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氧磷

氯氧磷

三氯氧磷是一種工業化工原料,為無色透明的發煙液體。大量吸入可引發肺水腫,導致通氣功能障礙,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

氯氧磷氯氧磷
三氯氧磷是一種工業化工原料,為無色透明的發煙液體。中毒機理是三氯氧磷水解產生磷酸和鹽酸(氯化氫水溶液),一般情況下,氯化氫對皮膚黏膜有刺激和燒灼作用,重者可引起充血、水腫甚至壞死;大量吸入可引發肺水腫,導致通氣功能障礙,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
中文名稱:三氯氧磷英文名稱:phosphorusoxychloride
別名:氧氯化磷;氯化磷醯;磷醯氯;三氯氧化磷
CASNo.:10025-87-3
分子式:POCl3
分子量:153.33
危險標記:20(酸性腐蝕品)
包裝類別:O52
包裝方法:閉口厚鋼桶,採用2~3毫米厚的鋼板焊接製成,桶身套有兩道滾箍。螺紋口、蓋、墊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淨重不超過300公斤;玻璃瓶或塑膠桶(罐)外全開口鋼桶;玻璃瓶或塑膠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理化性質
[編輯本段]
主要成分:含量:工業級≥99.0%。
外觀與性狀:無無色透明的帶刺激性臭味的液體,在潮濕空氣中劇烈發煙,水解成磷酸和氯化氫。
熔點(℃):1.25
沸點(℃):105.3
相對密度(水=1):1.68(15.5℃)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5.3
蒸氣壓(kPa):5.33(27.3℃)
溶解性:溶於醇,溶於水。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穩定
危險特性:遇水猛烈分解,產生大量的熱和濃煙,甚至爆炸。對很多金屬尤其是潮濕空氣存在下有腐蝕性。
禁配物: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製備方法
[編輯本段]
由三氯化磷加水,通入氯氣,進行氯化和水解反應,加熱使反應物汽化,經冷凝後,再加流至反應物色澤潔白為止。

用途
[編輯本段]
用於製取磷酸二苯-異辛酯、磷酸三乙酯等磷酸酯,塑膠增塑劑,有機磷農藥,長效磺胺藥物等。還可用作染料中間體,有機合成的氯化劑和催化劑。

電子級三氯氧磷的用途在太陽能行業,積體電路,分離器件,光線預製棒等液態磷源也可製備磷酸酯。
應急處置
[編輯本段]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用水漱口,無腐蝕症狀者洗胃。忌服油類。就醫。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橡膠耐酸鹼服。
手防護:戴橡膠耐酸鹼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鹼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在專家指導下清除。
有害燃燒產物:氯化氫、氧化磷、磷烷。
滅火方法:滅火劑:乾粉、乾燥砂土。禁止用水。

管理方法
[編輯本段]
操作的管理: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鹼服,戴橡膠耐酸鹼手套。避免產生煙霧。防止煙霧和蒸氣釋放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醇類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的管理:儲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25℃,相對濕度不超過75%。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醇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運輸的管理: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醇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廢棄的管理: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倒入碳酸氫鈉溶液中,用氨水噴灑,同時加碎冰,反應停止後,用水沖入廢水系統。

毒理學
[編輯本段]
急性毒性:LD50380mg/kg(大鼠經口);LC5032ppm,4小時(大鼠吸入)。本品與光氣有類似之處。小鼠與大鼠吸入1000mg/m3,4-6min死亡,48mg/m3下36min死亡;5.7mg/m3下4-5h死亡。小鼠中毒表現為躁動、上呼吸道及眼結膜刺激、抑制狀態、抽搐、步態不穩、側臥、最後死亡。大鼠除上述表現外,有流淚、角膜混濁及肺水腫。人接觸70mg/m3濃度可發生急性中毒。一般經2—6h潛伏期再出現症狀,有呼吸道黏膜刺激,眼痛。嚴重者有窒息感,紫紺,肺水腫,心力衰竭。亦可發生貧血,肝臟損害,蛋白尿。車間溫度高及相對濕度低時,易發生吸入中毒。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60天吸入實驗,濃度33.5mg/m3,出現體重增長緩慢和皮膚潰瘍,肺巨噬細胞成活率下降,未見肝腎功能性、器質性改變。
刺激性:本品液體可引起眼和皮膚灼傷。眼灼傷後癒合緩慢。
燃爆危險:本品不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應急醫療
[編輯本段]
主要用途及接觸機會:用於醫藥,合成染料及塑膠的生產。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人體危害:本品遇水蒸氣分解成磷酸與氯化氫,含磷可致磷中毒。對皮膚、黏膜有刺激腐蝕作用。毒性與光氣類似。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大量蒸氣,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咽喉炎、支氣管炎;嚴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窒息、肺炎、肺水腫、紫紺、心力衰竭。亦可發生貧血、肝臟損害、蛋白尿。口服引起消化道灼傷。眼和皮膚接觸引起灼傷。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口、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狀。

診斷要點
[編輯本段]
(1)呼吸系統:吸入後經2-6小時的潛伏期,可出現咽乾、咽痛、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甚至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2)消化系統: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
(3)眼:可有眼痛、流淚、眼水腫、眼瞼痙攣、結膜充血、角膜混濁等。
(4)皮膚:可產生灼傷,局部出現紅斑、水皰等。
(5)其他:頭痛、頭暈、無力、發紺、抽搐、步態不穩、盆血,重者可出現腎臟損害、心力衰竭、心肌炎等。還有報導,牙釉質脫落和牙齦出血、腫脹者較多。

處理原則
[編輯本段]
(1)主要是脫離現場,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早期、足量、短程套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預防和控制肺水腫。套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給予解痙、鎮靜、鎮咳等對症治療。
(2)皮膚污染時,應先用紙或棉花吸附,然後再用2%碳酸氫鈉濕敷。也可採用創面暴露療法,但不可用油膏或脂性敷料。灼傷皮膚結痂後應遲早切痂清創或切痂植皮,既可阻止磷吸收,又可避免創面感染。
(3)眼灼傷時,應儘早充分沖洗(2%硼酸)和預防感染(外塗抗生素眼膏或滴眼藥水)。還可採取球結膜下自血注射療法、擴瞳、抗生素沖洗等。
(4)注意保護重要臟器功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