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以子貴

母以子貴,漢語詞語,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形容母親因兒子的顯貴而顯貴。

基本信息

注音

mǔ yǐ zǐ guì

釋義

指母親因兒子的顯貴而顯貴。

出處

公羊傳·隱公元年》:“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示例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虢石父奏曰:‘臣聞母以子貴,子以母貴。今太子避罪居申,溫清之禮久廢。況既廢其母,焉用其子?臣等願扶伯服為東宮。社稷有幸!’”
任憑他是青樓婢妾,到得收他做了側室,後來生出兒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別稱

母憑子貴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背景

中國傳統儒學中重要的倫理準則之一,母親的身份隨兒子地位的提高而提高。《公羊傳·魯隱公元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中國古代王位繼承法規定,皇帝有嫡子,則立嫡不立長,母親是否皇后決定兒子能否做太子;皇帝無嫡子,則立長不立賢,庶子立為太子後,其母多半可以立為皇后,兒子地位提高使母親地位提高。其他諸侯的世襲爵位基本依據這一原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