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尾地種蠅

毛尾地種蠅

昆蟲名,為雙翅目,花蠅科。蠅蛆鑽蛀菜根,造成的大量傷口,導致軟腐病侵染及流行而使菜株死亡。寄主於白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毛尾地種蠅毛尾地種蠅

中文名:毛尾地種蠅

學名:Delia planipalpis(Stein),

別名:小蘿蔔蠅、地蛆、根蛆。

異名:HylemyiapilipygaVilleneuve。

目:雙翅目

科:花蠅科

分布及為害

毛尾地種蠅為害白菜毛尾地種蠅為害白菜

中國各地。蠅蛆鑽蛀菜根,造成的大量傷口,導致軟腐病侵染及流行而使菜株死亡。寄主白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

形態特徵

毛尾地種蠅幼蟲毛尾地種蠅幼蟲

成蟲:前翅基背毛很長,幾乎與盾間溝後的背中毛等長。雄蠅兩複眼間額帶的最狹部分比中單眼寬2倍。後足腿節的下方只有近木端部分有顯著的長毛。雌蠅體長約5.5mm,從後面看腹部背面中央有暗色縱帶,兩側具不規則的暗色花紋。幼蟲:腹部末端有6對突起,第6對突起分成很淺的兩義。

生活習性

分布僅見於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年發生3代,以蛹越冬。3代成蟲發生時期分別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及8月。成蟲產卵於心葉、嫩葉或葉腋,很少產在土面上。卵期約5天,幼蟲期20~30天。春季多為害春蘿蔔和春白菜。8~10月第3代幼蟲常與蘿蔔地種蠅混合發生,為害秋白菜。

防治方法

(1)、預測預報:地蛆孵化後即鑽入菜株,不易防治,因此,加強測報,抓住成蟲產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時防治是關鍵。通常採用誘測成蟲的方法,誘劑的配方是:1份糖、1份醋、2.5份水,加少量敵百蟲拌勻。誘蠅器用大碗或小盆,先放入少許鋸末,然後倒入適量誘劑,加蓋。每天在成蟲活動時間開蓋,及時檢查誘殺效果和補充或更換誘劑。當盆內誘蠅數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時,即為成蟲發生盛期,應立即防治。

(2)、農業防治:一是種蠅對生糞有趨性,因此禁止使用生糞做肥料。但即使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也要做到均勻、深施(最好做底肥),種子與肥料要隔開,可在糞肥上覆一層毒土。地蛆嚴重地塊,應儘可能改用活性有機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韭菜在頭刀或二刀後,蒜在爛母前,結合灌溉追施氨水2次,可減輕為害。二是在地蛆已發生的地塊,要勤灌溉,必要時可大水漫灌,能阻止種蠅產卵、抑制地蛆活動及淹死部分幼蟲。灌水要與作物生長的需要統一考慮,如4月上旬在大蒜爛。母前適時澆水,不利於成蟲產卵,但可促進蒜株生長,提高產量。對一般蔬菜,蹲苗時不宜灌水。三是栽蒜應選健壯母種,並要剝去蒜皮,縮短爛母時間,可減輕受害。

(3)、藥劑防治:一是在成蟲發生期,噴灑75%滅蠅胺.殺單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或10%滅蠅.殺單懸浮劑1000倍液,隔7天1次,連續噴2~3次。二是已發生地蛆的菜田可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3.3%阿維?聯苯菊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667平方米用藥0.5~lkg。使用毒死蜱的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