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琵琶

民族樂器——琵琶

琵琶原名叫“枇杷”,這是以兩種演奏方法來命名的。到了隋、唐時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把琵琶的名稱固定下來,形狀在明、清時期(公元1368——公元1911)定型並且流傳至今。

琵琶在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時最為盛行,時而舉行琵琶比賽,使琵琶的演奏技藝大有發展。

琵琶的曲目眾多,大致可分為三類:文曲、武曲、大曲。

文曲是以抒發情意為主的,曲調清新柔美,細膩輕巧,代表曲目有:《春江花月夜》、《飛花點翠》、《漢宮秋》等等。

武曲大多粗獷、豪放。例如描寫古代戰爭場面的《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等。

大曲則多以活躍、歡暢為主,比較靈活、自由。

琵琶由於歷史的漫長,積累了大批的曲目和演奏技法,1818年中國正式出版《華秋草琵琶譜》詳細完整的收錄了十幾首古曲。1929年,“浦東派”琵琶傳人沈浩又對浦東派的演奏技巧歸納總結,編寫了《養正軒琵琶譜》,象劉天華、華彥鈞都是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現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也創作並革新技巧,有了著名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曲目,為琵琶的演奏藝術開拓了更新的途徑

配圖

民族樂器——琵琶民族樂器——琵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