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存讓

段存讓

段存讓,男,河南省范縣人,原中顧委(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曾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段君毅的長子。2011年1月4日,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看望他時說:“難能可貴,這與最近輿論直指的‘我爸是某某’形成了鮮明對比。”段存讓因段家的清廉引起網友熱議而走紅網路。

基本信息

簡介

段存讓,男,80歲(2011年),河南省范縣人,原中顧委(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曾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段君毅與前妻的長子。

從事教育事業多年,離休前在中共河南省范縣縣委統戰部工作,級別低於副科級。

其子段啟學一度從中原油田下崗,現為范縣白衣閣鄉東街村村支書

2011年1月4日,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看望他時說:“難能可貴,這與最近輿論直指的‘我爸是某某’形成了鮮明對比。”段存讓因段家的清廉引起網友熱議而走紅網路。

人物經歷

段存讓段存讓讀書看報的書桌

抗日戰爭開始後,段存讓的父親段君毅為了革命工作,居無定所,段存讓當時已經十五六歲,范縣也發生了災荒,他作為隨軍家屬,四處輾轉,沒有過安穩生活。這期間老家的房屋財產都被毀壞了。

那時候到一個地方在一個農戶家住幾天就要走,他經歷的房東無數。頭上是飛機,地上是坦克馬隊,非常危險。

抗日戰爭結束後,段存讓回到老家,入了黨,也上了高小。新中國成立後,段存讓正式參加工作,在家鄉一個學校做青年團教師工作。

段君毅在1952年從重慶調到了北京工作,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他親自領導和指揮建設了第一汽車製造廠、洛陽拖拉機廠等大型企業。

段存讓到鄉下學校工作沒有父親幫忙,他表示,“父親從來沒有照顧過我”。

段存讓在教師崗位上幹了好多年。“文革”後期,調縣農業局做股長,1979年左右,調縣委統戰部工作,主要負責“文革”期間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

1991年在統戰部離休,級別還不到副科級,當時還是單位的一個普通幹事。

清廉家世

段君毅段君毅

段君毅1978年10月到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1981年1月離開。他對子女的要求太嚴格了,從來不讓找他辦事,就是給他說了,他也不會幫辦。段君毅回到河南工作期間,還專門給段存讓來了幾封信,告訴他,他還在招待所住,老家的人千萬不要到省里找他,去了影響他工作,也沒有地方住。

父親不但自己不照顧子女,也不讓他的下屬照顧。因此雖然單位領導知道段存讓的父親是誰,但工作上對他該怎么就怎么,不搞特殊化。

段存讓的三兒媳在縣城上班,時任中顧委常委的段君毅到濮陽視察,段存讓的三兒子段啟學求他說句話給媳婦換個工作,段君毅就說,濮陽他一個領導也不認識,給頂了回來。“動不動就說老子是誰,這股風不正”

20世紀50年代初,就在父親調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後,因為地方購買不到稀缺的拖拉機,公社領導托段存讓到北京幫忙。考慮到父親不讓“走後門”,段存讓沒敢找他,而是通過父親的秘書,購買了兩台拖拉機,也沒有讓父親知道。

段存讓對父親的理解是:“他只對公不對私,我理解他。再說,這要看你心態正不正。”

離休後段存讓就回老家生活了,三兒子買斷工齡也回來了,他們把老宅基地的房子蓋了蓋,一家三口住這裡。段存讓和老伴都有工資,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從來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給地方領導添麻煩,現在連縣裡主要領導是誰都不知道。

2011年1月4日,省委書記盧展工一行走進了范縣白衣閣鄉白衣西街村,在范縣縣委統戰部原副部長段存讓家,他們看到,堂屋裡最顯眼的擺設不過是“兩張舊式沙發、一張木頭矮桌”。而段存讓之父段君毅,曾任中顧委常委、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河南省委第一書記、鐵道部部長等職。作為“官三代”,段存讓的三兒子段啟學一度從中原油田下崗,現為東街村村支書。隨後,盧展工說:“這與最近輿論直指的‘我爸是某某’形成了鮮明對比。”

網友熱議

大河網一網友在認真了解了我黨高級幹部段君毅的事跡後說:“段君毅的級別那么高,但作為‘官二代’,段存讓一直是個副科級,到‘官三代’時,竟然‘混’成了村官。” 這位網友說:“我相信只要段老爺子說句話,改善段家的生活條件還是輕而易舉的。他想住別墅,想把家裡搞得奢華一點,想弄個縣處級或者享受更高一點的待遇,還是有這個可能的。至於把下崗的兒子安排進好點的單位,就更不是啥難事了。”

而另一位大河網網友看過這則新聞後表示“我們這裡一個小科長都比他家強”,因為小科長“也要安排很多人哩”。之後,這位網友寫下“感慨中”三個字,在後邊綴了4個感嘆號。

一邊是段存讓一家的清白乾淨,一邊是“我爸是某某”的黯淡現實,讀此新聞,在一條“敬仰”的評論之後,大河網一網友寫下了“無語中”三個字。

“但願段存讓家的清白乾淨能照亮問題官二代的黯淡現實。”一名新浪微博網友如此期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