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十三之故宮

民十三之故宮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我國早期攝影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1919年,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一批文人學者、有識之士加入到攝影隊伍中來,以他們廣博的學識、深厚的藝術素養和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在攝影藝術處女地上披荊斬棘,辛勤耕耘,才有了源自西方的新興的攝影藝術在我國這一時期的繁榮和發展。本欄目希望通過回顧介紹這段歷史,追憶紀念攝影先賢,激勵同仁在現代圖像文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再創攝影輝煌。 公元1924年,即民國十三年冬,在國民革命浪潮的衝擊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迫搬離故宮。這標誌著中國封建專制統治徹底退出歷史舞台。我國攝影先驅陳萬里用鏡箱將這一極具歷史意義的事件記錄了下來。1928年,他將所攝照片編輯成冊,題名《民十三之故宮》,交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發行。這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紀實攝影作品集了。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文名: 民十三之故宮 作者: 陳萬里

圖書分類: 人文社科

出版社: 開明書店

書號: 2074-375

發行時間: 1928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繁體中文

作者介紹

陳萬里生於1892年,江蘇吳縣人,1917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五四”運動時,他在北京大學做校醫,同時在該校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他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對音樂、美術、戲劇等諸門類藝術都有涉獵,1919年開始研習攝影。

在當時,能有機會接觸、了解攝影的人極少。就是拿鏡箱的人,也大多認為“攝影的工作是絕對機械的,只要有技術上的經驗就可以說成功了”。陳萬里認為,這些見解都是“近視的、謬誤的”。“攝影離了機械的動作及技術上的經驗以外,對於取材,構圖陰陽,向背種種方面都是重要的”。他在自己的摸索研究中,最早體悟到攝影的審美功能,提出了攝影“造美”的論點,即在“極不美的境界中”,發現並“照成美”,把自然美創作成融入、表現攝影者個性的藝術美。這是攝影藝術理論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提出這一論點並在實踐中加以論證,是陳萬里對我國早期攝影美學的貢獻。

陳萬里以他探索的成果,在中國攝影史上占據了幾個“第一”:第一個出版個人攝影藝術作品集(1924年-《大風集》);第一個舉辦個人攝影藝術作品展覽(1926年-上海);與同道一起組織了國內第一個攝影藝術團體——“藝術寫真研究會”(即“光社”-1923年)。他為《大風集》所寫的序言,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第一個攝影藝術宣言。

陳萬里拍攝《民十三之故宮》,是他參與重要歷史事件的一次難得機遇,同時表現了他對攝影的深透理解和全面把握。他在這本冊子的《小言》中寫道:“廢帝溥儀出宮以後,我就跟著軍警政學各界辦理查封時所照的照片,由百餘幅裡面選出八十四幅,遂成就了這一小冊子。自信其中多少部分可以留作將來史料的地方。”

目錄

一 監視神武門內軍警檢查之一部分人員◇第14頁

二 神武門內檢查出宮太監行李 其一◇第15頁

三 其二◇第16頁

四 神武門內檢查後留存清室所發門證處◇第17頁

七 內監出宮時道中所攝◇第18頁

八使女出宮時道中所攝◇第19頁

九 使女出神武門◇第20頁

十 婆媽自內右門出宮◇第21頁

十一 隆宗門外之婆媽◇第22頁

十二 宮中婆媽在隆宗門外收拾箱籠◇第23頁

十三 老宮女出宮時道中所攝◇第24頁

十四 清室善後委員會辦公處門前之總管譚瑞慶◇第25頁

十五 壽康宮女子出神武門受檢查之景◇第26頁

十六 分組出發查封宮殿◇第27頁

十七 宮內護軍警察解散後陸軍第十一師四十三團第一營第四連奉命移駐神武門內◇第28頁

十八 查封乾清宮◇第29頁

十九 查封乾清宮後之封條◇第30頁

二十 查封齋宮後殿時所發見之宣統十六年十月初一日並總管內務府封條◇第31頁

二十一 查封養心殿東側門時所發現之宣統十六年十月初七日封條下為總管內務府封條◇第32頁

二十二 查封異平署上為總管內務府封中為京機警備司令部封下為清室善後委員會封◇第33頁

二十三 隆福門外之黃轎◇第34頁

二十四 養心殿東房◇第35頁

二十五 儲秀宮南窗坑東几上陳列物◇第36頁

二十六 儲秀宮南窗坑東几上之餅乾匣及殘餘蘋果半枚◇第37頁

二十七 儲秀宮內陳設及廢帝溥儀妻之腳踏車◇第38頁

二十八 儲秀宮內廢帝溥儀妻之床及其床頭陳設◇第39頁

二十九 儲秀宮內廢帝溥儀妻床上之繡花枕◇第40頁

三十 儲秀宮內古瓷之陳設◇第41頁

三十一 儲秀宮內陳設一部及衣櫥內之蟒袍◇第42頁

三十二 儲秀宮內西側浴室門廉上之橫額◇第43頁

三十三 壽康宮之殘火◇第44頁

三十四 水壽宮前之鹿鍾麟司令及清室代表紹英氏◇第45頁

三十五 鹿鍾麟司令及清室代表紹英寶熙二氏◇第46頁

三十六 水壽宮後庫秤量存銀◇第47頁

三十七 內務府備弓處備箭處之弓箭及值宿門牌◇第48頁

三十八 景山內昇平署◇第49頁

三十九 景山內昇平署總管處◇第50頁

四十 看守壽皇殿八十一歲之老太監◇第51頁

四十一 瑜晉二太妃箱件出宮時之清室代表紹英氏及總管譚瑞慶◇第52頁

四十二 瑜太妃之箱件◇第53頁

四十三 瑜太妃之箱件及鋪蓋◇第54頁

四十四 瑜晉二在妃箱件出神武門◇第55頁

四十五 其二◇第56頁

四十六 其三◇第57頁

四十七 瑜晉二太妃箱件於神武門外上車◇第58頁

四十八 瑜晉二太妃出宮之汽車◇第59頁

四十九 瑜晉二太妃左右之媽媽及使女◇第60頁

五十 瑜太妃乘汽車出神武門◇第61頁

五十一 晉太妃乘汽車出神武門◇第62頁

五十二 慈寧宮前◇第63頁

五十三 瑾太妃金棺啟靈前◇第64頁

五十四 瑾太妃金棺出慈寧宮◇第65頁

五十五 瑾太妃金棺出慈寧門◇第66頁

五十六 瑾太妃金棺經過禁城內西河沿◇第67頁

五十七 瑾太妃金棺出神武門◇第68頁

五十八 瑾太妃金棺上之大罩◇第69頁

五十九 瑾太妃金棺經過景山東街◇第70頁

六十 乾清宮全景◇第71頁

六十一 乾清宮之一部◇第72頁

六十二 乾清宮前◇第73頁

六十三 乾清宮前◇第74頁

六十四 交泰殿◇第75頁

六十五 坤寧宮◇第76頁

六十六 弘德殿◇第77頁

六十七 養心殿外◇第78頁

六十八 慈寧宮外◇第79頁

六十九 長春宮◇第80頁

七十 自太極殿望雨花閣◇第81頁

七十一 皇極門外九龍壁◇第82頁

七十二 養性門◇第83頁

七十三 齋宮後院之松◇第84頁

七十四 上駟院之憲政籌備處◇第85頁

七十五 御花園欽安殿前之連理柏及銅爐◇第86頁

七十六 御花園欽安殿外◇第87頁

七十七 御花園天一門前◇第88頁

七十八御花園中之連理柏◇第89頁

七十九 御花園離藻堂前◇第90頁

八十 自神武門上望景山◇第91頁

八十一 景山內壽皇殿◇第92頁

八十二 景山內壽皇殿西白皮松◇第93頁

八十三 自景山上遠望後門◇第94頁

八十四 自景山上望宮中全景◇第95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