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鵬

(1921~),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員。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鄉試中舉,繼之殿試中進士,被任為江陰知縣。 嘉靖四十三年升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河南。

基本信息

簡介

毛 鵬 (1921~),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員。陝西省涇陽縣人。1938年7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延長縣保全大隊文化教員,警備第三旅七團連副政治指導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第十四團特派員,獨立第十一旅政治部保衛科科長,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一三七師政治部保衛科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幹事,中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副科長、科長,空軍基地場站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空軍基地政治委員,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空軍軍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紀律檢查委員會副軍職專職委員。

歷史人物

毛鵬(1522年-1565年),字汝南,別號雙渠,棗強縣後王常村人。幼年人縣學,考試屢居榜首。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鄉試中舉,繼之殿試中進士,被任為江陰知縣。其到任後減免雜稅,節財賑災,強化治安,振興教育,修築城池,抵禦倭寇,被譽為廉明有為之官,升為御史。隨之奉旨巡察宣化、大同一帶邊關,處理邊務160餘件。當時皇族饒陽王充與承奉劉寶通敵被發現,其奏報朝廷予以處置。嘉靖三十四年巡察山東,興利除弊又有作為。嘉靖三十六年,參與整治京都軍隊,淘汰老弱,增加軍械裝備,實力顯著增強。此後升任太僕寺少卿、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指揮築橫城亭鎮牆塹18 500丈,還修繕了鎮城河東諸營堡。在指揮抵禦外倭入侵清水營戰鬥中俘敵甚多,他把功勞歸於廣大將士和參戰平民,悉心表彰和撫恤。戰後,又帶百姓疏浚河道,發展農田灌溉。嘉靖四十三年升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河南。次年,因積勞成疾不治而逝。其遺著有《條陳邊務》等。

毛鵬巡撫河南期間,有一事被後世傳為佳話:毛鵬與同榜進士田倫、顧讀、劉題交誼甚厚,出京為官時,四人相約不得違法瀆職。毛鵬微服私訪中,遇上蔡縣民女楊素貞冤案,便為其寫了訴狀。而楊在申訴中屢有阻力,最後查明那三名進士在案中犯有受賄或瀆職之罪,均被毛鵬繩之以法,楊素貞冤案得以昭雪。傳統戲劇《四進士》(又名《節義廉明》、《宋士傑》),所演唱的就是這一情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