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之美

殘酷之美

蒼涼是因為有個殘酷的前提:殘酷之下,這個人還得繼續活著,就是蒼涼。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殘酷之美殘酷之美
簡介 ······
三島由紀夫是一個怪異鬼才。他是在戰後走上日本文壇的。戰爭末期,三島成為“懷疑派”,“時代的落伍者”,曾“積極要把日本引向戰敗”。可是一旦日本戰敗的事實擺在面前,他又陷入一種困惑、虛脫和失落的狀態。他說:“(1945年)夏天的觀念將我引向兩種極端相反的觀念,一是生、活力和健康,一是死、頹廢和腐敗。這兩種觀念奇妙地交織在一起,腐敗帶有燦爛的意象,活力留下滿是鮮血的傷的印象”。他就是在這兩種觀念交織下,摸索和構建自己 的怪異文學,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的。
三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盜賊》(1948),在這樣的兩種逆反的觀念中釀成了。作品描寫明秀和美子失戀,他們心中盤踞著愛的終了的陰影。明秀不斷地想著“死”,他追求“愛”與追求“死”聯繫在一起,與同樣被戀人背叛的清子殉情,就是為了將他們瞬間燃起的激情變為冷徹的精神而持續下去。因此明秀將失戀自殺作為一種“快樂的遊戲”,並在這種“快樂的遊戲”與死的意志“緩期執行生的快樂”的對立中,逼使那兩個背叛愛的人都失去青春年華,自己卻成
了“盜賊”。它宣揚了勝利的就是永恆的愛。在技巧方面,三島在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的基礎上,融合法國早熟小說家拉迪蓋所描寫的少年男子之愛的詩意與反常的表現,“嘗試在心理的構圖中盜竊青春的神秘和美”(百川正芳編《批評與研究·三島由紀夫》)。評論界對這部作品褒貶不一,但都認為它“仍是列於三島文學主流之列的作品”。川端康成對於他將“古典和現代結合在一起”寄予了極大的期望。事實上,它已顯露三島的怪異文學的雛型。
作者簡介 ······
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兩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為候選人。他與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並稱為20世紀四大代表作家。
本叢書所選的作品是作者盛年時期的代表作,其中絕大多數作品的中文版系首次面世。在美學的追求上,三島著力於對逆反的性愛、異常的性慾作深層心理的挖掘,從隱微的頹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實。在文學創作的風格上將日本與希臘古典主義融為一體,將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發揮到盡美之境。
以生活為題材向藝術挑戰,以肉體為本向精神挑戰,這便是三島作品的真正意義。

相關詞條

鬼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