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家的喚雨工程

但是不是每一塊雲都會下雨的,這不僅取決於雲中水汽的多少,同時還要看雲中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有多少。 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結核,水汽便可在凝結核上凝結,形成較大水滴,降至地面。 但是若雲中水汽含量很大,而沒有或僅有少量的凝結核,水汽是不會充分凝結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

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很早以前就產生了呼風喚雨,控制天氣變化的夢想。直到二十世紀40年代,人們才開始喚雨的嘗試,幾十年以來,人們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氣象學中,把喚雨稱為“人工增雨”。

天氣變化莫測,人們又是怎樣降伏大氣,降下雨來的呢?

首先讓我們要了解一下雲的降水機制。雲是由於夾帶著地面水汽的空氣團隨著氣流上升,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水汽蒸發掉,一部分則升人云中,因冷卻而凝結,成為雲中水汽的一部分。但是不是每一塊雲都會下雨的,這不僅取決於雲中水汽的多少,同時還要看雲中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有多少。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結核,水汽便可在凝結核上凝結,形成較大水滴,降至地面。但是若雲中水汽含量很大,而沒有或僅有少量的凝結核,水汽是不會充分凝結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夠下降,也終會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過程中中途蒸發。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向雲中播撒致冷劑、結晶劑、吸濕劑和水霧等,以改變雲中水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質,干擾雲中氣流,改變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長程,達到降水之目的。高空的雲有暖型雲(雲內溫度在0℃以上)和冷型雲(雲內溫度在0℃以下)。對冷型雲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劑和結晶劑,增加雲中冰晶濃度,以彌補雲中凝結核的不足,達到降雨的目的,對暖型雲的人工增雨,則通常是向雲中播撒吸濕劑和水霧,加強雲中碰撞,促使雲滴增大。

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飛機、高炮、火箭播撒催化劑法,還有地面燒煙法。

人工增雨目前還處在試驗研究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但是,諸如實施人工影響作業後,雨量的淨增量、落區、時效及撒播催化劑的種類、時機、方法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要達到按照人們自己的意志——呼風喚雨,仍須作長期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