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Broomhandle(掃把柄)Mauser / Mauser C96),又稱駁殼槍,是一種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動手槍,因其槍套是一個木製的盒子,所以在中國稱為“盒子炮”或“匣子槍”。雖然實用性不如同時代的其他手槍,但是外觀威武霸氣使之成為當時中國軍官標式配槍。

基本規格

總重 1.130公斤(空槍)

全長 288 毫米

槍管長度 140 毫米

彈藥 7.63 x 25毫米毛瑟;9毫米魯格彈;.45 ACP;9毫米毛瑟彈

槍機種類 后座作用

槍口初速 425 米/秒

有效射程 100 米

最大射程 200 米

毛瑟C96手槍毛瑟C96手槍

供彈方式 6、10、20、24

發彈夾或彈匣;40發彈匣

瞄準具型式 V型照門上刻度最大可調至1000米

歷史事件

毛瑟C96手槍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1939年毛瑟廠停止生產,共生產了約一百萬把毛瑟C96,其它國家仿製了約數百萬把。最初的毛瑟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空閒時間設計出來,後來毛瑟兵工廠的老闆卻為此槍申請了專利。毛瑟兵工廠生產毛瑟C96一直希望讓德國軍隊能裝備此槍,於一次大戰期間德國陸軍訂購了150,000支9毫米口徑俗稱“Red 9”的C96,在戰爭結束前毛瑟兵工廠交付了137,000支給德國陸軍,這是德國陸軍正式裝備此槍的唯一記錄。另外中國於抗日戰爭時期亦曾經大量使用此槍。

M712 Schnellfeuer是C96的全自動改良型,使用可拆式二十發大容量彈匣及可加裝槍托,全自動射擊時在50米到80米距離內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稱為衝鋒手槍或戰鬥手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量產型的衝鋒手槍。C96甚至在西班牙亦有仿製,稱為Astra Model 900。全自動的毛瑟手槍在中國又被稱為“20響”或“自來得”。

20世紀初期,中國當處在軍閥混戰時期,對軍火需求量大,駁殼槍開始分兩個渠道流入中國,一是經過歐洲代理商──聯合公司賣給日本武器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然後由日本銷往中國,這一渠道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斷;二是通過上海的進出口貿易商將駁殼槍賣給中國。駁殼槍則成為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軍官也選配這種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總司令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一戰期間,德意志帝國陸軍向毛瑟購買了150,000把9 x 19毫米口徑C96衍生型,但至一戰結束前只完成了約137,000把。與本為制式手槍的魯格P08作搭配,為了避免士兵誤用7.63毫米彈藥,這種9毫米口徑的C96在木製握把刻印了一個紅色的“9”字作記號,因此名為Red 9。

德國在1919年簽署的凡爾賽條約中,限制了手槍槍管長度及口徑,為了順從條約,戰後的德國政府把一戰時的Red 9槍管切短至只有4吋,並改名為M1920。

隨後毛瑟在1920至1921年亦把“條約版”的C96作商業銷售,此型號裝有比Red 9較小的握把,配3.9吋(99毫米)槍管,改用7.63 x 25毫米毛瑟手槍彈,另有為了取代9 x 19毫米口徑及9 x 25毫米口徑出口型的8.15 x 25.2毫米毛瑟手槍彈試驗型,但沒有推出。

民國軍閥時期,山西省都督閻錫山在太原建立了兵工廠,閻錫山為其屬下部隊配備仿製的.45口徑的湯普森衝鋒鎗,但其配備的仍為C96 7.63毫米口徑令後勤供應困難 。

閻錫山決定生產.45 ACP版本的C96,令後勤供應簡化,此型號在1929年起在太原兵工廠定名為“十七式”,槍身刻有“民國拾捌年晉造”及“壹柒式”標記。十七式配10發可拆式彈匣,以兩個5發彈夾裝填。漢陽兵工廠在1923年開始仿製毛瑟C96,發射7.63 x 25毫米毛瑟手槍彈,約製造了13,000把,仿M712 Schnellfeuer,握把使用64式手槍握把,使用7.62x25mm 51式手槍彈,子彈容量分別為10、20發,可單發或全自動射擊,附加肩托有兩種,一般及附刺刀肩托 。

中國毛瑟手槍的生產

一.中國各兵工廠以機械輔助生產: 這一類的盒子炮材質及加工品質較好, 雖然仍脫不了手工裝配, 零件不能互換等毛病, 但整體而言, 幾乎可以與舶來品相較。 已知的生產廠至少有: 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 大沽造船所、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重慶武器修理所、 衡陽軍械局等。

二. 修械所、 廠、 隊生產: 這一類盒子炮為隨軍修械隊, 在修槍之餘, 也製造一些軍械。 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 湘西荼陵修械所、 八路軍梁溝四所等。 這一類的材質及品質差距極大, 有的修械所設備好, 材料供應好, 則產品較佳。 中共在敵後的修械所, 因為鋼材來源斷絕, 多半是用鐵道鋼加工而成。

三. 私人遊動修槍、 造槍商販: 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 猶如走方郎中。 史料中說到河北、 河南、 四川都很多。 由一人到數人不等, 為地方豪強大戶、 小股軍隊土匪修造槍枝, 按客戶的意思, 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月, 以手工打造。 其品質因人而異, 一般都烙印有原廠的一切印記, 惟妙惟肖。 當然, 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 可能是沒有原槍做樣子, 只是師傅教下來, 以訛傳訛。 這類槍很多中看不中用, 打幾發是可以, 打多了就會出問題。 有許多的表面處理非常粗糙, 一看就曉得是手工打造。 許多此類槍販在抗戰時為中共吸收, 成為中共兵工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