拉、彈、唱、跳樣樣精通,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是個多才多藝的戰士。小程本來在連隊當文書,連隊的各項工作協調得井井有條。但自從接到作戰任務以後,他坐不住了,三番五次找連隊領導要求去尖刀班。胡連長考慮到連里也需要他,同時也考慮到小程的家庭是兩代軍人,在家又是獨子,所以沒有答應他的要求。此事急得小程像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咬破右手的中指,蘸著自己的熱血給連隊黨支部寫了請戰書,表達了他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之心。

連隊幹部幾經商議,最後決定調他到七班任班長,擔任全營的尖刀班。

尖刀班既要給全營帶路,還要開路,更要隨時準備和敵人接火,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1984年4月28日戰鬥打響以後,小程對全班說:“我們7班是全營第一班,第一班就要衝上第一道戰壕,拿下第一個高地,就是死,也要死在第一批。”

在向76號高地的攻擊中,他在擊斃一名越軍後被敵人高射機槍擊中,犧牲在陣地上。戰友們在現場清理烈士遺物時,從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一封未發出的浸透鮮血的家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在這決戰的前夕,我們的訓練任務十分繁重,一封家信寫了幾次還沒寫完,我想你們肯定等急了。沒有辦法,願遠方的二老保重身體,工作順利!

據我們連隊的幹部講,這場大戰就要開始了,我自己也經常想像戰鬥中那慘烈的畫面。每當如此,我心中總是莫名其妙的產生一種愧疚思戀之情。有人說:戰爭是殘酷的集中表現,軍人是冷酷的典型代表。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我們軍人也是人,也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熱血男兒,並不是冷酷無情的的冷血動物。越是這樣,我心中越是想念你們二老雙親。

我還清楚地知道,你們二老只有我這么一個獨子。當初參軍時,爸爸那無可奈何的表情和媽媽那辛酸的淚水已經使我刻骨銘心,臨上火車離開重慶時,爸爸那少有的慈祥微笑和媽媽那近似嘮叨的重複囑咐,使人們常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在我的腦海里得到深刻的延伸。為兒我就是做牛做馬、盡孝至終也難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是多么想在體弱多病的母親面前撒一下兒時的嬌歡,哪怕是看到母親一絲痛楚地苦笑,為兒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今天是4月25日,我們明天晚上就要向戰區開進了,戰爭這個人類互相殘殺的魔鬼就要向我們走來,我們和越軍同時走在了死亡的邊緣。雖然我們每個軍人對生都有著深深的眷戀,但是,當我們看到邊疆人民慘遭殺害,看到那遺棄的大片田園,看到老人孩子無家可歸棲身山林,看到越軍那狂妄猙獰的嘴臉。我作為一名軍人,總有一種負債的內疚感。這裡的現實激勵了我,這軍人的職責告訴了我,這祖國的尊嚴驅使著我,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用我們軍人的一腔熱血去換取祖國完整的領土,用我們的青春去託付起邊疆人民的一方平安。

爸爸,您當過兵,您完全可以預料現代戰爭的後果,萬一孩兒有什麼不幸,您一定要挺住,要多多開導多病的母親。孩兒是黨員,黨員在戰場上就是帶頭打頭陣,別人不能吃的苦你必須能吃,別人不敢去的地方你必須要去。為兒我萬一在戰鬥中犧牲了,我求爸爸幫兒辦理好一件後事,代我繳納51年的黨費,每月三毛,總計183元6毛錢。

再見了,我敬愛的爸爸,

再見了,我親愛的媽媽。

不孝兒程

敬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