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20世紀世界的東方,在20世紀世界東方的中國,出現了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一位傑出的革命軍隊的統帥,這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毛澤東。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愛國、愛黨、愛軍的熱情,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求是影視中心和北京香泉山科技發展中心等單位聯合攝製了20集大型戰爭藝術專題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基本信息

出版背景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時代呼喚這位偉人,人民哺育這位偉人,革命戰爭的實踐造就這位偉人。他順應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潮流,緊緊依靠偉大的黨、偉大的軍隊、偉大的人民,以博大精深的軍事理論和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戰爭奇觀,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這是人

類和平力量的燦爛花朵,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壯麗

日出,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勇氣和智慧的不竭源泉。

為了和平,為了光明的未來,讓我們從這部軍事歷史文獻片中一起回顧歷史,一起領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以電視片的形式反映毛澤東軍事實踐的正史。本片集中了軍內外幾十位專家的智慧,反映了當代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最高水平。

本片較好地體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是一部既適合專業人士又適合大眾欣賞的電視精品。本片全面準確地概括了毛澤東獨特而高超的軍事謀略,分析了毛澤東指揮的主要經典戰役,體現了史論結合、古今結合、中西結合。巨觀上大氣磅礴,微觀上細膩生動,解說流暢,富有藝術感染力。

毛澤東是一位軍事家,但他首先是人民領袖。他的用兵不是為少數人爭地盤,稱王稱霸,而是為了人民大眾的解放。毛澤東軍事思想來自人民,是人民大眾自己的軍事思想。實踐反覆證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偉人所創立的一整套高超的軍事戰略戰術,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而且永遠是中國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從這個角度看,這是一部將流傳未來的具有開拓性的電視經典之作。

詳細目錄

第一集出自書生成於統帥第十一集創造戰場 空間制勝

第二集探索道路駕馭戰爭第十二集內線防禦 外線進攻

第三集黨指揮槍槍服從黨第十三集殲敵為主 略地次之

第四集游擊戰爭出奇出新第十四集聲東擊西 瞞天過海

第五集誘敵深入後發制人第十五集做眼造勢 面制點線

第六集持重待機戰則必勝第十六集打談結合 邊打邊談

第七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七集圍城打援 攻城殲援

第八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第十八集審時度勢 決戰決勝

第九集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第十九集因敵施策 橫掃殘敵

第十集戰略持久戰役速決第二十集彪炳史冊 澤被千秋

第一集出自書生成於統帥

青年時期,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毛澤東,對社會、對政治、對歷史、對哲學、對時局興趣盎然,而對軍事僅僅是聊有興趣。那時的毛澤東,崇尚的是教育救國,最大的志願是做一名老師。毛澤東的統帥才能來源於中國革命的戰爭實踐。毛澤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總結戰爭,在戰爭中掌握戰爭、打贏戰爭。從書生到統帥,毛澤東集政治家的膽識圓通、哲學家的深邃智慧、軍事家的氣魄機敏、詩人的浪漫想像於一身,譜寫出一部部氣勢恢宏的戰爭史詩,導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戰爭活劇。無論是崇拜他、敬仰他的人,還是研究他,分析他的人,甚至於他的對手,當面對他卓越的指揮藝術、精闢的軍事思想和創造的戰爭奇蹟時,都不能不由衷地感嘆:“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

第二集探索道路駕馭戰爭

把武裝鬥爭的方向由城市轉向農村,由進攻城市轉向進攻農村,秋收起義失敗的隊伍被毛澤東帶上了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終匯成了燎原之勢。精通哲學的毛澤東把戰爭變成了一種可以駕馭的藝術,他的戰爭指導體現出一種天人合一、博大精深的氣象,他探索出了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的全部奧秘,也使得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每一個轉折關頭,都能準確把握戰爭的脈搏,駕馭戰爭,指導戰爭,奪取戰爭的勝利。

第三集黨指揮槍槍服從黨

著名的“三灣改編”,毛澤東將部隊縮編成一個團,並創造性地在部隊中建立起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在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立了人民軍隊“黨指揮槍”的鐵律。

毛澤東確立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原則,建立的卓有成效的軍隊政治工作制度,依靠的是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使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脫胎換骨,成為在任何情況下都紅旗不倒、軍心凝聚的新型人民軍隊,成為在戰爭中上下同心、士氣高昂的無敵雄師。

第四集游擊戰爭出奇出新

毛澤東不僅是大戰略家,也是精於戰術研究的大家。他對游擊戰的戰術更是深入總結,自成一家。

毛澤東所指揮的游擊戰爭,如疾風流水,似狂濤巨浪。中國革命戰爭在他親自指揮的游擊戰爭中揚帆起航,又在他運籌調度的游擊戰爭中破浪前進。游擊戰爭點燃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星星之火,也匯成了人民戰爭的燎原之勢。毛澤東因此被舉世公認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游擊戰大師。

第五集誘敵深入後發制人

誘敵深入,克敵制敵。毛澤東將中國古典戰法賦予了嶄新的內涵,進而變為他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經典戰法,成了毛澤東用兵屢試不爽的克敵制勝妙策。誘敵深入的最終目的是保存軍力,後發制人。走進戰場,以誘制敵,然後聚而殲敵。毛澤東一生對誘敵深入的戰法情有獨鍾。運用自如,屢戰屢勝。

第六集持重待機戰則性勝

沒有風險的戰爭是不存在的。戰爭的指導者既不能作一觸就跳的莽將軍,又不能成為謹小慎微的怯將軍。慎戰又不放過任何有利戰機,初戰必勝又不奢求一鳴驚人,毛澤東精確把握住了戰爭中錯綜複雜的內部關係,以慎戰將相對把握化作戰爭指導的成竹在胸,以慎重初戰三原則將戰爭中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變為通往最後勝利的石階,從而掌控住複雜戰局變化,把戰爭導入自己設定的軌跡,因而,他在戰爭中總是立於不敗之地。在許多人看來這近乎神話,然而,毛澤東去將神話變成了現實。

第七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了“我的”一套,就可以制約敵人的一套。你打陣地戰,我打運動戰;你打速決戰,我打持久戰;你打分進合擊,我打誘敵深入;你打到這邊,我打到那邊;你要打,我不打;我要打,你不得不打;你打我時,打不到,摸不著;我打你時,打得準,打得狠。毛澤東的戰爭指導已經達到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因此演繹出一幕幕令人回味無窮的戰爭奇觀。

第八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

依靠集中兵力的戰法毛澤東指揮紅軍屢戰屢勝,連續粉碎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毛澤東得出結論:“我們的經驗,分兵幾乎沒有一次不失敗,集中兵力以擊小於我或等於我或稍大於我之敵,則往往勝利。”毛澤東把集中兵力這一教科書中的原則神奇般地轉化為制敵韜略,集中兵力成為紅軍扭轉戰局,轉危為安的法寶。毛澤東對集中兵力之所以運用得靈活自如,不但由於他總結出了集中兵力的原則,而且因為他明確了集中兵力的目的是打殲敵戰。集中兵力與打殲滅戰,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第九集先打弱敵後打強敵

兵法之道,變則通,通則勝。先打弱敵,後打強敵,道理簡單,運用困難。毛澤東卻將它發揮至極致,運用至人境,並上升到改變交戰雙方力量對比、決定戰爭勝負的戰略高度。

戰法決定進程,時間決定結局,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戰局的發展就是在這種轉換中被牢牢掌控在毛澤東的手中,直至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十集戰略持久戰役速決

毛澤東的戰略守勢可以稱作戰略上的持久戰,戰術攻勢則稱作戰役戰術上的速決戰。毛澤東絕妙地勾畫出戰爭中持久戰與速決戰的辯證關係,解決了中國革命戰爭中防禦與進攻在時間上的矛盾難題,使之成為中國革命戰爭中積極防禦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成為轉換敵我優劣形勢的基本手段。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經驗時,非常認真地說:“戰略的持久戰,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這是一件事的兩方面,這是國內戰爭的兩個同時並重的原則”。

第十一集創造戰場空間制勝

在戰爭的舞台上,毛澤東所看重的從來都是生存的空間、作戰的空間。以空間換生存,以空間換時間,以空間換髮展,以空間換戰機,以空間換勝利。創造戰場,克敵制勝,毛澤東嫻熟地掌控著戰爭的時空,揮灑自如地指揮著人民軍隊奪取戰爭的勝利。精通哲學的毛澤東,又洞悉戰爭。他以哲學入軍事,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軍事辯證法;他以哲學入戰爭,構建了戰爭指導中博大的時空觀。毛澤東超越局部戰場狹小的地域時空,以中國遼闊疆域作為求生存、謀發展的空間,指導人民軍隊走出困境,贏得勝利,贏得輝煌,最終贏得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中國。

第十二集內線防禦外線進攻

毛澤東說:“將敵軍對我軍的戰略上優勢,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役或戰鬥上的優勢。將戰略上處於強者地位的敵軍,使之在戰役或戰鬥上處於弱者的地位。同時,將自已戰略上的弱者地位,使之改變為戰役或戰鬥上的強者地位。這即是所謂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從井岡山的“圍魏救趙”,到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從抗日戰爭的敵進我進,最終到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毛澤東的內外線作戰理論在實戰中成熟,在實戰中發展,引導著中國革命戰爭闖過激流險灘,不斷走向勝利。

第十三集殲敵為主略地次之

毛澤東用一段驚心動魄的戰爭歷程,演繹出一部充滿軍事辯證法色彩的經典戰爭史詩。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用部分城市和地方換取了人民解放軍的作戰主動權,戰勝了力量占絕對優勢的敵人,渡過了解放戰爭最艱難的第一年。毛澤東因此而顛復了傳統的戰略防禦法則,確立起了具有鮮明中國氣派的戰爭指導原則。

第十四集聲東擊西瞞天過海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是紅軍長征史中最輝煌的一頁。在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毛澤東聲東擊西,瞞天過海,指揮紅軍大小40餘戰,馳騁數千里,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進,進中有退,奇正圓合,虛實匯融,如入無人之境,創造出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

既能指揮自己的部隊,又能“指揮”敵人的部隊,四渡赤水中的毛澤東,作戰指揮如行雲流水,將一番驚心動魄的戰場較量,變為一部激動人心的戰爭詩篇。他因此贏得了“用兵如神”的聲譽。

第十五集做眼造勢面制點線

點指城市,線指交通線,而面則是廣闊的農村和遠離城市和交通幹線的地方。在毛澤東的戰爭指導藝術中,從來都是以“面”作為人民軍隊作戰行動的基石。不占“點”“線”廣控“面”,讓出大城市,讓開交通幹線,占領廣大鄉村獲取廣闊作戰空間,建立鞏固的根據地,進而以面對點,以面制線,以面取勝。人民軍隊將“面”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毛澤東將中國革命戰爭視為一個大棋局,從容地投子搶先,控面造勢,最終以“面”制“點”“線”,贏得了一個新中國。

第十六集打談結合邊打邊談

打談結合,邊打邊談。政治軍事仗,軍事政治仗。這是毛澤東的和戰觀。

能戰方能言和。和平要靠鬥爭去爭取,靠勝利去保衛。這就是毛澤東處理戰爭與和平問題的基本立場。更重要的是毛澤東將勝利的基石建立在人民的覺醒與動員之上。有了人民作為堅強的後盾,無論是談是戰,毛澤東都信心十足,無所畏懼。他說:“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

第十七集圍城打援攻城殲援

圍城打援,即攻擊敵人必救的戰略要點,調動敵人來援,在運動中殲滅之。從圍三闕一到圍城打援,從攻城阻援到攻城殲援;虎視城市,卻不進攻城市;圍攻城市,卻意在打援。也許套用一句古老的成語可以說明毛澤東的這種戰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毛澤東以城市為軸心,做出了一篇篇大文章,寫就了一部璀璨奪目的軍事謀略史,也寫出了一部偉大的中國革命戰爭史。中國革命戰爭從爭奪城市的武裝起義發端,又以最終奪取城市而告終。城市的爭奪濃縮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畫卷,也折射出了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第十八集審時度勢決戰決勝

決戰,是戰爭雙方集中全部力量進行決定勝負的交戰。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的原則是:“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毛澤東反對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進行戰略決戰,卻堅決主張進行有利條件下的戰役決戰。

毛澤東在他的軍事著作中,沒有專門論述過戰略決戰,但他以戰略決戰的偉大實踐導演出一部中國氣派戰略決戰的壯麗史詩,其時機選擇之果斷,決戰意志之堅定,方向確定之正確,方針制定之科學,階段區分之清晰,均在戰爭史上難得一見,從而將中國革命戰爭的高潮化為新中國誕生前的絢麗朝霞,書寫出他軍事生涯最光彩奪目的篇章。

第十九集因敵施策橫掃殘敵

從窮追猛打輔以近距離迂迴包圍,到大迂迴、大包圍輔以運距離奔襲追擊,再加上政治爭取的解決方法,是毛澤東確定的人民解放軍戰略追擊的作戰方針,最終匯成一股摧枯拉朽的狂飆席捲千軍。子 蔣介石劃江而治和偏安一隅的最後夢想徹底破滅,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禮炮聲中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告新中國的誕生。

第二十集彪炳史冊澤被千秋

毛澤東所指導的戰爭已經成為歷史,毛澤東的用兵韜略已經成為經典。歲月流逝,毛澤東已經離開我們30多年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戰爭變得樣式全新,信息化戰爭正向我們撲面而來。各種各樣新奇的戰爭理論竟相出台,讓人目不暇接。

1958年,毛澤東在一次軍委會議上這樣評價他所制定的十大軍事原則:“十大原則目前還可以用,今後有許多地方還可以用。但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是停止的,是向前發展的,十大原則也要根據今後戰爭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發展”。

植根歷史,又超越歷史;繼承經典,又創新經典。毛澤東的用兵韜略、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將永遠閃爍耀眼的光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