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測量

水利工程測量

水利工程測量是為水利工程建設服務的專門測量,屬於工程測量學的範疇,它的主要任務如下。內容簡介《水利工程測量》共十五章。第一章緒論,敘述測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和基本原則;第二章地形圖基本知識,講述地形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第三至第七章闡述測量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方法,包括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直線定向、全站儀及其使用以及誤差的基本知識;第八章、第九章講述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方法,包括控制測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水利工程測量

正文

在水利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各階段所進行的測量工作。是工程測量的一個專業分支。它綜合套用天文大地測量、普通測量、攝影測量、海洋測量、地圖繪製及遙感等技術,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各種測量資料。
水利工程測量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平面-高程控制測量、地形測量(包括水下地形測量)、縱橫斷面測量、定線和放樣測量、變形觀測等。規劃設計階段的主要測量任務是對天然河道、河口、湖泊、壩區、庫區、灌區、墾區等進行平面-高程控制測量、地形測量、縱橫斷面測量、地質勘察測量以及渠道和線路工程的初測。對水庫工程,在設計階段的後期,一般還要初測水庫淹沒界線。施工階段的主要測量任務是布設施工控制網,測設工程建築物軸線和輪廓點,進行設備安裝測量和隧洞貫通測量,測定水庫淹沒界線,進行工程的竣工驗收測量。在大壩變形觀測設備埋設及地殼形變觀測網布置完畢後,開始先期觀測。工程運行階段的主要測量任務是建築物變形觀測和地殼形變觀測。
水利工程源遠流長。在中國,《史記·夏本紀》記載,公元前21世紀禹奉命治理洪水,已有“左準繩,右規矩”,用以測定遠近高低。在非洲,公元前13世紀埃及人於每年尼羅河洪水泛濫後,即用測量方法重新丈量劃分土地。17~18世紀測量儀器進入光學時代。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航空攝影測量套用日廣。20世紀50年代以後,測量工作吸收各種新興技術,發展更加迅速。中國水利工程測量,從70年代後期以來,在控制測量方面,已普遍採用電子計算機計算技術以及電磁波測距導線、邊角網等形式與最佳化設計方法。陸上地形測量已廣泛套用航測大比例尺成圖和地面立體攝影測量,並正由模擬測圖逐步轉向數位化、自動化測圖;水下地形測量普遍套用回聲測深技術,大面積水域測量開始套用微波測距自動定位系統。在施工測量中,電磁波測距儀雷射導向儀、雷射投點儀、陀螺經緯儀、坡面經緯儀及地面攝影測量技術正在普及。大壩變形觀測及地殼形變觀測廣泛採用了正倒錘、 引張線、 大氣雷射波帶板準直、真空管道雷射波帶板準直、 短基線、 短水準、近景攝影測量等設備和技術,測量精度和效率不斷提高,某些觀測儀器已開始實現自動化和遠傳化。近年來,遙感技術已套用於地圖編制、土壤侵蝕測繪和水深測量等方面,實現了利用衛星照片修測 1:50000~1:100000比例尺地形圖,並將逐漸實現利用衛星照片測制較大比例尺的地形圖。
參考書目
 李青岳主編:《工程測量學》,測繪出版社,北京,198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