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翅夜蛾

毛翅夜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夜蛾科。在中國除東北和華北北部果區少見外,其他果區都有發生,尤以南方果區為害較重。寄主梨、蘋果、桃、杏、李、葡萄等果樹。以成蟲為害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實。成蟲的口器較硬,並很尖銳,能刺破未成熟果實的果皮,吸食汁液。受害輕者,果實變形、變質,不耐貯藏;受害重者,果實腐爛脫落,味苦,不能食用。被害果表面出現針頭大小的孔洞,果肉失水呈誨綿狀,用手指按壓有鬆軟感,以後變色凹陷,易脫落。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毛翅夜蛾
毛翅夜蛾幼蟲圖毛翅夜蛾幼蟲圖

拉丁學名:Dermaleipajuno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secta
目:鱗翅目
科:夜蛾科
分布區域:在中國除東北和華北北部果區少見外,其他果區都有發生

形態特徵

體長35~45毫米,翅展90~106毫米。頭胸腹及前翅均為灰黃色,胸腹部被長鱗毛。下唇須向上彎曲超過頭頂。觸角絲狀。前翅密布黑點,有3條橫線和1個腎形斑,後翅基部2/3為黑色,中間有一淡藍色半圓形紋,端部1/3為紅黃色,內緣著生黃色長毛。

生活習性

越冬地點大都在果園以外的寄主上或雜草叢生的果園內。5月份就有成蟲出現,先為害早熟果實如櫻桃等。
毛翅夜蛾毛翅夜蛾
到7月份,數量明顯增加,尤其在7~9月份,各種水果已陸續進入成熟期,為害達到高峰。到11月中下旬,當夜間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成蟲停止為害。成蟲白天潛伏在石縫或灌木雜草叢中,黃昏時陸續飛出為害,約在日落後2小時左右,特別是天氣悶熱、無風雨並有月光的夜晚出現最多,直到黎明時止。發生密度大時,一個果實上可有幾頭成蟲刺吸,被害果有時多達二三十個刺孔。皮薄,汁多、味香的果實受害尤其嚴重。

防治方法

1.果實套袋:果實套袋不僅可以改善果實外觀質量,而且還可起到防蟲作用,並可減少農藥污染。為防止吸果夜蛾為害,需用專用果袋,一般用雙層紙袋效果較好。
2.誘殺成蟲:用糖醋液誘殺成蟲效果較好。糖醋液的配製方法是:紅糖5~8份,醋1份,水90份,將其混合均勻後盛裝在碗或小盆內,掛在樹上,每667平方米地塊掛3~5個,可誘到大量成蟲。應注意及時清除蟲屍。大多數種類對黑光燈有趨性,安置黑光燈可起到誘殺效果
3.驅避成蟲:用香茅油或小葉桉油驅避成蟲。方法是:用7厘米×8厘米的草紙片浸油,掛在樹上,每棵樹掛l片,夜間掛上,白天收回,第二天再補加油。
4.藥劑防治:常年發生嚴重時,應在果園周圍及果園內的雜草上噴藥防治幼蟲,常用殺蟲劑都有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