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帶子

2010年五月下旬,香港澳門等地驚現“毒帶子”,數名民眾食用帶子後出現了麻痹性毒素中毒的症狀。 帶子本無毒,人類早就有食用帶子的習慣了。 食用帶子中毒屬於消化道食物中毒的一種類型,因此處理方法類似。

詳細解釋

帶子:貝類的閉殼肌。北方稱鮮貝。帶子是廣東話的叫法,俗稱騷蛤。其肉圓形,扁狀,名為“帶子”,可鮮食,也可曬乾食乾製品即為江瑤柱,北方稱干貝。營養價值極高,是珍貴的海產食品。帶子在廣東、海南沿海盛產。其質爽軟,滋味鮮美,蒸、炒、油泡皆宜。

事件由來

2010年五月下旬,香港澳門等地驚現“毒帶子”,數名民眾食用帶子後出現了麻痹性毒素中毒的症狀。據香港中毒者描述,他們在家中進食帶子後半個小時至3小時,出現面部、口部、舌頭和喉麻痹,伴隨四肢乏力、暈眩、視力模糊、肚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有關部門表示,中毒嚴重者可導致說話和呼吸困難。
繼香港、澳門之後,廣州和珠海陸續傳出有人懷疑吃帶子而中招,5月20日上午廣東省衛生廳發出食品安全警報,提醒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貝類的監測,確保民眾身體健康,同時呼籲民眾近期慎食貝類水產品。
5月23日,在香港北角碼頭的海鮮市場內,購買貝殼類海鮮的市民明顯減少。事因“毒帶子”事件擴展至廣東及珠海,香港食安中心迄今收到14宗個案、共有28人出現麻痹性中毒,目前仍未查明問題鮮帶子產區。當局提醒市民暫時慎吃貝類水產。
5月25日,新鮮帶子“毒”翻港珠澳,在市場上引發一陣“帶子慌”。一些菜市、超市和酒樓,均表示未收到相關部門禁售通報,但除菜市外,超市、酒樓難覓帶子蹤影。受到珠三角其他城市不斷出現的食用鮮帶子中毒事件影響,帶子銷量已經減少,價格也出現下降。

帶子中毒原因

帶子本無毒,人類早就有食用帶子的習慣了。為什麼這么長時間相安無事,突然就出現了中毒事件?有人說是氣溫增高,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增多,海產品相對菌數增多,尤其是一些貝類容易被污染,死後導致其攜帶副溶血性弧菌(嗜鹽菌)尤多,吃了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但這僅是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不食用死去時間較長的貝類和烹調時間足夠即可被免之。帶子有毒是由於受到藻類毒素的污染,當天氣轉熱,海水溫度變暖。帶有麻痹性毒素的海藻容易生長,帶子依靠鰓纖毛活動形成水流濾下有毒海藻等食物,使攝取的毒素在肝、胰、腸、生殖腺和肌肉累積,而變得有毒。一般來說,貝類的毒化與海水有毒藻類的濃度有直接關聯,有毒貝類中毒發生在5月中到10月底。貝類中毒和赤潮有關,海水富營養化產生的赤潮導致了帶子有毒,有毒的藻類主要有短稞甲藻、鏈狀原膝溝藻和塔瑪侖溝藻等。在赤潮發生時期,不要進食赤潮發生區域所產的海產品,我們也可向其借鑑。一般要在有毒藻類繁殖消退後3周后,貝類才能轉為無毒。

如何避免中毒

雙殼貝類海產屬濾食特性生物,是貝殼類海產中毒的常見傳播媒介。而在赤潮來臨的季節,這些貝類生物容易食入有毒的海藻,毒素就會積聚在貝類的組織內。藻類毒素是耐熱的,高溫加熱也不能起到解毒作用。所以即使用蒸、煮、烘和烤後還可能引起中毒。毒素對貝類本身並不會造成影響,而且其外表、嗅味或味道均與正常貝類無異,但人食用後則引起中毒。所以,我們在挑選上面是沒有辦法靠外觀去判別其有無毒素的。也有這樣的說法,市民若是食用,可將貝類浸養於清水中一段時間,並定時更換清水,使貝類自行排出體內的毒素,但毒素也有較高的脂溶性,要排除污染了帶子上的藻類毒素,其處理時間必須長7日以上,顯然其解毒方法並非絕對可靠,也難以實施。加鹼可減毒,加鹼後煮沸20~30分鐘可減少毒素85%以上,但經鹼處理後帶子風味口感全無。
最簡便鑑別有毒帶子的方法是動物試驗,把2隻帶子的內臟餵貓,如2小時內貓不出現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則表明本批的帶子不帶藻毒素,可以安全服用。食用時避免進食含毒素高的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安全性稍高。冬季貝毒降低,食用11月份至次年1月份採集的帶子,基本不會發生中毒。我們可以在有毒藻類污染的海域嚴格執行檢疫規則,在非夏季採食,用貓來鑑定帶子是否有毒,還能通過限制進食量等方法儘量減少毒素進入體內的量,食用帶子總體來講是安全的。
用立法來禁止在赤潮期間採集食用性貝類,可從源頭上減少中毒的可能性。

症狀與應對

有毒帶子中毒症狀一般為噁心和嘔吐,在進食30 min~16 h出現口、舌及四肢出現刺痛、麻痹或灼熱的感覺,也會出現頭痛、暈眩和肌無力,一般在24 小時內好轉,48 小時內症狀消失,少數中毒者可死於呼吸衰竭。反覆中毒並不能產生免疫,最小中毒量並不能提高。
食用帶子中毒屬於消化道食物中毒的一種類型,因此處理方法類似。中毒輕重要視食用的分量。“一般先喝大量的水,這樣才有助於摳喉催吐。吐不出來就要立即去醫院急診,醫院會對症採取利尿、洗胃,嚴重的甚至採取血液透析的方法。”一些農藥中毒可以立即喝牛奶,吃帶子中毒是否也可如此?此方法並不適宜:“因為喝牛奶是要在胃黏膜形成保護層,防止它吸收毒素。但這常用於藥物中毒,例如服用了安眠藥、消毒水、農藥等。如果是吃了毒帶子喝牛奶,那毒素會被小腸吸收。”
萬一出現消化道和神經中毒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採用對症療法(如用催吐排除殘留在胃毒素)和支持療法(對重症的呼吸衰竭病人吸氧和人工呼吸)後,一般預後良好。事實上,如果就醫及時,此種食物中毒的致死率是非常低的。在處理病人時,注意勿服用含酒精的飲料和藥物以免加重病程,不要使用鎂製劑,如用硫酸鎂導瀉,因為藻毒素藥理作用類似有鈉通道阻斷作用的河豚毒素,高血鎂有抑制神經傳導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