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滲碳爐

氣體滲碳爐氣體滲碳爐
滲碳爐:最佳化裝爐方式,儘量減少工夾具重量,增大裝爐量。不採用固體滲碳,而採用較快的氣體滲碳,鹽浴滲碳,或用目前最快的流動粒子爐

井式氣體滲碳爐

1、開爐前的準備
檢查爐蓋的升降機構、風扇的運行情況及潤滑狀況是否良好。
檢查設備電器部分是否正常,爐蓋接地是否良好,電熱元件是否有短路或斷路現象。
檢查爐溫儀表和熱電偶是否正常。
檢查滴油器氣體流量計是否完好正常。
爐蓋的風扇軸承處若已改裝成循環冷卻水冷卻結構,檢查冷卻水循環是否正常。
清掃爐罐內的積灰,檢查爐罐有否裂紋等不正常現象,並清理好管路上其他部位檢查各閥門是否處於關閉狀態,有無泄漏現象。
檢查起吊設備及吊具是否齊全完好。
檢查爐蓋密封材料是否齊全完好。
準備工具和夾具。
儲備好輔助材料,如煤油甲醇、試樣和其他材料等。
準備好滅火器材。
升溫前用壓縮空氣吹掃爐罐。
升溫時爐蓋螺栓不許擰緊。
2、烘爐及升溫
調整儀表至工藝規定的溫度,打開小開關,合閘送電。
新爐或大修後的爐子,按設備說明書規定的烘爐曲線或工藝進行烘爐
短期停爐的爐子,其升溫工藝曲線有兩種:
60KW以下的爐子,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升溫到工作溫度。
60KW以上的爐子,可按在室溫放置2-3晝夜,經電工用500V兆歐表檢查三相電熱元件對地(爐外殼)的電阻應大於0.5MΩ方可送電,並按以下工藝通電烘烤:
100-200℃、15-20h、爐門打開
300-400℃、8-10h、爐門打開
550-600℃、8h、爐門關閉打開風機
750-800℃、8h、爐門關閉打開風機
烘爐及升溫時,爐子開始升溫後,風扇軸承要通冷卻循環水。
3、爐子工作
爐或大修後的爐罐滲碳工藝,參考氣體滲碳工藝進行。
短期停爐的爐罐滲碳工藝,參閱氣體滲碳工藝進行。
裝爐技術要求
裝爐前,要切斷電源,關閉滴油器或進氣管流量計閥門,停止供應滴注劑或其他滲入氣氛,打開爐蓋。
裝爐時,要吊準料筐耳朵在爐罐正中放平穩,上下對準,不得有傾斜及間隙。
裝爐後,儘快蓋好爐蓋和恢復好爐子的密封性,並接通電源,滴入滲碳劑,及時放入爐內2-3根中間試樣。滲碳,工件滲碳工藝)“氣體滲碳工藝”進行。
出爐的技術要求
準備好出爐用的吊具,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關閉滴油器和爐氣管路上各閥門,關閉風扇,切斷電源。
打開試樣孔及排氣孔閥門。
啟動爐蓋、吊車和吊具,對準料筐耳朵起吊,不準斜吊料筐。
4、停爐
直接降溫的爐子,爐溫降至400℃停風扇,降至200℃以下或室溫停冷卻循環水。
保溫待用的爐子,可降至300℃保溫,爐內應滴人少量滲碳劑或通人保護氣體
5、操作注意事項
經常檢查儀表的指示溫度是否正常,檢查周期為15min。
經常檢查爐子的壓力、液體滴注劑滴量,排氣管是否堵塞,循環冷卻水是否暢通。
爐子最高使用溫度不得超過設計溫度。
爐溫低於750℃禁止向爐內滴入液體滴注劑或送入保護氣。
定期加潤滑油,每天至少一次。
爐罐、電熱元件和風扇護板要定期檢查,滴油器和排氣管要定期清理。
每季度核對控溫儀表一次,每半年核對熱電偶一次。
出爐一定要平穩,嚴禁料筐撞碰爐罐。

RQ系列井式氣體滲碳爐

RQ系列井式氣體滲碳爐系周期作業式電爐,主要供碳鋼機件的氣體滲碳等用。與電爐控制櫃配合使用可自動控制及自動記錄電爐的溫度
設備簡介:本電爐結構主要由爐體、加熱元件和溫控系統組成。爐體外殼由型鋼及鋼板焊接而成,內用超輕質高鋁泡沫磚砌築成爐膛.保溫層採用矽酸鋁耐火纖維、硅藻土(或蛭石粉)散料結構,以提高爐體保溫性能。
本系列產品主要由:爐殼;爐襯;裝料筐;加熱元件;爐蓋升降結構;通風機;馬弗罐,三頭滴量裝置;取、排氣裝置,儲油桶、電爐控制櫃等部分組成。

滴注井式可控氣氛滲碳爐

RQ3系列滴注井式可控氣氛多用電阻爐是為滴注式可控滲碳、碳氮共滲、多元共滲、氣體軟氮化等熱處理工藝而設計製造的化學熱處理多用爐,是目前國際比較先進的熱處理設備該系列電爐系周期作業爐,共分六種規格,額定功率由25KW至105KW,最高工作溫度為950℃,與GL系列控制櫃配合使用,可自動控制及自動記錄電爐的工作溫度,若與KRQ-W系列“微機”碳勢控制櫃配合更好,可對溫度、時間、碳勢、水、滴液量進行自動控制,並顯示、定時列印,大大減輕操作勞動強度和提高產品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