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班什狂歡節

比利時班什狂歡節

2月2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南50公里的班什,當地狂歡節最著名的形象“憨人”頭戴鴕鳥羽毛狀高帽參加慶祝遊行。當天是班什狂歡節的最後一天,主要的慶祝活動為傳統的“憨人”遊行表演和投擲橘子等,狂歡節由此被推向最高潮。

基本信息

介紹

班什位於比利時中部的海諾省,離首都布魯塞爾約56公里。每年2月舉行的狂歡節,吸引著周邊法國、德國和荷蘭人前來助興。節日的寓意與中國的春節頗為相同:辭舊迎新春。滑稽小丑“日樂”是狂歡節遊行的主角,他們腳蹬4寸厚的木跟鞋,身穿紅黃相間的緊身服,頭頂一米長的彩色鴕鳥羽毛,在鏗鏘明快的鼓樂中,踩出比利時民間熱烈歡快的舞步。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二世和王后寶拉親臨班什新千年的狂歡節,此舉第二天曾成為比利時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民俗

出於傳統,狂歡節這天,班什所有店鋪的飲料和啤酒全部免費供應。所有的人在這裡沒有國籍膚色之分,只有狂歡、縱情和喜悅。拋橘子是狂歡節的高潮,小丑們人手一隻竹籃,把金黃色的橘子撒向歡呼雀躍的人群,橘子象徵著吉祥,接到橘子的人據說會好運連連。“祝你好運”的問候聲,夾雜著人們的笑聲和尖叫,把一向靜謐的班什老城鬧翻了天。
2003年11月班什狂歡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是歐洲四項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的一項,另外三項分別是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木偶戲,立陶宛的十字形民間工藝和西班牙的神秘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