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毒積累

有毒污染物在人和生物體內殘留和蓄積的現象。

正文

在人和生物體內殘留和蓄積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金屬、農藥等。在中國部分地區所作的調查表明,在農作物、禽肉、蛋、茶葉、水產品中都有農藥殘毒(見農藥殘留)。如有機氯農藥DDT和六六六,在某些地區的農副產品中檢出率可達百分之百,有的甚至超出國家標準幾倍以至幾十倍。DDT和六六六可在人體脂肪中積累,在人乳中也有殘留。
金屬毒物比較穩定,進入生物體後,除隨排泄物(尿、糞等)排出一部分外,其餘則在體內積累引起危害。魚在含汞廢水中存活時間越長,體內汞含量也越多。經測定,1齡魚每公斤含汞約250微克,至12齡時則為600微克。魚類肌肉組織中可富集汞達數千倍。農作物體內汞的積累主要是通過根部從土壤中吸收。據測定,穀粒的單位容積汞含量為穀殼>糙米>白米。水稻生長期施用有機汞農藥時間越早,糙米中殘留量越少;用藥次數越少,殘留量也越少。
有人用中子活化法分析博物館中保存的鳥類羽毛中汞的含量,發現吃種子的鳥類羽毛中,汞含量是與人們處理種子使用甲基汞殺菌劑的時期相關連的,即開始使用甲基汞殺菌劑時,羽毛中汞含量開始增加,大量使用甲基汞殺菌劑時,羽毛內汞含量則明顯增多。
鎘經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動物體內,排泄極慢,可長期蓄積。日本因鎘慢性蓄積中毒而致死者,經組織分析,肋骨中鎘的殘毒積累為11472ppm,肝為7051ppm,腎為4903ppm。
蚌、螺等水生生物能富集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瓣鰓類對有機氯農藥有很強的富集能力,因此有人認為這類動物是有機氯農藥污染的理想檢測器。瓣鰓類還對一些放射性物質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在體內積累周圍環境中含量極低、不易檢出的同位素磷、鍶、硒。
污染物的性質和濃度,生物本身的特點和環境的理化因素均能影響殘毒積累。如魚類的種類、大小、性別、性周期、生活季節、食性和脂肪含量等對殘毒積累有明顯影響。此外魚體殘毒積累還與水體的溫度、溶解氧量、含鹽量等有關。常見金屬污染物的殘毒積累見表1。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都設有專門機構,定期舉行國際會議,制訂和修改農藥毒性殘留標準和安全使用標準。許多國家也設有專門研究機構研究農藥及其他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在動、植物體內的殘留。中國從50年代開始進行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有關機構對一些農藥的允許殘留量作了專門規定,如表2。 參考書目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環境保護生物監測與治理資料彙編》,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
 M.A.Q.Khan, J.P.Bederka Jr.,Survival in Toxic Environments,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