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棗白粉病

毛葉棗白粉病,病原類別:真菌,分布:在雲南的各地棗園均有發生,危害對象:毛葉棗等,危害部位:果實、葉片及嫩枝條等。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毛葉棗白粉病
英文病名:Indian jujube powdery mildew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菌屬於子囊菌亞門,是一種外生菌。
危害對象:毛葉棗等。
分布:在雲南的各地棗園均有發生
危害部位:果實、葉片及嫩枝條等。

形態特徵

病葉上常見的一層白粉是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閉囊殼球形,暗褐色,頂部具附屬絲。

侵染循環

分生孢子經氣流傳播。5月始發,8月達發病高峰,10月後少見。
發病條件:多濕、隱蔽有利於發病。

危害症狀

葉片受害,先從中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發病初期在葉背出現白色菌絲,隨後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物(病菌的分生孢子)可布滿葉背,葉片正面出現褪綠色或淡黃褐色不規則病斑。受害葉片後期呈黃褐色,易脫落。發病嚴重時可危害幼嫩枝條,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物布滿整個枝條,嫩葉呈黃褐色皺縮,枯死。果實受害以膨大期果實為主,幼果次之,被害果實上先出現白色菌絲,隨後擴展,嚴重時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物可布滿全果。果實受害後果皮變麻,皺縮,呈褐色或黃褐色,易脫落或枯死。花器受害較少。

防治方法

1.在果實採收後,結合主要更新進行清園工作,以減少病源。
2.結合修剪工作,將過密枝,重地枝,病枝剪除,以利於通風透光。
3.在發病初期進行全園噴藥,可用25%粉銹寧2500倍液,50%粉銹清800倍液,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在晴天傍晚進行,每4~7天噴1次,連續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