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經濟

氣象經濟

氣象經濟指與天氣等氣象預報服務有關的各類經濟活動的總和。把握氣象信息對商品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提供有益的幫助,在西方國家,氣象經濟已成為一門成熟的商業運作,而從2003年開始,國外氣象服務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氣象經濟在中國具有優越的發展前景,但也面臨一定的問題。

簡介

氣象經濟氣象經濟

氣象經濟是隨著經濟發展產生的一個新名詞,氣象經濟指與天氣氣象預報服務有關的各類經濟活動的總和。由於氣溫濕度等氣象因素對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很大,準確、及時地把握氣象信息對商品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提供有益的幫助。

氣象經濟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利用氣象預報進行防災減災所取得的效益,如防禦熱帶氣鏇暴雨、乾旱和人工影響天氣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進行經濟活動所取得的效益,如利用有利地形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商業部門利用氣象預報進行有益的經營活動等。
西方經濟學界的德爾菲氣象定律指出,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即企業在氣象預測方面投資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得到不同的套用。經濟回報率可能會更高。氣象經濟已成為一門成熟的商業運作,德國、日本、歐美等國家的氣象機構開發出的“啤酒指數”、“空調指數”、“耗電指數”、“冰激凌指數”等氣象指數,成為企業確定生產行銷計畫的重要依據,不少企業因此得到氣象投資的豐厚回報。

發展狀況

國外發展

氣象經濟中的一度效應氣象經濟中的一度效應

氣象資訊服務在歐美、日本等經濟已開發國家,已形成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經濟效益尤為可觀,並且成為一條相當不錯的生財之道。比如法國氣象台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法國網球公開賽等體育賽事以及其他大型戶外文體活動提供詳盡、準確的天氣預報。僅此一項,法國氣象台每年的經濟收益就高達2000萬歐元。
在日本經營電冰櫃和空調的廠商,每年都會斥巨資購買大量的氣象信息和氣象數據,以此來分析氣象變化與銷售額的關係。德國更是如此,在這個啤酒消費大國,每當他們國家的平均氣溫超過22℃時,啤酒就開始暢銷,當氣溫每上升1℃,大瓶裝的啤酒則會每天多銷230萬瓶;氣溫在30℃以上時,每上升1℃,全國啤酒銷量再增加100萬杯。這就是著名的德國啤酒指數

中國狀況

據中國氣象局開展的全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項目的結論表明:中國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服務每年至少在經濟社會中產生了3328億元效用;投入產出的效益可達1:69.這表明氣象經濟同樣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中國氣象經濟學還是一個新興學科,氣象服務也還停留在簡單的氣象預報台階上,氣象服務市場尚未形成。

1985年前,中國氣象部門的工作重點放在災害性的天氣預報上,1985年後國務院才批准氣象部門開始開展有償氣象服務。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商業性氣象服務並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更沒有獲得較大的商業利潤。
氣象資訊服務的價值已不僅僅局限於為人們生活提供參考,它還可以為政府決策、招商引資、城市規則等方面提供服務。國內電業部門、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鐵路部門、保險公司等行業在氣象經濟上已經邁出可喜一步,這些行業每年都要向氣象台定購有關本行業經濟的專業性氣象預報,以及時作出最有利的經濟決策。

2003年,日本最大的私人氣象公司天氣新聞公司(WNT)在上海設立辦事處的訊息,曾引起業界的一場轟動。美國國際氣象服務公司、日本天氣新聞公司等先後在廣東、上海開設分支機構,並取得資訊、諮詢服務的營業許可證,從事遠洋導航氣象服務。英國氣象局也一直在積極與中國氣象部門尋求合作,雙方同意把氣象導航作為首選項目,確定由北京全球氣象導航公司與英國氣象局開展合作。
截止2008年,中國氣象服務領域已經涵蓋了農業、工礦、城建、交通運輸、旅遊、倉儲、環保等行業和部門,為他們提供從一年天氣趨勢展望到6小時內短時預報等各種服務,已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了上百個服務點,氣象有償服務的收入一年超過了1億元。“泳裝指數”、“感冒指數”、“情緒指數”等氣象指數,表明氣象資訊信息與生活近在咫尺,且已經滲透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發展前景

國內氣象事業在得到國家和社會長期和可持續投入的同時,也在創造著更大的有形和無形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價值回饋國家和社會,氣象投入已經演變成一種戰略投資。尤其是氣候急劇變化的今天,社會抵抗自然災害的脆弱性不斷增加,無論是在公共投入平台上,還是用各種市場機制進行衡量,氣象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都是一筆極其可觀的收益。

氣象預報和氣象資料分析作為一種信息服務產品,充分重視挖掘氣象服務潛在的價值勢在必行。但氣象經濟在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譬如,有償氣象服務的收費標準,氣象經紀公司與客戶之間的責權利關係問題,倘若出現糾紛勢必會面臨無法可依的窘境。
因此有專家建議,要使國內部分可以面向市場的氣象服務健康發展。首先要建立規範的市場規則,明確公益性與商業性氣象服務的範疇與界限,制定氣象服務市場參與者的準入條件等。其次要將面向市場的氣象服務應該通過轉換機制,參與競爭,以及優質優價來求得發展。另外還要讓氣象產品的製作方式與使用方式相互結合,在明確需求的條件下生產有針對性的氣象產品。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規範的氣象信息服務市場,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建立完善完整的、公正的配套法規,刪改、修訂現行氣象法中的壟斷條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