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調保藏

氣調保藏指用阻氣性材料將食品密封於一個改變了氣體成分的環境中,從而一方面抑制腐敗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生化活性,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營養成分氧化損失,達到延長食品貨架壽命的目的。

發展歷史

氣調保藏法(氣調冷藏法)是指在冷藏的基礎上,調整環境氣體的組成以延長食品壽命和貨架壽命的方法 氣調冷藏技術主要套用於果蔬保鮮方面,但如今已經發展到肉、禽、魚、焙烤食品及其他方便食品的保鮮。該技術最早套用於果蔬:

法國科學家首先研究了空氣對蘋果成熟的影響,於1821年發表了研究成果,獲得了科學院物理獎。

1860年英國建立了一座氣密性較高的貯藏庫,貯藏蘋果庫溫不超過l℃。試驗結果表明蘋果質量良好,但當時未被重視。

1916年英國的凱德和韋斯德兩人對蘋果進行氣調貯藏。開始只調節空氣成分,試驗失敗。以後在冷藏的基礎上調節氣體成分,試驗成功。

1929年在英國建立了第一座氣調庫,貯藏蘋果30噸,庫內氣體含氧量為3%-5%、二氧化碳為10%。

1933-1941年英國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於1941年發表報告,提供了氣體成分和溫度參考數據,以及氣調庫的建築方法和氣調庫的操作等有關問題。

1962年美國研製成功燃料沖洗式氣體發生器,用丙烷來燃燒,使空氣中氧減少、二氧化碳增高。從此達到了真正的氣調貯藏,使氣調冷藏技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我國對氣調貯藏研究始於70年代後期,於1978年在北京建成第一座50噸的實驗性氣調庫。但在生產和商業中的套用僅是近幾年的事。

基本原理

在一定的封閉體系內,通過各種調節方式得到不同於正常大氣組成的調節氣體,以此來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劣變的生理生化過程或抑制作用於食品的微生物活動過程。

氣調主要以調節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主,因為:引起食品品質下降的食品自身生理生化過程和微生物作用過程,多數與氧和二氧化碳有關。另一方面,許多食品的變質過程要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對許多引起食品變質的微生物有直接抑制作用。氣調冷藏技術的核心是使空氣組分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而氧氣的濃度↓,配合適當的低溫條件,來延長食品的壽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