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頂醫院

毓璜頂醫院

煙臺毓璜頂醫院是煙臺市最大的綜合性醫療保健中心、三級甲等醫院、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大連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煙臺市涉外定點醫院、山東大學醫學院暨青島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培養基地。美國費城濱洲大學畢業生希爾思博士計畫在煙臺診所的基礎上建設一所有規模的醫院,並得到了美國長老會、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的支持。1986年,醫院投資428萬元建成了內科病房樓及連廊,建築面積10669平方米。至此醫院床位擴展至550張,人員87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03人。

基本信息

歷史悠久

毓璜頂醫院毓璜頂醫院

始建於1890年,至今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現

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億餘元,開放床位1610張。在職職工2000餘人。年門診量124萬餘人次,出院病人6萬餘人次,各類手術3.8萬餘例。

專業門類

分設49個臨床科室、23個醫技科室,其中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泌尿外科、兒內科、婦產科、耳鼻喉科、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為山東省特色專科,血液內科、神經外科、介入放射科等13個學科為煙臺市重點學科。並設有山東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煙臺市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儀器設備

現在用醫療設備固定資產5.1億餘元,其中64層螺鏇CT、3.0T磁共振、20M直線加速器、X-刀、雙探頭ECT、CR、多尼爾小王子碎石機、1250MA血管造影機、800MA數字胃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胸腔鏡、腹腔鏡、宮腔鏡、關節鏡、電子十二指腸鏡、雷射刀、超聲刀、大中型手術顯微鏡、ICU綜合監護系統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2116餘台(件)。

技術力量

截至2008年年底,全院專業技術人員中,正高級職稱128人,副高級職稱370人,博士120人,碩士349人,博士、碩士生導師50人。年開展腔鏡等微創手術3477例,ERCP、超聲內鏡等鏡下治療11188例,技術規模和技術層次均達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年開展各種介入診療項目4881例,吸引了全國二十幾個省市的病人前來就醫。

科教成果

建有國內一流的中心實驗室,擁有價值2000餘萬元的高新實驗儀器設備,承擔著國家“863”計畫課題、國家“863”重大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山東省重點攻關項目。2001年來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50餘項,其中省級科技進步獎24項。作為青島大學醫學院的非直屬性附屬醫院,承擔著醫學院本科四年級學生理論授課和五年級實習帶教任務。自99年來,每年與青島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一屆在職碩士研究生班,是省內最早承擔研究生教學任務的地市級醫院。

所獲榮譽

醫院在全國衛生系統首家推出了“社會服務承諾制”和“首接負責制”,在全省首家實行了“無假日服務制度”,率先實施了醫院文化建設工程,推行了“人性化”服務,打造了深蘊尊重關愛理念的服務品牌。醫院先後榮獲“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 “全國執行藥品、醫療收費價格十佳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第七屆執行物價計量政策法規最佳單位”、“全省縣以上醫院行風民主評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歷史進程

毓璜頂醫院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煙臺毓璜頂醫院自1890年美國長老會創辦至今,已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歷程。在這一百餘年的歷史中,它先後經歷了美、日、國民黨和新中國人民政府時期,由一個診所一步步發展成為今日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它既飽嘗了歷史風雲的坎坷艱辛,又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光輝篇章;它既是一個普通醫院發展變遷的過程,也是中國醫院近代歷史進程的一個縮影。

1890年,美籍牧師郭顯德夫人在會文書院(現煙臺二中)之側開設了一間診所,成為煙臺毓璜頂醫院的雛形。(左為郭顯德夫人)

美國費城濱洲大學畢業生希爾思博士計畫在煙臺診所的基礎上建設一所有規模的醫院,並得到了美國長老會、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的支持。(右為希爾思博士)

現存的美國長老會時期的醫院院長樓及護士長樓

1914年,醫院落成。占地面積8653平方米,建築面積6262平方米。設病床100張,並附設一所護士學校。(1914年醫院開業典禮)

1938年,日軍占領山東。醫院被日本軍隊接管。

1945年,煙臺解放。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

1947年,國民黨軍隊進占膠東。醫院成為國民黨第八軍李彌的軍部。

1948年,煙臺第二次解放。醫院再次為人民政府接管,人民政府投資修繕後重新開業。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易名為煙臺市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煙臺分院、煙臺市立醫院、煙臺市第一醫院。至1952年,醫院已有床位180張,人員15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7人。

1958年,醫院投資9.8萬元建起了1236平方米的門診樓。是年,原住院隔離病房,獨立為“煙臺市傳染病院”。

1959年,醫院更名為“煙臺專區毓璜頂人民醫院”。醫院床位增至250張,人員22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1人。次年,醫院又更名為“煙臺專區人民醫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醫院狀況依舊。

1975年,醫院投資44萬元重新修建了4892平方米的門診樓。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醫院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是年,醫院床位320張,人員36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72人。

1981年,醫院投資254萬元建成了7124平方米的外科病房大樓和3500平方米的保健病房樓。床位發展至400張,人員61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5人。

1983年煙臺撤地設市,院名又恢復為“煙臺毓璜頂醫院”。

1986年,醫院投資428萬元建成了內科病房樓及連廊,建築面積10669平方米。

1987年,醫院投資117萬元建成了影像樓。至此醫院床位擴展至550張,人員87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03人。

1990年,醫院被山東省衛生廳認可為“青島醫學院教學醫院”。

1990年,醫院投資169.9萬元進行了保健病房樓加層,增加面積1117平方米。醫院床位達到600張,人員90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88人。

1994年,醫院被山東省衛生廳評審認定為部頒標準三級甲等醫院。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01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全國首批“明明白白看病 百姓放心醫院”稱號;

2002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全國首批“醫療優質高效 百姓放心醫院”稱號;

2003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評為全國首批“綠色醫療環境 百姓放心醫院”;

2003年,被國家計委、國務院糾風辦等部門授予“全國執行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十佳單位”稱號;

2004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稱號;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